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情感策略、问题策略、方法策略是高中物理创新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地创新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采取适当的方法策略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常用的创新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策略
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一般发展的理论”中就曾说过:“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他认为人的情感生活是与人的独立探索性思维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伴随着学习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并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
1.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动量》一章最后一节《反冲和火箭》的教学,引入新课时可先播放节日夜晚燃放礼花时天空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火箭发射的宏伟场面,并配以爆炸的巨大声响,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强力刺激下,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小结时再引导学生总结礼花和火箭飞上天空的原理,并在课堂最后留有时间让学生阅读书后阅读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这样,学生会觉得这么尖端的高科技问题与学习内容如此贴近,自然而然地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
2.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普通班物理教学中,教学要求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要求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这样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3.通过物理学史的考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地努力,甚至为科学献身。教师可以从中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奉献精神,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态度。发挥科学史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问题策略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有问题才能探究,才能创新。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句话足以说明善问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意义。问题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教师课堂提问要设计精当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提问要在一个平等的开放的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
1.挖掘教材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发现与原有的知识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
2.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讲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高中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研究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课前布置任务,指导方法。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过程中,学生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思维活跃,群体的创造性得到了提高。
4.在观察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往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引导,使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景再现,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方法策略
要使学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法,就要通过适当的方法策略,才能在实施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1.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设计动手能力,乃至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应力求让实验更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革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开放性、探索性实验。这样就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正确选择仪器,独立设计,独立操作。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②改革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实验都是学生分组实验,普遍只重视简单操作。器材、方法、表格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因而学生 很难领会实验原理和思想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可以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学生有兴趣、有激情,思维易活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③通过物理实验史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说明这种将有限事实外推到无限,经过抽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对传统实验方法的创新。通过对实验史的介绍,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习题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纵向和横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策略,使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这样他们的智力才能得到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辉,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J],才智,2010年02期
[2]孙子彪,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谈[J],黑河教育,2005年0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地创新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采取适当的方法策略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常用的创新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策略
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一般发展的理论”中就曾说过:“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他认为人的情感生活是与人的独立探索性思维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伴随着学习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并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
1.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动量》一章最后一节《反冲和火箭》的教学,引入新课时可先播放节日夜晚燃放礼花时天空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火箭发射的宏伟场面,并配以爆炸的巨大声响,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强力刺激下,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小结时再引导学生总结礼花和火箭飞上天空的原理,并在课堂最后留有时间让学生阅读书后阅读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这样,学生会觉得这么尖端的高科技问题与学习内容如此贴近,自然而然地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
2.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普通班物理教学中,教学要求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要求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这样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3.通过物理学史的考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地努力,甚至为科学献身。教师可以从中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奉献精神,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态度。发挥科学史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问题策略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有问题才能探究,才能创新。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句话足以说明善问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意义。问题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教师课堂提问要设计精当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提问要在一个平等的开放的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
1.挖掘教材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发现与原有的知识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
2.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讲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高中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研究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课前布置任务,指导方法。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过程中,学生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思维活跃,群体的创造性得到了提高。
4.在观察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往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引导,使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景再现,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方法策略
要使学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法,就要通过适当的方法策略,才能在实施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1.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设计动手能力,乃至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应力求让实验更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革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开放性、探索性实验。这样就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正确选择仪器,独立设计,独立操作。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②改革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实验都是学生分组实验,普遍只重视简单操作。器材、方法、表格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因而学生 很难领会实验原理和思想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可以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学生有兴趣、有激情,思维易活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③通过物理实验史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说明这种将有限事实外推到无限,经过抽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对传统实验方法的创新。通过对实验史的介绍,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习题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纵向和横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策略,使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这样他们的智力才能得到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辉,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J],才智,2010年02期
[2]孙子彪,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谈[J],黑河教育,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