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岁甘肃女孩跳楼事件审视当今中国旁观现象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中国旁观现象的出现,严重弱化了社会个体的道德信仰,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应该从个体道德的自我完善,加强学校教育,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出发,改善当今社会出现的愈演愈烈的旁观现象。
  【关键词】旁观现象;道德冷漠;社会保障
  甘肃庆阳市一名19岁的高中女生,从丽晶百货大楼上纵身一跃。在她的背后,营救失败的两位消防员的嘶吼痛哭声与地面上围观群众的尖叫声中夹杂着的欢呼声与掌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众人围观起哄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会扭曲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更为严重的是会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威胁。正是基于此,对旁观现象实质的披露、原因的深层次挖掘、措施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及急迫,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出现的旁观者现象。
  一、旁观现象的界定
  所谓“旁观”现象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在现场的个体和群体明知道他人的利益会受到侵害,生命遭到威胁,但是他们仍然选择不作为、见死不救的消极等待与观望。从广东“小悦悦”事件到“19岁甘肃女孩跳楼,众人围观鼓掌”事件,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旁观者现象不再是个体道德责任意识的缺乏,而是已经上升到人性堕落的地步。
  二、旁观现象产生的深层根源
  (一)个体道德心理是内在因素
  心理学家巴利和拉塔内提出“旁观者效应”。“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如果现场有其他的个体和群体时,旁观者就会无动于衷,任由事件的发展。巴利和拉塔内指出这不是由旁观者自身的‘病态’人格所造成的,而是由旁观者对在场其他人的反应所决定的”。简单的讲,“旁观者效应”属于“从众心理”。当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多数围观群众会效仿周围人的行为,人们往往会选择一种消极方式-从众。
  (二)电子媒介促进了苦难饱和
  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苦难事件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了日常性,并且已经进入到了“超饱和的状态”。当你打开电视机、电脑的时候,世界各地发生的灾难,会不断的出现在你的眼前,“犹如所有的传统事物,它们一旦‘融入了世俗的日常生活’就失去了所有的震撼力”,[1]长时间持续的出现,即使一开始富有同情心的人,后来也会产生“同情疲劳”,然后我们就会认为,世界上所有发生的苦难都不过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制度根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社会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回报机制,道德冷漠事件必会更多更频繁的发生,冷漠和麻木也会更广泛的蔓延。其次,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代价往往是个人利益的牺牲,当让英雄白白牺牲自己利益时,这时候的道德与人性之间产生了异化,道德之举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来自社会的道德关怀,相反,带给自己的是生活的窘境,长此以往,人们就会把实行道德行为等同于自我牺牲,久而久之,当人们面临着旁观还是见义勇为的选择时,人们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安危和后顾之忧。
  三、消解旁观者现象的路径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主体的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建设不是单纯的教育说教,而是道德主体从心灵上实现自我认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人们进行社会公共精神教育,大力弘扬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公众的公民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出具体的道德规范。再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回归社会道德实践,要与社会道德实践紧密结合。
  (二)树立主体媒介意识,加强学校教育
  媒介意识主要是指主体站在与媒介保持距离的地方形成的对媒介的认识。树立主体媒介意识首要的是主体要认识到媒介具有的隐蔽性和媒介具有的偏向性。[2]要清醒的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介可能会对主体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造成影響。对于媒介带来的影响,学校教育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媒介化生活习惯,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媒介影响的基础上,积极的运用媒介,防止被媒介所控。学校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媒介环境之间的区别,引导主体认识到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别。
  (三)建立回报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相结合的回报机制。对于助人为乐者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以此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二是建立见义勇为救助制度。如见义勇为伤残者国家终生供养制度、见义勇为牺牲者家属的物质保障制度等。这种保障不仅是对英雄者所牺牲个人利益所做的补偿,更是对他们今后生活的一种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让更多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做好事,去帮助更多的人。
  总之,面对当今出现的旁观者现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谴责中,走出道德困境,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当道德的存在与发展有了心灵上的坚守、制度上的保障、教育上的支持、道德便会成为消除冷漠、增进情感的有力力量。
  参考文献:
  [1]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郇建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22
  [2]安冬.高德胜.教育如何应对电子媒介对道德意识的消解-基于对远距离旁观者的剖析[J].湖南师范学院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4):122-124
  作者简介:
  赵辉(1993-),女,山东潍坊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硕士,思想政治教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为国家之间的往来提供了新的平台。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近些年来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空间,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网络主权的维护关乎国家安全问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当国家遭受网络攻击时,主权国家应该怎样应对,在国际法框架下可以采取何种防御措施来保护国家的主权
期刊
摘 要:政治教育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如何进行初中教育则是初中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活化视角下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现状,然后探讨了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初中政治;教学  引言:  初中政治教育是学生接触政治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政治意识的形成阶段,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内容,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政治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大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新教材更加重视对于学生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要求要紧密结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鉴于此,我们就要在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开始渗透,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到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社会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能否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高效型课堂能否构建成功。为此,小学数学教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小学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积极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和知识的学习,从而推动其自身能力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语文教师要认真探究教学问题,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打造活跃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  一、引入生活元素,铺垫
期刊
摘 要: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的现象,许多教师将整个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全部放在课堂教学40分钟上面,对于和语文教学有关的语文课外活动重视程度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时间与空间上面进行拓展,及时巩固与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课外活动可以发挥
期刊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学生走入科学、了解科学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目.而科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需要以大量的现实为依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叙述和实验教学无法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科学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初中科学课堂,阐述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生探索科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用品;学生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代替或制作实
期刊
摘 要: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要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或者是一门艺术,其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孤立地看待和使用,只有灵活多变的方法,才能吸引学生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并不重视,造成学生德育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介绍了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备课、教学导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课后复习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策略  有效课堂更为注重“效率”和“质量”,即在有限的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就以此标准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