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在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比较实验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55例和对照组(电刺激+盆底肌锻炼)43例产妇分别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和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产妇Ⅱ、Ⅲ、Ⅳ级肌力Ⅰ类肌纖维和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位活动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和性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盆腔肌力,降低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8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61-02
妊娠和分娩导致妇女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妇女年龄越高,发生率越高。临床研究表明,产妇产后6周为最佳康复干预时期[1]。我院通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98例足月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初产妇,盆底肌力为Ⅱ~Ⅳ级,于产后6周入选接受盆地康复干预。排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恶露未净,产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有手术史者。按照实际接受盆地康复干预措施,将98例产妇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产妇年龄和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为期6个月随访。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干预。电刺激:使用Phenix治疗仪,插入阴式探头后调整电流,一般以产妇肌肉能够强力收缩或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感为准[2]。由于产妇可逐渐对电刺激产生耐受性,因此可逐渐调高电流以获得更好的效果。20~30min/次,2~3次/周,连续治疗24次。盆底肌肉锻炼: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循序渐进进行肌肉知觉唤起、肌肉收缩质量提高、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模拟训练。每日锻炼次数视产妇体质进行。
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干预。生物反馈:使用Phenix治疗仪对治疗过程中产妇会阴肌力、盆底肌电位活动值、疲劳度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产妇,指导产妇主动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锻炼。每周反馈2~3次。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6个月后盆底肌电位活动值、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以及性生活质量。盆底肌电位活动值由Phenix盆底治疗仪检测,以振幅表示。盆腔器官脱垂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计算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比较。实验组产妇Ⅱ、Ⅲ、Ⅳ级肌力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位活动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妊娠和阴道分娩(尤其是初产妇)是主要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剖宫产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妇女盆底肌肉由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组成,其中Ⅰ类肌纤维参与脏器支持,Ⅱ类肌纤维与尿道闭合有关,因此盆底肌肌力不足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3]。
临床研究指出盆底肌受损后两种纤维损伤恢复周期较长,主要与盆地处于长期负重状态。手术治疗虽能够恢复盆地解剖结构,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一般,且由于手术创伤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产妇生活质量。国内大量研究报道指出,产后6周为盆地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相关文献也指出产后8周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我院在产妇产后6周开始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等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提高产妇性生活质量。
总之,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盆腔肌力,降低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瑞满,靳雪梅,罗新.产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电诊断及其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492-5494
[2] 邵仙吉.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05-106
[3] 李夏影.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83-184
[4] 柯茹,汪杨,夏俊霞.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02):07-08
方法:比较实验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55例和对照组(电刺激+盆底肌锻炼)43例产妇分别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和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产妇Ⅱ、Ⅲ、Ⅳ级肌力Ⅰ类肌纖维和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位活动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和性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盆腔肌力,降低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8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61-02
妊娠和分娩导致妇女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妇女年龄越高,发生率越高。临床研究表明,产妇产后6周为最佳康复干预时期[1]。我院通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98例足月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初产妇,盆底肌力为Ⅱ~Ⅳ级,于产后6周入选接受盆地康复干预。排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恶露未净,产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有手术史者。按照实际接受盆地康复干预措施,将98例产妇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产妇年龄和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为期6个月随访。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干预。电刺激:使用Phenix治疗仪,插入阴式探头后调整电流,一般以产妇肌肉能够强力收缩或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感为准[2]。由于产妇可逐渐对电刺激产生耐受性,因此可逐渐调高电流以获得更好的效果。20~30min/次,2~3次/周,连续治疗24次。盆底肌肉锻炼: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循序渐进进行肌肉知觉唤起、肌肉收缩质量提高、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模拟训练。每日锻炼次数视产妇体质进行。
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干预。生物反馈:使用Phenix治疗仪对治疗过程中产妇会阴肌力、盆底肌电位活动值、疲劳度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产妇,指导产妇主动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锻炼。每周反馈2~3次。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6个月后盆底肌电位活动值、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以及性生活质量。盆底肌电位活动值由Phenix盆底治疗仪检测,以振幅表示。盆腔器官脱垂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计算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比较。实验组产妇Ⅱ、Ⅲ、Ⅳ级肌力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位活动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妊娠和阴道分娩(尤其是初产妇)是主要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剖宫产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妇女盆底肌肉由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组成,其中Ⅰ类肌纤维参与脏器支持,Ⅱ类肌纤维与尿道闭合有关,因此盆底肌肌力不足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3]。
临床研究指出盆底肌受损后两种纤维损伤恢复周期较长,主要与盆地处于长期负重状态。手术治疗虽能够恢复盆地解剖结构,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一般,且由于手术创伤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产妇生活质量。国内大量研究报道指出,产后6周为盆地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相关文献也指出产后8周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我院在产妇产后6周开始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等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提高产妇性生活质量。
总之,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盆腔肌力,降低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瑞满,靳雪梅,罗新.产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电诊断及其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492-5494
[2] 邵仙吉.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05-106
[3] 李夏影.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83-184
[4] 柯茹,汪杨,夏俊霞.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0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