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桂馥作为典型的“乾嘉学派”学者,一方面积极考证《说文解字》;另一方面,在闲暇之余修习书法、研究杂剧等。民国已降,研究桂馥者日益增多,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研究亦日益精细化。本文就建国以来的桂馥研究做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冀对今后深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桂馥 ;交游
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等。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云南永平县知县。文字训诂学家、书法家。精于考证,分隶篆刻尤佳。纪昀之“阅微草堂”匾额即其手笔。有《说文解字义证》、《缪篆分韵》、《未谷诗集》、《晚学集》等传世。桂馥虽一生坎坷,官位不高,但既享高寿,且十分乐于交游唱和,身边不乏翰苑名流,如翁方纲、罗聘、伊秉绶、王念孙、纪昀、阮元、黄易、等。其主要交游区域有三:齐鲁、京津、滇西。其生平交游考对理解其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乃至当时学风和学貌大有裨益。兹举数端,缕叙如次:
(一)桂馥与翁方纲
丁秀菊《桂馥与翁方纲交游考论》(《文史哲》2014年第4期)一文,认为桂馥与翁方纲的交游是立体的,不仅涉及碑版考据、《说文》考辨,还一同研习书艺、酬和诗句,这极大的拓宽了桂馥的学术视野、提高了其艺术品鉴力。两位硕儒的交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有清一代朴学的发展。此外,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的深度交往始于宋拓本《華岳碑》,因皆雅好金石,翁氏介绍清初考据学大家宋鉴之子宋葆淳与其相识,拓展了桂馥的交游圈。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翁氏对桂馥称谓由“太学生曲阜桂馥”等变为“未谷”、“桂四”表明二人关系日益密切,原因就是志趣相投、才学相惜。另外有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宋元利《桂馥书法篆刻创作研究》(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亦进行了相关的考察。
(二)桂馥与罗聘
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叙述了罗聘为桂馥画《说文系统图》和桂馥为罗聘治印四方等事迹,认为二人是最传统的文人之交,并深深的影响了二人的艺术道路。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常聚于翁氏苏斋赏鉴金石碑版拓片,增进了彼此友谊。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通过二人订交于罗聘落魄之时及日后书画酬和等事迹,表明二人乃君子之交。
(三)桂馥与伊秉绶
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书风相互影响,桂氏晚年书风转变即受伊的启发,而伊成熟风格的形成亦受桂氏晚年书风泽被。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来往最密切的时间为乾隆六十年和嘉庆元年,作者对二人所书“之”字进行比较,发现伊氏隶书早年受桂氏影响极大,而时间就在桂馥赴云南前夕。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在桂氏赴云南之前,二人常一起品碑论书,尤其对《衡方碑》的看法一致。
(四)桂馥与黄易
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根据毕沅《灵岩山人诗集》,推测二人同为毕沅门人的时间大概重合,同时指出翁氏为二人交游中间人,金石拓片为二人交往媒介。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和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二文,记录了二人研讨汉隶时的诗文酬唱一事,为二人交谊的佐证。
(五)桂馥与阮元
丁秀菊《桂馥与阮元交游述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4年第2期)一文,认为二人年龄虽差28岁之多,然桂氏因赏阮元才华,登门拜谒,不耻下问,切磋酬唱。又两人同在济南数年,更有地域之便,二人合作完成石刻名品《历山铭》。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认为阮元修《山左金石志》可谓是曲折坎坷,而桂氏为其提供自藏拓片也算助其一臂之力。阮元亦感其恩,为其《晚学集》躬亲作序。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亦有提及二人交游情况。
(六)桂馥与其它诸友
丁秀菊《桂馥与颜崇椝交游述略》(《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丁秀菊《桂馥与周永年交游考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9卷第2期)分别考察了桂氏与颜崇椝、周永年的交游情况,加上上文所述她的《桂馥与翁方纲交游考论》和丁秀菊《桂馥与阮元交游述略》二文,她对桂馥的交游考用力颇深,成果显著。高国强《纪晓岚与桂馥、李文藻之交往》(《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3期)重点考察了桂氏与纪昀的唱和情况,认为二人同为学者型官员,趣味相投、友谊颇深。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对桂馥与汪启淑、王芑孙的交游进行了考述。而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则分期对桂馥与38人的交游进行了系统的考辨和梳理,功莫大焉。桂馥的交游考已经步入精细化和系统化阶段,今后对桂馥与其他学者的交游考仍需继续,以期更全面的展现当时的唱酬之景。
参考文献
1.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
2.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董雪年.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上海:复旦大学,2006.
