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枯燥、难懂成为了物理的标签。因此新课改以来,兴趣培养成为了物理教学的首要目标。要想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太死板,教师太注重于教,而没有把主体放在学生身上,其实学生的接受程度更加重要。兴趣教学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兴趣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观念,将兴趣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拓展知识;生活常识;动手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43
从强调素质教育以来,兴趣培养成为教学的一种潮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身心健康起着促进的作用。兴趣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的效果也十分良好,但这也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教学方法之上。兴趣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兴趣培养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如何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同时又能掌握知识,这是需要教师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希望为各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拓展物理趣味知识
物理课本上的知识往往很抽象,但事实上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不知道其中的一些道理,但生活处处有物理。学生之所以觉得物理比较难学,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太远,教师应该学会跳出课本,多拓展生活中的趣味知识,让学生走进生活,近距离的感受物理。趣味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探索的精神。从趣味知识出发,再过渡到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对课本上的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汽化和液化这一课的内容时,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很多地方,但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但并不知道这是汽化或者液化。我在讲解时,就会从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知识讲起,来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被100摄氏度的水或者100摄氏度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严重”,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既然温度一样,那么应该不会有区别。然后我会告诉学生其實水蒸气会觉得更烫,当学生好奇的问这是为什么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之后在讲解这节课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最后,我会带领学生回到那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原来是水蒸气在接触到皮肤时会液化放热。
二、结合生活物理常识
物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体现着物理的用处。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常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帮助学生多学习一些生活常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做到学有所用。结合生活常识,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让物理成为学生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合适的生活物理常识,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也要保证学生感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我会从影子的形成开始讲解,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形成影子呢?”,学生都能回答出是因为把光挡住了,这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接下来我会问“一天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呢?”,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充分疑惑,然后我就开始讲解课本的知识,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这个问题,当学生知道其中的原理后感觉恍然大悟,这也告诉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研究表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生的记忆周期也会更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会比由教师直接灌输的方式效果更好。实验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物理离不开实验,大部分的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得出来的。在强调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学习物理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目的应该是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更多科学上的难题,因此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我会先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教师也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比如学生一般都会考虑到物体浸没的深度或者物体的材质,但往往忽略了液体的密度。这时我就会问学生“同一个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力一样吗?”,教师还应该提前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给学生讲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但教师又不可过度干预,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四、引入趣味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堂导入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课堂导入情境中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引入如下的情境:选择两枚形状十分接近的鸡蛋。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一个鸡蛋为生鸡蛋,另一位鸡蛋为熟鸡蛋;用同样的力,旋转这两枚鸡蛋。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你们如何更具旋转的时间长短,判断哪一个为生鸡蛋,哪一个为熟鸡蛋?”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你们可以从摩擦力以及惯性的角度思考!”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通过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惯性以及摩擦力的角度,分析出熟鸡蛋的旋转时间更长。
总而言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天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除此之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慢慢探索,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苑月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02)
[2]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2)
[3]彭彬.初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青少年日记.2016(01)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拓展知识;生活常识;动手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43
从强调素质教育以来,兴趣培养成为教学的一种潮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身心健康起着促进的作用。兴趣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的效果也十分良好,但这也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教学方法之上。兴趣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兴趣培养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如何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同时又能掌握知识,这是需要教师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希望为各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拓展物理趣味知识
物理课本上的知识往往很抽象,但事实上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不知道其中的一些道理,但生活处处有物理。学生之所以觉得物理比较难学,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太远,教师应该学会跳出课本,多拓展生活中的趣味知识,让学生走进生活,近距离的感受物理。趣味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探索的精神。从趣味知识出发,再过渡到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对课本上的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汽化和液化这一课的内容时,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很多地方,但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但并不知道这是汽化或者液化。我在讲解时,就会从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知识讲起,来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被100摄氏度的水或者100摄氏度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严重”,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既然温度一样,那么应该不会有区别。然后我会告诉学生其實水蒸气会觉得更烫,当学生好奇的问这是为什么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之后在讲解这节课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最后,我会带领学生回到那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原来是水蒸气在接触到皮肤时会液化放热。
二、结合生活物理常识
物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体现着物理的用处。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常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帮助学生多学习一些生活常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做到学有所用。结合生活常识,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让物理成为学生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合适的生活物理常识,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也要保证学生感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我会从影子的形成开始讲解,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形成影子呢?”,学生都能回答出是因为把光挡住了,这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接下来我会问“一天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呢?”,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充分疑惑,然后我就开始讲解课本的知识,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这个问题,当学生知道其中的原理后感觉恍然大悟,这也告诉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研究表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生的记忆周期也会更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会比由教师直接灌输的方式效果更好。实验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物理离不开实验,大部分的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得出来的。在强调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学习物理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目的应该是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更多科学上的难题,因此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我会先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教师也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比如学生一般都会考虑到物体浸没的深度或者物体的材质,但往往忽略了液体的密度。这时我就会问学生“同一个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力一样吗?”,教师还应该提前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给学生讲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但教师又不可过度干预,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四、引入趣味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堂导入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课堂导入情境中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引入如下的情境:选择两枚形状十分接近的鸡蛋。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一个鸡蛋为生鸡蛋,另一位鸡蛋为熟鸡蛋;用同样的力,旋转这两枚鸡蛋。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你们如何更具旋转的时间长短,判断哪一个为生鸡蛋,哪一个为熟鸡蛋?”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你们可以从摩擦力以及惯性的角度思考!”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通过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惯性以及摩擦力的角度,分析出熟鸡蛋的旋转时间更长。
总而言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天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除此之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慢慢探索,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苑月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02)
[2]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2)
[3]彭彬.初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青少年日记.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