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析幼儿哭闹的原因
  金色九月来临时,安静了两个月的校园又呈现出勃勃生机。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走进知识的海洋。此时,幼儿园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小班教室了—有的幼儿当他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刚刚还笑容满面一下子便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里;有的幼儿当家长踏进教室门时便紧紧搂着家长的头又哭又闹,死活不愿进门;有的幼儿一离开家门知道是要上幼儿园就一路挣扎又哭又闹,家长没办法只好换条道儿走。第一天这方法还灵,第二天就不行了;有的幼儿并不哭吵,但情绪压抑紧张,一到幼儿园就含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丝毫不听教师指导,有的幼儿入园情绪已经安定,可过了一周又哭闹起来。有的幼儿甚至半夜哭闹,从睡梦中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上幼儿园”。每年这个时候,幼儿哭闹最厉害。浅析其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幼儿生活环境的改变
  孩子出生后,其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的关切与呵护,孩子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进入幼儿园面临一种新环境时,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家长送幼儿进幼儿园,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使父母摆脱幼儿的拖累,轻松、无牵无挂的去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群体生活,改变他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养成自律、自理、谦让、适度等待、初步与人交往等良好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时候,环境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也是陌生的,幼儿在心理上自然会出现不安全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随之而来。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恼、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而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了解不透彻,因此与幼儿的沟通可能有限,对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幼儿生活规律的改变
  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安闲地生活,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一些幼儿生活作息安排不科学,形成睡懒觉等不良生活习惯,以致不习惯早起、按时到幼儿园。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起床不能太迟,中饭后要午睡,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小班幼儿在家中是众人的中心,来到幼儿园会感到孤独、不自由,且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很多事情依赖家长。入园后,幼儿找不到依靠,因此哭闹不止。同时,有些生理发育现象带来的痛苦(如:长牙),还会使幼儿哭闹不止。
  (三)幼儿将“哭”作为要挟父母的工具
  幼儿会利用父母的弱点,迫使双亲答应他的要求,的确让人叫绝,其战术之一就是“哭”。特别是小班、小小班的孩子,“哭”成了他们不来上幼儿园的保护伞。孩子知道,凡是只要哭就能有求必应,日久天长便使幼儿养成了爱哭的习惯,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有许多的幼儿喜欢用“哭”来当作要挟家长的“武器”。当孩子哭时,有些家长(特别是祖辈的家长)未弄清幼儿哭闹的原因,舍不得让他哭,便立即去哄他们,当幼儿尝到了哭的“甜头”时,他们便将“哭”当成了要挟家长的“武器”。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一定要下决心不“上当”,舍得让幼儿哭一哭,如果成人怕幼儿哭便一味地迁就幼儿的要求,便助长了幼儿形成以“哭”要挟成人的苗头。
  (四)家长的自身因素
  幼儿入园之前家长是幼儿最信赖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可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刚入园时由于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了解很少,总怕孩子被人欺负,所以一见到孩子就问:“你今天哭了吗?老师表扬你了吗?幼儿园好不好?”刚入园的孩子一见到父母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抱住父母大哭,可家长不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对老师的解释持怀疑态度。有些家长过分依恋孩子,孩子入园后不立即将孩子交给老师,或者中途多次窥视,这使孩子产生新的期盼,坐立不安,时常向窗外张望,有些家长在家吓唬孩子:“你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不听老师的话让老师打你屁股。”这些话极易使幼儿本能的害怕幼儿园。更有甚者,过分溺爱、纵容孩子,使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不受纪律约束;见孩子哭闹就不送孩子入园,使孩子哭闹时间延长。
  二、安抚幼儿的策略
  2~4岁的幼儿在最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多会表现出不愿意离开亲人,哭闹着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这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如何消除这种现象呢?本文针对上述几点,以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安抚新生入园焦虑情绪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而同时并不一定是客观的物理事件。勒温以“实在是有影响”这个原则为标准,认为同一个物理环境在儿童和成人看来可能是不同的。就象母亲以老师来恐吓孩子,使他因害怕老师而听话,对孩子实际发生影响的是在他头脑中的老师形象,对老师有一种恐惧,并因此对入园有害怕情绪。因此开学前可通过电话、家访等,与家长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萌发孩子向往进入幼儿园的愿望和感情。