4.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陈望衡.中国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关键词:桂馥 ;交游
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等。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云南永平县知县。文字训诂学家、书法家。精于考证,分隶篆刻尤佳。纪昀之“阅微草堂”匾额即其手笔。有《说文解字义证》、《缪篆分韵》、《未谷诗集》、《晚学集》等传世。桂馥虽一生坎坷,官位不高,但既享高寿,且十分乐于交游唱和,身边不乏翰苑名流,如翁方纲、罗聘、伊秉绶、王念孙、纪昀、阮元、黄易、等。其主要交游区域有三:齐鲁、京津、滇西。其生平交游考对理解其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乃至当时学风和学貌大有裨益。兹举数端,缕叙如次:
(一)桂馥与翁方纲
丁秀菊《桂馥与翁方纲交游考论》(《文史哲》2014年第4期)一文,认为桂馥与翁方纲的交游是立体的,不仅涉及碑版考据、《说文》考辨,还一同研习书艺、酬和诗句,这极大的拓宽了桂馥的学术视野、提高了其艺术品鉴力。两位硕儒的交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有清一代朴学的发展。此外,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的深度交往始于宋拓本《華岳碑》,因皆雅好金石,翁氏介绍清初考据学大家宋鉴之子宋葆淳与其相识,拓展了桂馥的交游圈。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翁氏对桂馥称谓由“太学生曲阜桂馥”等变为“未谷”、“桂四”表明二人关系日益密切,原因就是志趣相投、才学相惜。另外有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宋元利《桂馥书法篆刻创作研究》(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亦进行了相关的考察。
(二)桂馥与罗聘
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叙述了罗聘为桂馥画《说文系统图》和桂馥为罗聘治印四方等事迹,认为二人是最传统的文人之交,并深深的影响了二人的艺术道路。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常聚于翁氏苏斋赏鉴金石碑版拓片,增进了彼此友谊。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通过二人订交于罗聘落魄之时及日后书画酬和等事迹,表明二人乃君子之交。
(三)桂馥与伊秉绶
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书风相互影响,桂氏晚年书风转变即受伊的启发,而伊成熟风格的形成亦受桂氏晚年书风泽被。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人来往最密切的时间为乾隆六十年和嘉庆元年,作者对二人所书“之”字进行比较,发现伊氏隶书早年受桂氏影响极大,而时间就在桂馥赴云南前夕。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在桂氏赴云南之前,二人常一起品碑论书,尤其对《衡方碑》的看法一致。
(四)桂馥与黄易
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根据毕沅《灵岩山人诗集》,推测二人同为毕沅门人的时间大概重合,同时指出翁氏为二人交游中间人,金石拓片为二人交往媒介。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和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二文,记录了二人研讨汉隶时的诗文酬唱一事,为二人交谊的佐证。
(五)桂馥与阮元
丁秀菊《桂馥与阮元交游述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4年第2期)一文,认为二人年龄虽差28岁之多,然桂氏因赏阮元才华,登门拜谒,不耻下问,切磋酬唱。又两人同在济南数年,更有地域之便,二人合作完成石刻名品《历山铭》。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认为阮元修《山左金石志》可谓是曲折坎坷,而桂氏为其提供自藏拓片也算助其一臂之力。阮元亦感其恩,为其《晚学集》躬亲作序。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亦有提及二人交游情况。
(六)桂馥与其它诸友
丁秀菊《桂馥与颜崇椝交游述略》(《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丁秀菊《桂馥与周永年交游考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9卷第2期)分别考察了桂氏与颜崇椝、周永年的交游情况,加上上文所述她的《桂馥与翁方纲交游考论》和丁秀菊《桂馥与阮元交游述略》二文,她对桂馥的交游考用力颇深,成果显著。高国强《纪晓岚与桂馥、李文藻之交往》(《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3期)重点考察了桂氏与纪昀的唱和情况,认为二人同为学者型官员,趣味相投、友谊颇深。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对桂馥与汪启淑、王芑孙的交游进行了考述。而孙雅芳《桂馥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则分期对桂馥与38人的交游进行了系统的考辨和梳理,功莫大焉。桂馥的交游考已经步入精细化和系统化阶段,今后对桂馥与其他学者的交游考仍需继续,以期更全面的展现当时的唱酬之景。
参考文献
1.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
2.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董雪年.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上海:复旦大学,2006.
4.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陈望衡.中国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