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整体的人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任务非常艰巨。本文根据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正文:
引言
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引燃学生读书的热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目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小学生加强语文阅读,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然而,目前,综观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对策,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一、更新观念,使学生领会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学生如果不能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向学生讲解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将阅读变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性的东西,成为一种习惯或者爱好。当今时代,电脑、手机都得到了普及,信息渠道多元化,弱化了阅读的功能。阅读能力是在字里行间之外悟出道理,是读者主动创造的过程。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的阅读,可以给人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可以超越时空,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的形成,都离不开语文阅读的影响。
二、教师要加强对语文阅读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理论支撑和理念指导,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教学计划, 导致教学行为存在盲目性,缺乏实效性。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求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实用价值。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进度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致知于行、学以致用,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向着更科学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语文教师应设法使学生掌握语文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学生在阅读前应该先明确阅读的目标,先定向,后阅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应让学生逐步积累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立足课内,加强课外阅读,向学生推优秀的课外读物,深化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把握阅读过程。
三、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排除干扰,主动愉快地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随意阅读、指读、逐词阅读和频繁查字典阅读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配合起来,督促小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和读书计划,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例如,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强化整体把握文本意识;通过咀嚼、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提高理解能力;通过强化阅读的注意力,学会跳读,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品读鉴赏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评鉴能力等。学校和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同学,要多布置阅读内容,而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同学,要做到循序渐进,保护其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想让学生爱读书,就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并积极去探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阅读,使学生主动深入课文,在阅读完成探索、求知目的的同时,又会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这就完成了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对文章字词句的认识、文章内容的了解等浅水平的阅读,升华到对文章中心主题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等高水平的阅读,全方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语文教师应选择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薛威.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04.
[2]封素芬.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J].学周刊A版,2015,(9):170.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正文:
引言
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引燃学生读书的热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目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小学生加强语文阅读,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然而,目前,综观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对策,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一、更新观念,使学生领会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学生如果不能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向学生讲解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将阅读变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性的东西,成为一种习惯或者爱好。当今时代,电脑、手机都得到了普及,信息渠道多元化,弱化了阅读的功能。阅读能力是在字里行间之外悟出道理,是读者主动创造的过程。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的阅读,可以给人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可以超越时空,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的形成,都离不开语文阅读的影响。
二、教师要加强对语文阅读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理论支撑和理念指导,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教学计划, 导致教学行为存在盲目性,缺乏实效性。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求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实用价值。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进度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致知于行、学以致用,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向着更科学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语文教师应设法使学生掌握语文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学生在阅读前应该先明确阅读的目标,先定向,后阅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应让学生逐步积累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立足课内,加强课外阅读,向学生推优秀的课外读物,深化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把握阅读过程。
三、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排除干扰,主动愉快地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随意阅读、指读、逐词阅读和频繁查字典阅读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配合起来,督促小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和读书计划,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例如,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强化整体把握文本意识;通过咀嚼、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提高理解能力;通过强化阅读的注意力,学会跳读,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品读鉴赏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评鉴能力等。学校和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同学,要多布置阅读内容,而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同学,要做到循序渐进,保护其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想让学生爱读书,就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并积极去探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阅读,使学生主动深入课文,在阅读完成探索、求知目的的同时,又会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这就完成了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对文章字词句的认识、文章内容的了解等浅水平的阅读,升华到对文章中心主题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等高水平的阅读,全方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语文教师应选择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薛威.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04.
[2]封素芬.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J].学周刊A版,2015,(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