  1. 问卷调查:精心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表,如是否上过托班,是否会自己吃饭,是否会自己大小便,孩子喜欢玩什么等,请家长如实填写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我们老师更早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在开学初能更有的放矢地帮助每个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2. 家访亲近:老师来到每位孩子家中,熟悉他的生活环境,与孩子亲切地说说话,摸摸抱抱孩子,使孩子觉得老师是可亲的,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3. 亲子活动:邀请所有的家长、孩子来园进行亲子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通过活动,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个很好玩很有趣的地方。那里有和蔼可亲的能教小朋友学各种本领的老师;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许多有趣的玩具和运动器;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有趣的小动物、戏水池、沙坑等设备,供小朋友自由地玩耍。使孩子对幼儿园有感性的认识,排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   4.老师“妈妈”介入:小班孩子入园之初,难免会出现哭闹焦虑现象,他们由熟悉的家人陪伴到独自面对陌生的老师、同伴,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随之改变。教师可根据幼儿喜欢玩的特点,开展丰富、有趣的小活动。如:请他们到玩具角作客、用桌面玩具进行拼装比赛、在活动区和他们玩球……教师耐心的讲解怎么玩,并与他们一起玩,在玩的活动中开展比赛。别看幼儿年龄小,可聪明了,他们可以创造出成人想象不到的造型。教师适时地给予赏识性评价“哎呀,真好!”“太完美了!”……听到老师的表扬,忘了哭喊,也变消极为积极,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老师很快变成他们的好伙伴。当幼儿玩到高兴时,老师及时肯定他的表现,并以奖励的形式给幼儿发一些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用品,尝试用小毛巾擦手、用小杯子喝水,试试坐坐自己的小椅子等。幼儿对教师的奖励很乐意接受,同时幼儿会觉得自己很能干,从而消除了离开家长的恐惧。对于尿裤子、哭闹得厉害的幼儿要适当多给一点关怀和爱护,比如:抱抱、亲亲,幼儿对教师的爱抚很敏感,不经意的抚摸就有可能使幼儿感到无限的温暖。归结起来就是教师观察要仔细,了解幼儿生活需求后,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从而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乐意上幼儿园。
  5. 创造一个家园共育的环境:家园共育是小班保教工作的重点,开办家长学校使幼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有所了解。通过家长学校,使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幼儿教育;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从家长那里了解幼儿的各种情况,做到家园双方心中有数,将孩子的成长放飞在起跑线上。
  (二)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新《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可通过幼儿走廊、各活动区、活动室墙面的装饰等影响幼儿,让幼儿有安全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讲,我们在环境创设上应充分考虑到幼儿来园可能会出现的焦虑和不安,应有的突出“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开学啦”等主题,迎接孩子的到来;有的设计成一个开满鲜花的花园,将每个孩子的照片做成花蕾,以便开学初教师在与个别幼儿沟通中找到与他们的话题,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上的照片说“宝宝的照片在哪呀”“照片上的宝宝不哭,真漂亮!”……并不断改变照片摆放的位置,找找新认识的朋友在哪里?旨在运用环境激发幼儿来园的兴趣。在活动结构上,我们将活动室用桌、橱、栏栅分隔成大大小小若干个活动区域,营造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到亲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家”的感觉,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亲切度。材料和玩具的摆放,也分门别类,装在开放、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或分类放在篮子或盘子等透明可见的容器里,让幼儿一目了然,借以潜在地邀请和吸引幼儿前来使用它们,并使幼儿能自行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和玩具,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易于自行取拿和收放;保证活动自发进行,减少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小班幼儿年龄虽然小,但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幼儿熟悉了活动室的环境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主选择会使幼儿兴趣浓厚,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会跃跃欲试。拉个圆圈,边唱自己喜欢的歌绕圈走,孩子们可喜欢了。在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幼儿对集体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们勇于尝试,创编出许多玩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趁机引导幼儿学做新游戏。如:《吹泡泡》幼儿边说歌词边做游戏,随着儿歌:“吹,吹,吹泡泡,我的泡泡变大了……”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全身心的陶醉在游戏中,心中的“焦虑不安”也就没有了。
  (三)家园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幼儿们在幼儿园时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到幼儿园,幼儿们又是哭闹成群。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所以,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不要用上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来恐吓幼儿,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在家时可多给幼儿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幼儿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送宝宝态度坚决、尽量早点接宝宝、帮老师多了解宝宝等。除此之外,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庭氛围。这首先要从家长做起,以身作则,人人发挥榜样作用,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讲究卫生、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不讲粗话等都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家长都要自觉遵循,不能马虎。因为幼儿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都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2.坚持正面教育,统一教育口径。对幼儿的教育,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也不能过分严肃、一味批评,而是提倡正面教育,因为幼儿往往有逆反心理。
  统一教育口径指的是家里所有的人对幼儿的教育要求要一致,不能让幼儿找到“靠山”而顶撞正确的要求。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口径也要保持一致,要互相协调配合,使幼儿进步更快。
