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散”的艺术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阅读时,经常会读到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往往会被作者为我们创设的优美意境所感动,为作者优美的语言所陶醉。散文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就因为她有一个“散”。一堂好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且同时获得了美的享受,心灵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知识的乐趣。一个语文教师要达到如此效果,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我认为还应该具备一些“散”的艺术。
  一、语文教学需要“散”
  有人把语文称之为“杂学”,我认为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她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尽可能的多了解各方面常识性的知识。语文教材的容量有限,只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纲”,就像我们修房子的一张设计图纸,要得到一座高大、宽敞、装饰精美的房子,还必须靠建筑工人一块砖一块砖的垒砌、粉饰、雕琢。光靠教材上有限的内容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教育现状又不可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获取教材以外的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不仅受地形复杂,居住分散、偏远、交通闭塞、通信落后等地域因素的限制,还受经济贫困、文化落后、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有很多地区的学生能走进学校大门就是最大的恩惠了。他们哪有条件去读更多的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完成教材内容的任务就行了,而不注重教材的拓展,知识的迁移,学生是不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就谈不上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了。从量变到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呢?因此,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能走出教材,放得开,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向初中学生传递更多、更广的知识信息。即语文教学需要“散”。
  二、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散”
  我认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各科知识了解和掌握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纲把教材涉及到的和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学轶事及阅读、欣赏和写作方面的知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教为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变化课堂的形式,或者把课堂放到生活中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搜集、查阅、整理、分析、探讨,并在学习过程中去学会运用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就改变了单纯的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只有这样,学生了解的知识多了,知识面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自己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就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和创新了;脑子里装的少,没有实践经验,怎么谈得上运用知识和创新呢?因此,新课改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更好地用好“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散”的美感作用
  文学作品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的,创设意境吸引和感染读者的。而语文是以语言文字,语文知识,文学欣赏为内容的学科,要让学生自愿的愉悦的学习到知识,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反映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让学生愉悦的情境,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心灵又会得到美的熏陶。
  那么“散”的美感作用如何体现呢?首先,教师要有激情,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里去,具体表现就是用好教师的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要特别讲究,不要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枯懆无味。其二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富于变化,如果一堂课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当收音机,那效果是肯定不怎么样的。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讲、读、练,学生讨论、辩论或让学生当小老师,再把多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把文章中的情节形象,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到课堂的情境中。其三,是变换课堂的地方,不能单一的把在教室里上课才认为是课堂,语文课内容有很多是与时令、自然景物、动植物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课堂放在大自然中去,放在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编在第一册课本中的,而第一册刚好是秋季上,教师就可根据时令调整一下,放到春季学习,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感受作者描写的春天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当然教材在编排时能考虑到这一点就更好了。
  四、语文教学中怎样用好“散”
  1.“散”对教师的要求,要在课堂上“散”得开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各科知识常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多读、多写、多总结,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不断自觉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科技,了解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领会新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现在的语文学科内容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很多,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就涉及到许多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有大量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简单说明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那么教师就要适当的走出教材,与这些学科联系起来。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而现在有许多人大学毕业了,但对一些文学常识和跨学科的知识一问三不知。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散”得开,就必须了解得多,知识面就要广,这样你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才高。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如鱼得水。才能更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学生。   2.“散”要掌握好度
  语文教学中的“散”是相对的,要有一定的限制,要以教材为主,不能“散”的不着边际,完全脱离教材内容的约束,无限制的“散”,这样是不行的。一味的追求“散”,而忽视教学目的和应达的效果,那就不是课堂,而是自由市场、茶馆酒肆了。“散”要有目的,在课前教师要很好的设计,哪些地方该“散”,哪些地方不该“散”,哪些该详“散”,哪些该略“散”。“散”应达到什么效果,使用哪种“散”的形式,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课后还要总结,是否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弥补和改进。
  3.“散”要恰当
  语文教学中的“散”,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拓展教材的知识,增加教材的容量,达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目的,让学生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个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到教材中来,让他们参与,亲自动手、动脑,激发学生更努力、更主动地去学习。比如我在上杜甫的《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时,我是把两首诗比较起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不同时期诗的风格特点和表达的不同感情。我就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网上、图书室和历史教材中查阅、搜集、了解杜甫的生平资料和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背景资料,以及“安史之乱”时唐朝社会情况的资料,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朗读两首诗,然后让学生分别汇报所搜集的两首诗的相关资料,我作适当的点评,最后让学生归纳得出:《望岳》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风格是浪漫豪放的,表达的是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春望》是作者中期的作品,风格是沉郁的,表达的是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使学生区别开了两首诗的风格和思想感情,更好地掌握了诗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拓展迁移教材内容时要恰当,要以“散”的两个作用为目的,必须做到准确、简洁、知识性强、思想性强、趣味性强、目的性强,不要为追求“散”而“散”,不能把错误的不明确的有争议的东西介绍给学生,误导学生。
  总之,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散”,你的课堂才会有活力,生动、活泼而严谨,学生才能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达到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提高的目的。也促使教师坚持不懈的学习、探索,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637678四川省仪陇县银山初级中学校)
其他文献
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现实生活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就谈不上什么作文了。所以说,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辅导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到头来学生还是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作文教学经验,现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对学生进行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当我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时,“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际;“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成了我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而今,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之际,我愿将自己努力构建“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分享。
期刊
【背景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传统的一个教学内容,许多名师将它作为典型研究课例,以不同视角作过精彩演绎。有的以数学文化的视角为圆的认识打开另一片天空;有的创设现实中投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情境,展开对圆的探索。其实对于圆的认识这样一节研究课,已经被上课者挖掘得非常彻底了,甚至于教师们欣赏圆的认识这节课也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了。我们知道,圆的科学定义是:在平面内,到达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
期刊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这是广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下面,就数学教学问题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要积极
期刊
【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认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误区,充分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数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
期刊
【摘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本人从开课引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引入故事,促进学生掌握新知;难点引入故事,促进学生探索;练习引入故事,调动学生情绪;结尾引入故事,扩展学生的空间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所有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已成为数学教师迫在眉睫的挑战。  一、让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期刊
阅读是一种语言交际形式,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手段。《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尽管我国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能渗透全面、和谐、创新的理念,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改变现实的阅读教学的尴尬境地。本文主要从朗读氛围创建、阅读方法、开辟阅读阵地、主动探究等方面论述了强化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些看法,力图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阅读 方法 能力 培养  现实的阅读教学经常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提问、分析多;学生质疑、发现少,教师牵引、灌输
期刊
【摘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素养,让学生去感受数学课的乐趣与作用呢?本文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兴趣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运用得到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