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动力。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惮拘栓,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令教童子,必使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近代著名民主教育家蔡元培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内蕴,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加强情感培养,使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燃起求知的欲望,自觉地汲取营养,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陶冶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生动地再现作者寄托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其阅读的兴奋性和接受性倍增,收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感的良好效果。
如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我就从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两个方面,把握其感情深厚、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等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思考、讨论,进入情境: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淘气的斑蟊,拍雪人,捕鸟雀。一幅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生动自然,绚烂夺目,读来仿佛置身于百草园中,听到那繁声竟奏的天籁,目睹旖旎多彩的风光。学生自然感到乐趣无穷,自由欢快,必然情感迸发,产生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迷恋、热爱、追求。而文中三味书屋的描写,又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油然而生厌恶憎恨之情,进而认识到封建教育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束缚和毒害。
在我们的阅读教材中,类似的课文是很多的。小说《七根火柴》的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创设出那种严肃、庄重的情境,学生就会受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的感染,产生崇敬之情。而《春》、《荔枝蜜》等抒情散文,则要极力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愉快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构思画面,产生兴奋、激昂的爱国之情。
二、发掘课文感染力量,激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除受教师的情感、言语诱发外,主要取决于对课文的准确理解。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寄寓于优美动人的文字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其结构、辞章,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词、句、篇中,去感触课文内涵和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思想深处产生共鸣,“融美于心灵”,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以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为例,为使学生从作者刻画的小姑娘身上感受到美的享受,我始终扣住人物动作描写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分析、品味,使小姑娘的形象渐趋丰满,产生感人效果。如阅读“我”和小姑娘第二次见面时,突出“送、安慰、画、按”等词语,引导学生从中理解小姑娘憧憬美好生活的乐观情绪和坚定信念。特别是对文章含义深刻的结尾,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发掘重点词句的内涵,激起崇敬革命前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感情。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情与物、情与景浑然一体。教师只要巧妙诱导,让学生深入发掘,必能使其受到感染,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倾向。
三、扩大阅读范围,丰富情感
高尔基有句名言:“几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窗口。”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大脑细胞最活跃的阶段。这个时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会使他们得到满足和享受,逐渐丰富其内心情感。
因此,我们不能把视野局限在课本之中。而应以课本为依据,引申开去,从课内走向课外,扩大阅读范围,适当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熟读背诵一些优秀诗词,养成良好的看报、阅览的习惯,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健康向上的情操。
学习《人生的意义》时,我在让学生背诵、默写这段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革命壮志豪情的段落之前,向学生简要介绍保尔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他面对困难的态度,激起学生对保尔英雄事迹全面了解的要求。这时,我就建议同学们制订阅读计划,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我从课文所揭露的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引申开去,向学生介绍贾府的穷奢极侈和种种罪行以及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再引导他们课外阅读《红楼梦》。学生就能很深刻地看到封建统治者建立在高额地租和高利贷基础上的金玉生活是多么的荒淫无耻,认识到封建阶级的严重对立,激发他们对封建统治的憎恨,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和热爱。
如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把握时机发掘内涵,或通过作者、背景介绍,或通过课题解释,或通过情景品味,或通过生动讲述,或通过朗读背诵,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必能使学生在不断的艺术感染中陶冶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
单位:河南平舆县辛店中学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陶冶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生动地再现作者寄托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其阅读的兴奋性和接受性倍增,收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感的良好效果。
如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我就从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两个方面,把握其感情深厚、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等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思考、讨论,进入情境: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淘气的斑蟊,拍雪人,捕鸟雀。一幅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生动自然,绚烂夺目,读来仿佛置身于百草园中,听到那繁声竟奏的天籁,目睹旖旎多彩的风光。学生自然感到乐趣无穷,自由欢快,必然情感迸发,产生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迷恋、热爱、追求。而文中三味书屋的描写,又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油然而生厌恶憎恨之情,进而认识到封建教育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束缚和毒害。
在我们的阅读教材中,类似的课文是很多的。小说《七根火柴》的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创设出那种严肃、庄重的情境,学生就会受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的感染,产生崇敬之情。而《春》、《荔枝蜜》等抒情散文,则要极力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愉快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构思画面,产生兴奋、激昂的爱国之情。
二、发掘课文感染力量,激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除受教师的情感、言语诱发外,主要取决于对课文的准确理解。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寄寓于优美动人的文字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其结构、辞章,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词、句、篇中,去感触课文内涵和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思想深处产生共鸣,“融美于心灵”,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以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为例,为使学生从作者刻画的小姑娘身上感受到美的享受,我始终扣住人物动作描写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分析、品味,使小姑娘的形象渐趋丰满,产生感人效果。如阅读“我”和小姑娘第二次见面时,突出“送、安慰、画、按”等词语,引导学生从中理解小姑娘憧憬美好生活的乐观情绪和坚定信念。特别是对文章含义深刻的结尾,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发掘重点词句的内涵,激起崇敬革命前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感情。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情与物、情与景浑然一体。教师只要巧妙诱导,让学生深入发掘,必能使其受到感染,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倾向。
三、扩大阅读范围,丰富情感
高尔基有句名言:“几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窗口。”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大脑细胞最活跃的阶段。这个时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会使他们得到满足和享受,逐渐丰富其内心情感。
因此,我们不能把视野局限在课本之中。而应以课本为依据,引申开去,从课内走向课外,扩大阅读范围,适当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熟读背诵一些优秀诗词,养成良好的看报、阅览的习惯,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健康向上的情操。
学习《人生的意义》时,我在让学生背诵、默写这段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革命壮志豪情的段落之前,向学生简要介绍保尔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他面对困难的态度,激起学生对保尔英雄事迹全面了解的要求。这时,我就建议同学们制订阅读计划,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我从课文所揭露的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引申开去,向学生介绍贾府的穷奢极侈和种种罪行以及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再引导他们课外阅读《红楼梦》。学生就能很深刻地看到封建统治者建立在高额地租和高利贷基础上的金玉生活是多么的荒淫无耻,认识到封建阶级的严重对立,激发他们对封建统治的憎恨,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和热爱。
如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把握时机发掘内涵,或通过作者、背景介绍,或通过课题解释,或通过情景品味,或通过生动讲述,或通过朗读背诵,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必能使学生在不断的艺术感染中陶冶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
单位:河南平舆县辛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