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瘤并消化道大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小肠间质瘤;胶囊内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44-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8岁,北京市人。主因便血12小时于2013-03-12入院。12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大便暗红色稀糊样,排便3次,每次量约300ml左右,排便后出现全身乏力及头晕。不伴腹痛腹胀,不伴恶心呕吐。于急诊科查便常规:红细胞2+ 潜血阳性。血常规: 血常规:白细胞 10.34×109/L 红细胞 2.06×1012/L 血红蛋白 68.8 g/L血小板 169×109/L。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查体:T37.1℃,P82次/分,R18次/分,BP96/64mmHg,神清,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未见瘀点瘀斑,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全腹未触及包块,莫非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生化全项:未见明显异常;乙肝五项:HbsAb阳性,余阴性;丙肝抗体:阴性;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未见异常;凝血四项:PT、APTT、Fib、TT未见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全腹部CT:胆囊壁毛糙,提示胆囊炎;胸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考虑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入院后再次排暗红色血便2次,且便后出现一过性晕厥,血压最低85/55mmHg,给予去白悬浮红细胞4单位静点,埃索美拉唑以8mg/h持续泵入,生长抑素以250ug/h持续泵入。急诊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腔内、十二指肠腔内未见血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导泻准备结肠镜检查,口服导泻后患者大便转为黄色稀水样,结肠镜检查示:进镜至回肠末端,回肠末端、升结肠、横结肠均未见异常;降结肠可见散在大小0.3*0.4cm宽基小息肉,活检病理为结肠粘膜慢性炎。结肠镜检查后患者仍间断有便血,量大,血常规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多次给予去白悬液红细胞、去白冰冻血浆及冷沉淀静点。考虑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于入院第4天行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提示胶囊吞服25分43秒进入十二指肠;2小时5分40秒可见一处黏膜隆起病变,顶部充血糜烂;胶囊内镜运行3小时27分排出体外。胶囊内镜诊断“空肠上段肿物,考虑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请普外科会诊,考虑“小肠间质瘤并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建议剖腹探查。患者考虑后于北京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病理结果结果为小肠间质瘤,术后病情稳定出院。
  2 讨论及文献复习:
  胃肠间质瘤(GIST)为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95%发生于胃和小肠,最常见于胃,约占60%~70%;其次是小肠,为20%~30%。一般为单发,多发较少。一般直径<2cm的胃肠道问质瘤无症状,常在剖腹探查时发现。>4cm的肿瘤有症状,表现为出血(70%),其中69%~82%为急性出血,需要输血,约半数需急诊手术止血。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常因黑便就诊,其他症状有上腹部疼痛、腹胀、腹部肿块等,但极少数是由于梗阻而就诊,这可能与肿瘤向腔外生长有关。组织学上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束状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免疫组化CDll7阳性率95%,CD34阳性率70%。小肠间质瘤(SBST)是 GIST 的一种,占 GIST 的 20%~30%,占 GIST 的第二位,但其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BTST 好发于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少见。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GIST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 SBST 女性略多见。SBST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不适或腹痛。消化道出血原因系肿瘤表面粘膜血供不足而发生溃疡或肿瘤中心缺血、坏死囊性变与肠腔相通所致。由于大部分 SBST 患者早期无明显临症状,给诊断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则主要通过内镜技术明确诊断。胃镜最多只能达到十二指肠水平段,对于空肠回肠病变,小肠镜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小肠镜具有直观、可控性、能活检等优势,且诊断阳性率和准确度较高,但操作繁琐,患者难以耐受,多需在全麻下进行,对SBST早期筛选性检查并不太合适。胶囊内镜的出现消除了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盲区,理论上对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胶囊内镜下间质瘤常呈息肉样或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隆起顶部可有溃疡形成。但由于胶囊内镜拍摄图像的随机性,易遗漏病灶,也容易受肠道内残留物影响,病灶检出率低。部分小肠间质瘤呈腔外型生长,胶囊内镜可能无法发现病灶。故胶囊内镜联合小肠CT可望提高诊断阳性率和准确性。对 SBST 活动性出血期,如出血量 >0.5ml/min,可通过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出血灶还可进行栓塞止血,可提高对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小肠问质瘤对常规放射、化学治疗均不敏感,常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尽可能做到首次、完整切除。术中切缘距离肿瘤应大于5 cm,切除过程中尽量先切断静脉回流通路,预防肿瘤肝转移或血行播散。对于不可切除、复发或转移的间质瘤患者可采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
  参考文献:
  [1]杨欣艳,李世荣.胃肠道问质瘤的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02—704。
  [2]牛洪欣,何庆泗.胃肠道间质瘤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9):895-7.
  [3]徐灿,李兆申.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X)4,12:2856-285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通过对肿瘤外科中的护士的调查访问,了解我国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中德应用及其重要性。 方法 选择某医院作为被调查的单位,在得到医院院方相关人的允许后对其医院中68位肿瘤外科护理医生及8位主治医师和123名肿瘤患者进行访问调查。结果 被调查访问的医生中90%认为心理护理室非常重要的,患者中85%的人认为心理护理对其康复有重大的帮助作用。结论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中德应用时及其广泛的,具有很大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给药,10mg片,1片/d,连续用药2个月)。对比患者服药前后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患者HDL-C(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上升(P5.72 mmol/L。HDL-C(男)<0.78 mmol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的具体方法,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进而有效降低患者以及围产儿的死亡概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31例,研究其具体的临床诊断方法。结果: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例数占胎盘早剥患者的绝大多数,多数胎盘早剥的情况都为轻型。结论:没有明确原因造成的早产、患者的阴道出血以及出现了胎儿窘迫的情况,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眩晕症患者在治疗阶段应用尼莫地平片剂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方法 收集在我院2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单纯依靠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10例,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同时结合尼莫地平片联合用药。分别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术前术后体位护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方法 对30例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在一般眼部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25例,保持术前视力4例,术后视力下降1例。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故应加强玻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  关键词:围手术期;体位护理;玻璃体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从2013年1月1 日至2013年6月31日对2314例患者进行了CT增强扫描,在扫描前中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2314例患者均配合良好,顺利完成了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为保证扫描成功及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保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37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口腔颌面外伤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护理新方法;对照组给予口腔护理传统方法,于出院前进行观察,住院期间口腔溃疡和创口感染发生比例,比较两组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口腔溃疡创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口腔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来说,传统的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方法远远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方法,评价整体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同优质护理结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预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差异均具有临床意义(P<0.05);且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进行持续的、分阶段延续性的饮食管理,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提高血糖达标率。方法:138例在我科出院的住院患者,通过电话或Q群管理、护理门诊随访、糖尿病学校讲座、小组活动(户外活动、美食交流、糖尿病患者联谊会)、社区义诊服务、糖尿病饮食专业读物等干预,改变其不良的行为方式,形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结果:本组患者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延续性管理后均能严格遵循
期刊
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患病后反复发作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常使患者心理失去平衡。临床上多表现为焦虑、抑郁(1),而家庭的支持照护能力和护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身心反应。本文就描写一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在病情反复,妻子照护能力不足,自己焦虑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CBT对其进行护理照护,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情况,焦虑产生的来源,同时提高妻子的支持照护能力,逐步使患者恢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