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一轮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學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和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重视“教”,更要重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去“学”,去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认识活动显示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表达。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和实践,养成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舞台,也是目前推行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也可以说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我校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结合我班实际,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不断优化小组合作管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完善小组划分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同质学习小组。每一个合作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后进生,两名是中等生。组问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的人数组合使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效果明显。
2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协作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协作员在整个小组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当然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我们还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细则,规定好每个组长组员的职责分工,小组如何学习、如何展示、如何提问,也有明确要求,让小组有“法”可依。
3 建立激励机制
首先搞好小组的评价量化考核,我们制定了完善的量化考核细则,内容包括思想、学习、课堂表现、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量化考核分小组自评、专门的量化小组(班委组成)评、教师评三结合,以此为依据,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各方面的优秀组员(如:发言精彩的、善于问难质疑的、积极举手的等)。在评价时要注意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搞好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内有组报、组刊,体现本小组的特色,项目有自我简介,喜欢的格言,为班级出谋划策的金点子,小组自我评价,反思与收获,优秀日记习作等。定期开展组报展评、优秀日记展评。各小组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自己的设计的组徽,甚至还有激励本组的组歌。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如:课堂纪律有时显得乱,纪律不好维持;课堂效率有时比较低,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自学阶段,学生不独立思考,习惯照抄参考书现成答案;小组讨论问题时,只注意本组的展示任务,对其他组展示任务重视不够;小组发展不平衡等等。
总之,这项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实验,不断完善。我认为,这一模式关键要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实践。我坚信,只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会表演的很精彩。
1 完善小组划分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同质学习小组。每一个合作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后进生,两名是中等生。组问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的人数组合使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效果明显。
2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协作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协作员在整个小组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当然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我们还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细则,规定好每个组长组员的职责分工,小组如何学习、如何展示、如何提问,也有明确要求,让小组有“法”可依。
3 建立激励机制
首先搞好小组的评价量化考核,我们制定了完善的量化考核细则,内容包括思想、学习、课堂表现、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量化考核分小组自评、专门的量化小组(班委组成)评、教师评三结合,以此为依据,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各方面的优秀组员(如:发言精彩的、善于问难质疑的、积极举手的等)。在评价时要注意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搞好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内有组报、组刊,体现本小组的特色,项目有自我简介,喜欢的格言,为班级出谋划策的金点子,小组自我评价,反思与收获,优秀日记习作等。定期开展组报展评、优秀日记展评。各小组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自己的设计的组徽,甚至还有激励本组的组歌。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如:课堂纪律有时显得乱,纪律不好维持;课堂效率有时比较低,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自学阶段,学生不独立思考,习惯照抄参考书现成答案;小组讨论问题时,只注意本组的展示任务,对其他组展示任务重视不够;小组发展不平衡等等。
总之,这项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实验,不断完善。我认为,这一模式关键要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实践。我坚信,只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会表演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