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科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的重要一条。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它们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不断增长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关键词:亲历活动  充实  科学  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标强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就告诉我们科学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而不是教师单纯的讲授与训练;二是科学探究为科学学习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使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是这样做的吗?学生能亲历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动手操作实验,揭发学习热情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好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试验获得知识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多渠道地准备实验材料
  作为科学老师,要想上好科学课,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无异于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但所有的实验材料让科学老师来准备,工作量的繁重是必然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开动脑筋,多渠道地来准备。
  目前,很多学校实验室里的材料不齐全,但配合学生的学具袋还是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也可以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学校间的多种 资源。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带或自制一些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例如,在教学“溶解”一单元时,我就让学生自带了一些糖果。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课上可以含 在嘴里,唆着、嚼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经历着准备时的好奇、课堂上的诧异与轻松、课后的反复回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自主地设计实验内容
  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
  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我安排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中积极参与设计方案。有的学 生说可以用磁铁的各部分来吸大头钉、回形针、铁屑等;有的说吸小铁球,看它滚向哪个部分;还有的说用磁铁靠近悬挂的小铁钉,看铁钉靠近哪个部分等等。设计 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局限于设计的本身,更会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先后等。
  3、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
  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恰当的合作时机,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形式。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 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学会发言, 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教 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 学习之间,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扶放结合的教学手段
  在学生实验的各个阶段,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采取 “扶”与“放”有机结合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如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盖子盖灭;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 线要与刻度持平;往试管中注入液体,要沿着试管壁缓缓进行等。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忠实记录、整理器材的习惯;要学会 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鼓励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对于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 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亲身实践、学习科学
  教材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生活中有存在着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科学。如在教学《认识金属》中,分析金属特征时,我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总结出:有的金属不会燃烧,会导电、传热、具有延展性;有的硬度较大、有光泽、不渗水等特征。如果抛开学生生活来学习科学,不仅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简单的道理变得深奥难懂的理论。
  《科学》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具有科学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种子发芽的过程,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需要多少天,蚕的生命周期等内容,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内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和得出答案的,而是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播种、喂养桑蚕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并做好观察记录,获得科学知识。在學习生活中学习科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能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理解不言而喻。   三、走出课堂,探究科学,
  课堂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因此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科学的天地,小学生探究科学活动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要重视课前调查准备和课后的探究活动。我在讲授三年级的“秋天的植物”这一单元时,组织学生到田野中进行实地的采集,使学生得到了真实的实践经验。而且,在教学中还找到了课本中没有提到的植物类型,大大提高了课堂的知识含量。
  四、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运用科学
  实践证明,创造力是可以迁移的。学生在课堂内的创造力可以向课外迁移。在教学中,由于一节课的时间终究有限,有些问题必须留到课后让学生去思考,再去动手。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设计、制作是对知识的应用、巩固、提高的过程。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创造性和学习兴趣,孩子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发挥,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因此,在上科学课后,我经常有意识地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内容,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让他们去积极探索,开动脑筋,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创造力。例如,我在科学课中介绍太阳能制作原理后,引导学生在课外要注意多观察多了解一些太阳能,然后搜集材料, 启发他们灵活运用一些创造发明的技法,打开思路,从而让学生思考可以创造制作出新的太阳能来。
  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现成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变“满堂灌”为“设疑激思”的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应变被动呆板为积极主动,充分把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发挥其创造性。因此,要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不落俗套。如在教学指南针这一内容时,告诉学生指南针发明的原理是磁铁的磁性而来的,鼓励学生思考发利用磁性还可以发明哪些东西。
  在学生发明创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启发点拨,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充分动脑动手,独立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活动,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培养能力的目标。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创造发明的兴趣。如讲饮料瓶的加工这一内容后,我就及时提示学生利用废弃饮料瓶一类为加工材料,不仅可以制作出许多生活小用具,还有可能使该作品成为一项小发明,并例举这类的一些小发明作品,通过引导点拨,使同学们注意了对这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一些发明课题。
  亲历活动是指学生经历科学活动,包括科学考察、测量、实验、探究、制作 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各种科学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做到动手动脑学科学。这些活动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精心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如让学生养蚕、种花等,在日复一日的照料、观察、测量、记录等科学活动中,学生们逐渐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能,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展亲历活动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和利用。
  (4)注意安全,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亲历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给予提醒和忠告。
  参考文献:
  1、《探究式科學教育》  韦钰[加]P。Rowell著  2006.2
  2、《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主编:喻伯军  2005.6
  3、《合作学习设计》  主编:盛群力、郑淑贞  2006.7
  4、《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主编:宋秋前   2007.3
  5、《新教师的成长提示》  作者:何树德  2007.6
  6、《走向科学课的路》  章鼎儿特级教师工作室 主编   2006.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忽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学教育体系,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期刊
摘要:幼儿园《纲要》中有许多新观念、新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课程”,也就是幼儿园对小朋友进行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教育活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为幼儿音乐教育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要走向多元化,以适应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笔者认为这个
期刊
摘要:从小学数学课堂实际出发,教学原则的选择将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教学原则即: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和严谨性,从而总结这四个原则对国内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原则数学化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1从现实数学教育理论出发,总结出了四条数学教学原则。这四条原则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推动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体悟 
期刊
摘要:语文是工具,是要引领学生说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语文是人文,它用语言文字记录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人文观念;语文即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反应生活。而小学是一个人的知识大厦的地基,并且语文对于人生至堪重要,语文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不论学习什么,都驾轻就熟,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火炬,烛照着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随着汉语的发展而源远流长。汉语中的方位词无疑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它在表方位之外,还传达出了丰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如东尊西卑、南贵北贱、左右兼具尊卑相悖的文化蕴涵,等等。若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就会发现其所具有的文化蕴涵的内在合理性。本文试图对方位词“左”“右”进行文化探究,说明其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新课程的改革标准,如何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成了众多教育者的难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提升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写作水平;初中语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了中学教学课堂并得到普及应用。写作
期刊
“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我是谁?我就是习惯。”这段话简明地告诉了我们习惯的力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近20年的实战经验告诉我:巧妙而适时的给学生用“点心”,朵朵独特的“小蔷薇”会大放异彩,馥郁侵校园!  第一份“点心”:颁发“官帽”  为了让习惯转变的孩子们得到高度的成就感,我对这些“新秀”进行“培训”。让他们尝到当领导的“
期刊
摘要:如今这个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宣传工作,大量进行志愿者活动,普及学雷锋活动,积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小学教学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代在进步,小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学校领导以及老师要做的活动工作也应该随时代进行更新调整,进而起到应有的功效。本篇文章主要以小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雷锋活动的深化与创新性进行了探讨。  一、学雷锋活动的深化  (一)思想教育,准确指引  想要使得小学
期刊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它是一类非常讲究思考的题型,逻辑性特别强,而且涉及面相当广。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上必然有难度。此外,在应用题教学中,当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时,学生似乎都是懂的,可当学生自己去做时,就如同迷路的孩子一样,找不到“题路”。可见,应用题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推导、综合数量关系,由已知求出未知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