  3.家长要提前对孩子进行身心调试。对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初次离开熟悉的环境会产生分离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为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从现在起,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身心等方面的调试。首先给孩子在生理上的准备主要包括,一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午睡时间不要过长等;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大小便、自己提裤子、自己洗手等;三是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如自己睡觉、独自一个人玩玩具等;四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进餐、尽量减少吃零食等。孩子生理环境稳定了,心理上就会踏实。另外家长还要对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进行表扬,树立孩子“我能行”的信心。家长还要教育孩子按照成人的要求做事情,培养孩子的坚持性,这样孩子在入园后就不会感到不习惯。挫折教育也是在新生入园前必不可少的教育。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公共场所进行体验,学会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朋友,同时学会自我申诉要求,如“我要喝水”、“我要大小便”等,自我申诉是孩子与人交往的第一步,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初入园的焦虑现象。
  4.要坚持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孩子入园后,即使不习惯(身体不适除外),家长也要坚持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后,要通过跟孩子做游戏、讲故事等沟通交流的方式,分散、减少孩子初入园的焦虑情绪。
  (四)运用小技巧平息幼儿的不良情绪
  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要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如: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而幼儿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幼儿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幼儿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幼儿,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幼儿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幼儿,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幼儿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有些幼儿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
  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信只要教师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幼儿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应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
期刊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校本教研的兴起,片段教学因其灵活方便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考核教师业务能力。本文以小学音乐片段教学为视角,提出从应片段教学中教学理念的融合、教材的定位分析、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师素质的展示四个方面对片段教学进行评价。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片断教学”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博士首创。它是教师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micro-t
期刊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重。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的开展是促进中小学生发成为完整人的重要
期刊
美术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正如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多样的,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的文本状态,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许多美术教师缺乏有效开发利用美
期刊
中等生,他们既不受老师表扬,也不受老师批评,他们学习平平、表现一般,几乎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所以根据中等生在实际中的各种表现,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辅导,让他们在我们的关注下健康成长并转化成优秀生。  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与经历,在一个班里,你最先认识的是优生,因为优生各方面表现出色,倍受老师青睐,然而你又认识了后进生,因为他们问题多多也
期刊
本文就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针对学生语言习得的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词汇教学策略进行一些阐述。认为英语教学工作者非常有必要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重视教学中词汇记忆与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引言  Zimmerman(1997)称词汇为语言的核心;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 little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
期刊
谈到历史知识的识记有很多学生就头疼,记不住记不准,认为自己没天赋,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的确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头绪万千,涵盖的知识量十分庞大复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住较多的历史知识?这个难题不仅困扰着莘莘学子而且也是老师想方设法要解决的。面对困难既不能逃避也不可以硬撞,得跳到圈外看看想想,多花时间读书固然是重要的,但读书还得讲个法,因为万事万物都有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既然
期刊
孩子的发展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如何教育孩子则是老师们不可忽视的责任。教育孩子,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外,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受益终生,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专家研究表明,3至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是培
期刊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我认为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