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人的教育,现代教学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是教会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自学;创新;方法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人才。这就决定现代教学应当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是如何教会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正如埃德·富尔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生自学之法。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总结并交给学生一条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自学五步法。
一、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现行高初中语文教材(必修)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单元有“单元提示”、课文前有“预习(阅读、自读)提示”。其中单元提示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编排体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这样提示的:“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欣赏诗歌的意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和掌握。至于“课前提示”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作系统了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具体落实单元的重点难点,做到一课一学,不头发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说,只有在自学时先读“提示”,才能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这是自学的先决条件。
二、圈点字词、扫清障碍
这一步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边读边把自己读不准的字、理解不来的词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一般生字用字下加点,词语用词下加横线的方法来标记。比如:在自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可标记出“踱着”、“蓊蓊郁郁”、“袅娜”、“敛裾”等20多个生字和“寂寞”、“弥望”、“点缀”、“渺茫”等10多个词(当然,知识层次不同的人,所标记的字词不可能一样)。然后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出这些生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并把它们抄写在课本上。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能训练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特别为他们自学课文,扫除障碍,进而登堂入室为获取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省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生字、词语的必要。既提高了教学课堂效益,又可避免我们有的老师上新课时要花很长时间来正字、释词。
三、参照资料、旁批课文
现代的中学生,手里有很多参考资料。如:人教版的《教材精析精练》、《能力培养与测试》;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名师导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教材全解》等。这些书有益于学生的自学指导。如:人教版的《能力培养与测试》它里面涉及到“单元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学习方法指导、相应的文体知识、重点和难点释疑。其中,单元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把握整个单元学习的要点,在自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相关的文体知识,既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可开阔眼见;重点和难点提示则让学生找到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结合书中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找出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之法,做到主次分明。现以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为例来加以说明,学生能从《教材精析精练》中掌握《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其地位如何?能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知识归纳”中,明白作者生平、小说的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的结构、小说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本文在整部小说中的位置。学生自学时就可以结合书中的内容来详细分析,进而理解课文,并把这些分析旁批于课文的天地空白和左右空白处。这样,学生在教学中就能结合教师的讲解,使理解的内容更加深刻,不理解的逐步弄清。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有目的加以引导,这样既可避免教师在讲授时出现知识重复,又可适当拓展课外知识。当然,这只是引子,有的参考书可以旁批的就更多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学时有效的利用手中资料,这应是有效办法之一,也是学生自学之源泉。但是,若教师指导不当,这些书也可成为“多余”或养成惰性之书。
四、理清思路、提出疑问
这是学生自学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衡量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一步。它要求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包括理清思路和提出疑问两方面的内容。理清思路要求学生边读边整体感悟课文,然后悟出作者行文的思路,进而划分段落层次,如在学习林家箴的《说勤》一文时,可边读边感悟出课文是议论文,中心论点是“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作者的思路是引用名言提出论点,然后第二段阐述“勤”的含义,并引起下文,接着列出两个分论点并引用令人信服的事例(马克思写作《基本论》;司马迁写作《史记》;歌德写作《浮士德》等事迹)展开论述。最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结,强调中心论点。课文是按“提出论题——分析论证、论点——深化论点”的思路行文的。所以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理清思路之后,就进入咀嚼课文的自学,这是自学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词、句、品味课文特色,欣赏人物等。学生在自学中就能根据第一步自学时掌握的目标,逐一落实,步步释疑,然后把解不开的问题提出来。待教师讲解时再询问。学生如能做到这一步,教学中就能带问听课,听课的精力就易集中,目的就会明确。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做题思路同教师的分析思路相比较,找出症结。如能日久天长的坚持,学生就能从中尝到自学的甜头,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五、知识迁移、小结得失
学生自学了上述四步之后,就进入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巩固和运用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做练习,练习可以是同教材相配套的,如人教版《能力培养与测试》的练习、课后练习或其他练习。对练习不必要求每题必做,应由学生根据其自学的程度选做。接下来就是知识的迁移,即让学生运用本文的自学知识来解决类似的相关的问题。如学生自学《爱莲说》之后,可让学生完成课后第六题,描写一种花或草木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在学了《报任安书》一文后,可让学生审视司马迁的生死观,并写成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进行交流,或谈谈司马迁的事迹对我们启示。最后是小结得失,即把自己自学中感悟最深的东西写下来,与课文作比较,找出优缺点。
