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业一线人员进入职业院校教师行列。行业师资的选聘、培养和监督问题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建立相应机制,防患于未然,帮助学校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师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厂矿都建立了自己的子弟学校,在这校学校里,教师不少是直接来自于工厂,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所学技能也能及时应用于实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子弟校逐渐从工厂剥离。“校企分家”的直接结果便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日渐疏离。教师主要不是来自企业,而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缺少基本的工作经验,知识有余,技能缺乏;学生所学技能老化过时,理论性强,实用性差,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从合作企业选聘一线员工从事兼职教师工作已比较常见。今后,来自企业的教师可能会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职业院校建立一套行业师资的选聘、监督与培养的机制。
一、企业师资的优势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这仍然是主要渠道;二是企业一线员工,目前,这样的教师在比例上还不高。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与企业一线员工各有优缺点。但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院校畢业生的局限性比较明显。
普通院校毕业生首先欠缺的是工作经验。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不懂业务,讲课只会照着书本念,就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新引进了大量的教师。其中,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这些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所学专业与职业教育关系不大,基本没有行业工作的经验。由于缺少行业背景,社会经验少,感性体会不多、案例积累不够,授课时往往只会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讲课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授课缺少针对性,课堂比较枯燥,无力指导学生实训。
工作体验与理论积累不同,它难以通过间接渠道获得,没有实际的工作过程作基础,教师对行业的理解就永远隔着一层。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教师个人又不会调节的话,就会引起学生的严重反弹,同时严重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部分职业教师缺少动力,与学生比较对立,在授课时缺少快乐感、成就感,虽然仍在从事教师职业,但往往存有混世情绪,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职业院校也在采用企业挂职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对行业的了解,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体验式的企业锻炼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仍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与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不同,行业师资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整体在文化素质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知识方面已基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其次,企业一线员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产业形态,了解行业动态,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企业一线员工有着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而是与社会有比较广泛的接触,熟悉业界情况。这些都是普通院校毕业生所不具有的优势,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而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二、行业师资在聘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行业师资日渐受到重视,在选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师资资质的确定问题
我国已逐步推进资格准入制度,就教师而言,目前的选聘已比较规范。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已基本失去了在学校正式授课的机会。正规院校的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已成为教师从业者的必过门坎。通过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基本能够判断应聘者的职业潜质和从业水平。但校外兼职教师的资质如何确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行业师资的确定,主要来自企业推荐,再加上学校的把关审核。在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基本处于弱势一方,企业员工大多也没有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在事实上,学校在行业师资的选聘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权。行业师资资质难以确定,学校缺少选择的空间,这必然给学校引进行业师资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
2、行业师资的授课能力问题
行业师资具有一定的从教优势,但这种优势不一定能够真正转化成实际教学能力。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管理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行业师资能否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技能,这中间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企业的培训、管理和沟通方式与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行业师资如果不能适应学校的需求,不能把握学生的特点,不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难以学到技能。行业师资的引进就可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3、行业师资的约束监督问题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作为学校教育,它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希望学生纯洁善良,道德高尚,少受一些负面的浸染;另一方面,它又非常现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必须在上学期间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毕业时就能适应社会,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所脱节和错位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浮躁,思想多元,道德观念相对混乱,就业压力又非常大,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行业师资有实际技能,有社会经验,有人脉资源,这样的教师,学生们对他们非常信服,他们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力可能大大超过其他教师。但教师行业有其特殊性,有业务能力但在思想素质方面有欠缺的人并不适合做教师工作。在引进人才或选聘教师时,职业院校如果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很可能给学生、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可能看到过不少社会的阴暗面,亲身感受过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本身也受到过一些浸染。有社会经验的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把握好分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善意的提醒,适度地让学生了解社会,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和生存技能,这对学生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经验不够,责任感不强,拿捏不好分寸,甚至本身在道德上就有所欠缺,只授课不育人,过多地描绘甚至故意夸大社会的阴暗面,缺少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鼓励,这就会给学生的成长投下阴影,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职业院校在聘任教师时,一定要做好把关、培养和监督工作。不但要重视对方的业务能力,更要重点考察其道德素养。在与企业合作,引进兼职教师时,也要特别关注对方的道德素养问题。师资引进之后,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其转变观念,了解学校和学生情况,了解职业教育现状,帮助其提高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学校还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考察、监督和奖惩机制,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随时了解行业师资的授课育人情况,促成行业师资业务经验与育人理念的真正融合。真正达到业务精湛、道德过硬、教学有方。
校企合作办学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充分发挥行业师资的优势,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格把关和监督培养机制,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志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第4期
[2]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黄亚妮,教育发展研究2006第10期
