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中所需比例不断扩大,这就使得我国教育体制中教学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校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本文将对中职教育中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一.“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概述
“工学交替”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作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工学交替”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工学交替”模式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学校和企业建立“工学交替”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就满足了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能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学生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中具有学生和员工两重身份,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做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校企共同管理。
(三)学生在企业内通过自己完成的任务量可以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表现进行相关的考察和评估,对那些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录取,通过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职业学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可以把学生将学校场所从学校延伸到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收到熏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不断教育自己,激发自身的学校热情,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取得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通过“工学交替”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学校调整办学方针,同时在开展“工学交替”模式过程中老师的教育观念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策略和方法都能够不断变革,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有利于满足企业多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谁能拥有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通过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既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企业通过“工学交替”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建立人才储备基地,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
企业文化和学校作为两种独立的文化在二者进行合璧时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碰撞,有时甚至会出现工作上的不协调,排除现象,导致合作之后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阻碍了“工学交替”的有效实施,如何让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好的结合在一定,是实现“工学交替”人才模式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和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工学交替”模式中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的教师一般是专业知识比较深厚,但是实践能力却有待提高的人员,企业担任招聘的人员也缺乏相关的教育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学过程中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中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支撑,对学生“工”的教学过程比较忽视,学生在“工”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目标,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也会导致企业对学生不重视,使得有关企业疏于管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主动性不强,使得学生出现“放羊式”的状态。
四.中职学校中做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一)转变观念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意识到“工学交替”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下培养人才的模式,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组织学校到企业进行实习,形成学习和实习的人才培养循环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养责任,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对于转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内容为中心的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要做好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宣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工学交替”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有意识的参加“工学交替”教育模式中来。
(二)慎重选择合作的企业
实行“工学交替”模式中,合作企业对这种模式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合作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择好合适,对口的合作企业是实施“工学交替”的关键之处,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过程中寻找那些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的企业,同时也要满足企业对“工学交替”模式比较具有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双方找准双方的利益点,实现互惠互赢。
(三)打造“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模式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通过从企业引进,或者到企业中锻炼的模式增加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按照聘请那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建立充足的教师人才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改善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学校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五.结束语
总之,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更好的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最大化,学校既要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又要做到将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来实施,同时企业也要尽到对学生培养和管理的相关义务。
参考文献:
[1] 周育辉,李军民,蒋萍萍,吴兴林,刘六英. 高职院校基于“3111模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3)
[2] 高华,杨静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3] 胡增荣,章红梅,王建胜. 高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02)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一.“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概述
“工学交替”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作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工学交替”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工学交替”模式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学校和企业建立“工学交替”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就满足了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能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学生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中具有学生和员工两重身份,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做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校企共同管理。
(三)学生在企业内通过自己完成的任务量可以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表现进行相关的考察和评估,对那些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录取,通过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职业学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可以把学生将学校场所从学校延伸到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收到熏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不断教育自己,激发自身的学校热情,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取得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通过“工学交替”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学校调整办学方针,同时在开展“工学交替”模式过程中老师的教育观念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策略和方法都能够不断变革,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有利于满足企业多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谁能拥有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通过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既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企业通过“工学交替”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建立人才储备基地,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
企业文化和学校作为两种独立的文化在二者进行合璧时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碰撞,有时甚至会出现工作上的不协调,排除现象,导致合作之后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阻碍了“工学交替”的有效实施,如何让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好的结合在一定,是实现“工学交替”人才模式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和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工学交替”模式中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的教师一般是专业知识比较深厚,但是实践能力却有待提高的人员,企业担任招聘的人员也缺乏相关的教育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学过程中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中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支撑,对学生“工”的教学过程比较忽视,学生在“工”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目标,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也会导致企业对学生不重视,使得有关企业疏于管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主动性不强,使得学生出现“放羊式”的状态。
四.中职学校中做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一)转变观念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意识到“工学交替”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下培养人才的模式,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组织学校到企业进行实习,形成学习和实习的人才培养循环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养责任,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对于转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内容为中心的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要做好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宣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工学交替”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有意识的参加“工学交替”教育模式中来。
(二)慎重选择合作的企业
实行“工学交替”模式中,合作企业对这种模式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合作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择好合适,对口的合作企业是实施“工学交替”的关键之处,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过程中寻找那些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的企业,同时也要满足企业对“工学交替”模式比较具有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双方找准双方的利益点,实现互惠互赢。
(三)打造“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模式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通过从企业引进,或者到企业中锻炼的模式增加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按照聘请那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建立充足的教师人才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改善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学校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五.结束语
总之,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更好的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最大化,学校既要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又要做到将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来实施,同时企业也要尽到对学生培养和管理的相关义务。
参考文献:
[1] 周育辉,李军民,蒋萍萍,吴兴林,刘六英. 高职院校基于“3111模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3)
[2] 高华,杨静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3] 胡增荣,章红梅,王建胜. 高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