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自学五步法”既实用学生的自学,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指导阅读,但实施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检查督促到位,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学生若能坚持到底,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创新;方法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人才。这就决定现代教学应当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是如何教会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正如埃德·富尔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生自学之法。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总结并交给学生一条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自学五步法。
一、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现行高初中语文教材(必修)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单元有“单元提示”、课文前有“预习(阅读、自读)提示”。其中单元提示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编排体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这样提示的:“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欣赏诗歌的意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和掌握。至于“课前提示”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作系统了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具体落实单元的重点难点,做到一课一学,不头发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说,只有在自学时先读“提示”,才能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这是自学的先决条件。
二、圈点字词、扫清障碍
这一步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边读边把自己读不准的字、理解不来的词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一般生字用字下加点,词语用词下加横线的方法来标记。比如:在自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可标记出“踱着”、“蓊蓊郁郁”、“袅娜”、“敛裾”等20多个生字和“寂寞”、“弥望”、“点缀”、“渺茫”等10多个词(当然,知识层次不同的人,所标记的字词不可能一样)。然后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出这些生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并把它们抄写在课本上。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能训练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特别为他们自学课文,扫除障碍,进而登堂入室为获取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省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生字、词语的必要。既提高了教学课堂效益,又可避免我们有的老师上新课时要花很长时间来正字、释词。
三、参照资料、旁批课文
现代的中学生,手里有很多参考资料。如:人教版的《教材精析精练》、《能力培养与测试》;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名师导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教材全解》等。这些书有益于学生的自学指导。如:人教版的《能力培养与测试》它里面涉及到“单元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学习方法指导、相应的文体知识、重点和难点释疑。其中,单元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把握整个单元学习的要点,在自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相关的文体知识,既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可开阔眼见;重点和难点提示则让学生找到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结合书中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找出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之法,做到主次分明。现以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为例来加以说明,学生能从《教材精析精练》中掌握《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其地位如何?能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知识归纳”中,明白作者生平、小说的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的结构、小说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本文在整部小说中的位置。学生自学时就可以结合书中的内容来详细分析,进而理解课文,并把这些分析旁批于课文的天地空白和左右空白处。这样,学生在教学中就能结合教师的讲解,使理解的内容更加深刻,不理解的逐步弄清。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有目的加以引导,这样既可避免教师在讲授时出现知识重复,又可适当拓展课外知识。当然,这只是引子,有的参考书可以旁批的就更多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学时有效的利用手中资料,这应是有效办法之一,也是学生自学之源泉。但是,若教师指导不当,这些书也可成为“多余”或养成惰性之书。
四、理清思路、提出疑问
这是学生自学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衡量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一步。它要求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包括理清思路和提出疑问两方面的内容。理清思路要求学生边读边整体感悟课文,然后悟出作者行文的思路,进而划分段落层次,如在学习林家箴的《说勤》一文时,可边读边感悟出课文是议论文,中心论点是“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作者的思路是引用名言提出论点,然后第二段阐述“勤”的含义,并引起下文,接着列出两个分论点并引用令人信服的事例(马克思写作《基本论》;司马迁写作《史记》;歌德写作《浮士德》等事迹)展开论述。最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结,强调中心论点。课文是按“提出论题——分析论证、论点——深化论点”的思路行文的。所以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理清思路之后,就进入咀嚼课文的自学,这是自学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词、句、品味课文特色,欣赏人物等。学生在自学中就能根据第一步自学时掌握的目标,逐一落实,步步释疑,然后把解不开的问题提出来。待教师讲解时再询问。学生如能做到这一步,教学中就能带问听课,听课的精力就易集中,目的就会明确。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做题思路同教师的分析思路相比较,找出症结。如能日久天长的坚持,学生就能从中尝到自学的甜头,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五、知识迁移、小结得失
学生自学了上述四步之后,就进入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巩固和运用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做练习,练习可以是同教材相配套的,如人教版《能力培养与测试》的练习、课后练习或其他练习。对练习不必要求每题必做,应由学生根据其自学的程度选做。接下来就是知识的迁移,即让学生运用本文的自学知识来解决类似的相关的问题。如学生自学《爱莲说》之后,可让学生完成课后第六题,描写一种花或草木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在学了《报任安书》一文后,可让学生审视司马迁的生死观,并写成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进行交流,或谈谈司马迁的事迹对我们启示。最后是小结得失,即把自己自学中感悟最深的东西写下来,与课文作比较,找出优缺点。
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自学五步法”既实用学生的自学,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指导阅读,但实施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检查督促到位,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学生若能坚持到底,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