[3]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洪贞银,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第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师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厂矿都建立了自己的子弟学校,在这校学校里,教师不少是直接来自于工厂,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所学技能也能及时应用于实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子弟校逐渐从工厂剥离。“校企分家”的直接结果便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日渐疏离。教师主要不是来自企业,而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缺少基本的工作经验,知识有余,技能缺乏;学生所学技能老化过时,理论性强,实用性差,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从合作企业选聘一线员工从事兼职教师工作已比较常见。今后,来自企业的教师可能会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职业院校建立一套行业师资的选聘、监督与培养的机制。
一、企业师资的优势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这仍然是主要渠道;二是企业一线员工,目前,这样的教师在比例上还不高。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与企业一线员工各有优缺点。但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院校畢业生的局限性比较明显。
普通院校毕业生首先欠缺的是工作经验。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不懂业务,讲课只会照着书本念,就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新引进了大量的教师。其中,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这些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所学专业与职业教育关系不大,基本没有行业工作的经验。由于缺少行业背景,社会经验少,感性体会不多、案例积累不够,授课时往往只会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讲课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授课缺少针对性,课堂比较枯燥,无力指导学生实训。
工作体验与理论积累不同,它难以通过间接渠道获得,没有实际的工作过程作基础,教师对行业的理解就永远隔着一层。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教师个人又不会调节的话,就会引起学生的严重反弹,同时严重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部分职业教师缺少动力,与学生比较对立,在授课时缺少快乐感、成就感,虽然仍在从事教师职业,但往往存有混世情绪,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职业院校也在采用企业挂职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对行业的了解,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体验式的企业锻炼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仍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与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不同,行业师资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整体在文化素质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知识方面已基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其次,企业一线员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产业形态,了解行业动态,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企业一线员工有着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而是与社会有比较广泛的接触,熟悉业界情况。这些都是普通院校毕业生所不具有的优势,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而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二、行业师资在聘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行业师资日渐受到重视,在选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师资资质的确定问题
我国已逐步推进资格准入制度,就教师而言,目前的选聘已比较规范。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已基本失去了在学校正式授课的机会。正规院校的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已成为教师从业者的必过门坎。通过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基本能够判断应聘者的职业潜质和从业水平。但校外兼职教师的资质如何确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行业师资的确定,主要来自企业推荐,再加上学校的把关审核。在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基本处于弱势一方,企业员工大多也没有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在事实上,学校在行业师资的选聘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权。行业师资资质难以确定,学校缺少选择的空间,这必然给学校引进行业师资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
2、行业师资的授课能力问题
行业师资具有一定的从教优势,但这种优势不一定能够真正转化成实际教学能力。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管理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行业师资能否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技能,这中间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企业的培训、管理和沟通方式与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行业师资如果不能适应学校的需求,不能把握学生的特点,不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难以学到技能。行业师资的引进就可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3、行业师资的约束监督问题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作为学校教育,它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希望学生纯洁善良,道德高尚,少受一些负面的浸染;另一方面,它又非常现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必须在上学期间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毕业时就能适应社会,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所脱节和错位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浮躁,思想多元,道德观念相对混乱,就业压力又非常大,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行业师资有实际技能,有社会经验,有人脉资源,这样的教师,学生们对他们非常信服,他们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力可能大大超过其他教师。但教师行业有其特殊性,有业务能力但在思想素质方面有欠缺的人并不适合做教师工作。在引进人才或选聘教师时,职业院校如果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很可能给学生、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可能看到过不少社会的阴暗面,亲身感受过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本身也受到过一些浸染。有社会经验的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把握好分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善意的提醒,适度地让学生了解社会,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和生存技能,这对学生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经验不够,责任感不强,拿捏不好分寸,甚至本身在道德上就有所欠缺,只授课不育人,过多地描绘甚至故意夸大社会的阴暗面,缺少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鼓励,这就会给学生的成长投下阴影,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职业院校在聘任教师时,一定要做好把关、培养和监督工作。不但要重视对方的业务能力,更要重点考察其道德素养。在与企业合作,引进兼职教师时,也要特别关注对方的道德素养问题。师资引进之后,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其转变观念,了解学校和学生情况,了解职业教育现状,帮助其提高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学校还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考察、监督和奖惩机制,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随时了解行业师资的授课育人情况,促成行业师资业务经验与育人理念的真正融合。真正达到业务精湛、道德过硬、教学有方。
校企合作办学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充分发挥行业师资的优势,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格把关和监督培养机制,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志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第4期
[2]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黄亚妮,教育发展研究2006第10期
[3]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洪贞银,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