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情感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领悟和理解。如何在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想象 进入情境 体会情感
什么叫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叫情境教学呢?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文学作品用语言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活画卷,这些画卷应该说是鲜活的、生动的,但是它又是以僵化的毫无生命感可言的一个个文字表述出来的,它的感人的力量就无法直接发挥出来,必须经过读者的解读加工创造,把这些静止的毫无色彩感可言的文字破译成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生活画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方可与作者产生情感世界的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鸣,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想象着它所描绘的情境,作者描绘到哪里我们就跟着想象到哪里。如教朱自清的《春》,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面对朱自清所描绘的生活画面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置身其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生机,春的希望,激发起学生对春的热爱之情。有时候学生虽然也能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但无法领悟出情景背后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也就是文字的解读破诵能力不具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境与作品人物相似的时候会怎么办,这就是阅读产生不了共鸣时我们应该用已知的办法来解决。用学生自己的经历、感受去理解作者的经历感受,最终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
二、引导美读 再现情境 领悟情感
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美读的目的在于传达语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让学生能够领悟情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提倡吟诵,叶圣陶先生说:“美读的方法,所读的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戏剧演员读台词是“诵”,贴近生活的艺术性朗诵,正如叶老说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而读文言传统读法就是吟咏。
其次是要调动想象。要造成一种氛围,使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学生联想想象活跃、美读的兴趣更浓,情味更突出。叶圣陶说得好:“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
三、借助图画 观照情境 品味情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的关系。这不仅因为诗是文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当时人们用文字来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是有“境”的,作者胸中有“境”,那境就是画。可见,文与画也是相通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图画中观照出作者描绘的情境,品味出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
四、播放音乐 渲染情境 强化情感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选择恰当的音乐,配合课文朗读则更能渲染语文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妨尝试用音乐作为辅助工具,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教《木兰诗》可播放古典音乐《十面埋伏》;教《听潮》,可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引导美读、借助图画、播放音乐等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五、扮演角色 加深对作品人物情感的理解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渗透的情感,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对人物的情感把握就越正确,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语文情感教育,是跨学科的一门学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去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界同仁都在积极地探讨。笔者在此发表拙见,只算是在它不被部分人重视的背景下一声微弱的呼喊,倘若使他们有所清醒,加入到探索的队伍,也就满足了。
单位:江苏张家港兆丰初级中学
一、发挥想象 进入情境 体会情感
什么叫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叫情境教学呢?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文学作品用语言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活画卷,这些画卷应该说是鲜活的、生动的,但是它又是以僵化的毫无生命感可言的一个个文字表述出来的,它的感人的力量就无法直接发挥出来,必须经过读者的解读加工创造,把这些静止的毫无色彩感可言的文字破译成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生活画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方可与作者产生情感世界的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鸣,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想象着它所描绘的情境,作者描绘到哪里我们就跟着想象到哪里。如教朱自清的《春》,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面对朱自清所描绘的生活画面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置身其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生机,春的希望,激发起学生对春的热爱之情。有时候学生虽然也能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但无法领悟出情景背后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也就是文字的解读破诵能力不具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境与作品人物相似的时候会怎么办,这就是阅读产生不了共鸣时我们应该用已知的办法来解决。用学生自己的经历、感受去理解作者的经历感受,最终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
二、引导美读 再现情境 领悟情感
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美读的目的在于传达语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让学生能够领悟情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提倡吟诵,叶圣陶先生说:“美读的方法,所读的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戏剧演员读台词是“诵”,贴近生活的艺术性朗诵,正如叶老说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而读文言传统读法就是吟咏。
其次是要调动想象。要造成一种氛围,使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学生联想想象活跃、美读的兴趣更浓,情味更突出。叶圣陶说得好:“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
三、借助图画 观照情境 品味情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的关系。这不仅因为诗是文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当时人们用文字来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是有“境”的,作者胸中有“境”,那境就是画。可见,文与画也是相通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图画中观照出作者描绘的情境,品味出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
四、播放音乐 渲染情境 强化情感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选择恰当的音乐,配合课文朗读则更能渲染语文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妨尝试用音乐作为辅助工具,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教《木兰诗》可播放古典音乐《十面埋伏》;教《听潮》,可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引导美读、借助图画、播放音乐等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五、扮演角色 加深对作品人物情感的理解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渗透的情感,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对人物的情感把握就越正确,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语文情感教育,是跨学科的一门学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去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界同仁都在积极地探讨。笔者在此发表拙见,只算是在它不被部分人重视的背景下一声微弱的呼喊,倘若使他们有所清醒,加入到探索的队伍,也就满足了。
单位:江苏张家港兆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