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多年的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为讲好一堂课大费周折地做了准备,但上课时自己却莫名其妙地感到别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抑制着思维,思路狭窄,语言不流畅,使课堂似一潭死水,激不起活跃的浪花;学生也是启而不发,越来越沉闷。而有时又觉得自己的才思超乎寻常的敏捷,教学机智信手拈来,无不得心应手;学生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往往有亮点频频闪现,师生配合默契。
这些都是情绪在课堂教学效果上的具体呈现。所谓情绪,就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
单纯埋怨学生是片面的,师生双方必须携手共进,互相激发潜能,让心灵的火花碰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从“心”开始,攻心为上。
一、教师要学会掌控好自己的心理晴雨表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辅导者,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那么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又从何说起?教师的示范作用又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因此,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要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做起。
1. 教师本人必须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所谓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的思维定式,积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能够以所学来消化不良情绪,进行心理调节,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学生。
2.加强锻炼,强身健体。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也属高危职业。教师这个群体面对的是很多的复杂的学生个体,每一个个体又代表了一个家庭,需要精力充沛、思维敏锐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一旦因为自己精力体力不济而办事欠妥,就可能给自己和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健康的身体不仅会使自己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而且还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个人形象和魅力。
3.修身养性,泰然处事。“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适应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认为自己不得志,大材小用,付出努力却得不到认可,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失意面前悲观、失望,而有些人却能够处理得当,泰然处之。关键还是看一个人在主观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假如人人做到遇困难时坚韧不拔,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斤斤计较,那么我们在处事中就能认清方向、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当然,要做到心态平和、泰然处事,决非一时之功。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修身养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遇事都能静心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真金不怕火炼了。
4. 整个社会应该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开展各种宣传,使心理维护工作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规工作,就像人生病了要打针吃药一样,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理论学习,要么开展思想报告教育,要么开展座谈交流等,但思想教育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要想使教师能及时得到帮助,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和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
二、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障碍
什么是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①情绪低落,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②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③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④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情感障碍,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甚多而获得进步甚少,不能发掘学习英语的乐趣,更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要清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要抓好哪几个环节呢?
1.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英语学习的闪光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内在的自信换化为外在的积极表现。教师不但要正确评价学生,还要教学生“不妄自菲薄”,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2.现在的学生喜欢和他们做朋友的教师,同时也喜欢平等的课堂气氛。以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比家长还重,学生对教师讲授的问题从不质疑,因而教师也不会获得同一问题的不同立场,也不会激发教师进一步探究英语教学的动力。现在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情感交流的课堂、心灵碰撞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关爱、尊重、理解,充满了争论、辩解、探究。这样师生彼此进步、成长,获得一种无形的教与学的动力。
3.营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英语学科的课外拓展与其他学科相比往往具有较差的可操作性。学生会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大量使用汉语,仿佛偏离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一目的,实则不然。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获奖学生俨然是名人,广告的效应是很大的,提高了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动机;又比如让学生收集和展览英语图片、标记、广告和物品的说明书,令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管好自己的心理晴雨表,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状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周侯辰)
这些都是情绪在课堂教学效果上的具体呈现。所谓情绪,就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
单纯埋怨学生是片面的,师生双方必须携手共进,互相激发潜能,让心灵的火花碰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从“心”开始,攻心为上。
一、教师要学会掌控好自己的心理晴雨表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辅导者,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那么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又从何说起?教师的示范作用又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因此,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要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做起。
1. 教师本人必须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所谓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的思维定式,积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能够以所学来消化不良情绪,进行心理调节,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学生。
2.加强锻炼,强身健体。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也属高危职业。教师这个群体面对的是很多的复杂的学生个体,每一个个体又代表了一个家庭,需要精力充沛、思维敏锐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一旦因为自己精力体力不济而办事欠妥,就可能给自己和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健康的身体不仅会使自己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而且还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个人形象和魅力。
3.修身养性,泰然处事。“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适应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认为自己不得志,大材小用,付出努力却得不到认可,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失意面前悲观、失望,而有些人却能够处理得当,泰然处之。关键还是看一个人在主观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假如人人做到遇困难时坚韧不拔,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斤斤计较,那么我们在处事中就能认清方向、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当然,要做到心态平和、泰然处事,决非一时之功。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修身养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遇事都能静心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真金不怕火炼了。
4. 整个社会应该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开展各种宣传,使心理维护工作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规工作,就像人生病了要打针吃药一样,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理论学习,要么开展思想报告教育,要么开展座谈交流等,但思想教育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要想使教师能及时得到帮助,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和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
二、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障碍
什么是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①情绪低落,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②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③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④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情感障碍,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甚多而获得进步甚少,不能发掘学习英语的乐趣,更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要清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要抓好哪几个环节呢?
1.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英语学习的闪光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内在的自信换化为外在的积极表现。教师不但要正确评价学生,还要教学生“不妄自菲薄”,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2.现在的学生喜欢和他们做朋友的教师,同时也喜欢平等的课堂气氛。以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比家长还重,学生对教师讲授的问题从不质疑,因而教师也不会获得同一问题的不同立场,也不会激发教师进一步探究英语教学的动力。现在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情感交流的课堂、心灵碰撞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关爱、尊重、理解,充满了争论、辩解、探究。这样师生彼此进步、成长,获得一种无形的教与学的动力。
3.营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英语学科的课外拓展与其他学科相比往往具有较差的可操作性。学生会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大量使用汉语,仿佛偏离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一目的,实则不然。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获奖学生俨然是名人,广告的效应是很大的,提高了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动机;又比如让学生收集和展览英语图片、标记、广告和物品的说明书,令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管好自己的心理晴雨表,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状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