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世纪之星·交流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之首。然而,当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却很不乐观,问题很多。而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当前小学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
  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及伦理道德,都发生着剧烈的转变。然而,当前小学德育却未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从内容到形式都落后于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尤其严重的是,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造成一系列的错误做法:如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只注重高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知识教育;习惯用“成人世界”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分析与指导。因此,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
  而就教育的本质来说,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道德同存在的事实性密切相关,而不是同脱离实际的理想、目的和责任相关。作为道德基础的事实,来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密切合作,来源于人们在愿望、信仰、满足和不满的生活中相互关联的活动结果”。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发展起来;道德教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问答式教学”或某种“道德的课程”,而应该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
  因此,充分认识到德育的“生活意义”,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紧紧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尊重生活,创造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成长”,形成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信念”,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一、贴近社会生活,开拓小学德育课程资源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天天都在变化,教材总会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此,教师要要有敏锐性,有意识地把社会影响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2008年5月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灾难。我们共同设计《万众一心,共抗“震”灾》的主题课程,组织同学们通过报纸与网络了解灾区的情况,收集震灾中可歌可泣的感人瞬间与英雄人物,捐款给灾区受难的同胞;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多场活动,交流分享应付灾难的方法,歌颂谭千秋等震灾英雄,辩论“范跑跑”等丑恶现象……同样,毒奶粉事件、网络成瘾等社会热点问题,都被拓展成课程资源。这样的课程紧扣社会热点,学生高度关注,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又多样,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效果很好。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切地体验到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道德同存在的事实性密切相关,而不是同脱离实际的理想、目的和责任相关。作为道德基础的事实,来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密切合作,来源于人们在愿望、信仰、满足和不满的生活中相互关联的活动结果”。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不是通过传授固定的规则、训练固定的行为,而是通过发展儿童的理智和探究能力来实现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发展起来;道德教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问答式教学”或某种“道德的课程”,而应该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因此教育要“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的强制的灌输”等。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显然,生活与道德是一体的,社会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日常生活是德育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生活需要是德育的基础,社会生活实践则是道德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因此,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着手,从学生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入手,从生活走向德育。这也是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很明显,新的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特点。“生活性”体现在: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第四,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而“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而“活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依托社会生活组织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在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从而加深對道德认知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形成道德信念。德育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依托社会生活,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主题活动,让学生实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认为,“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生活事实和生活意义相联结的世界。” “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实践研究证明,生活化德育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在19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以《科学文艺》杂志为中心,梳理“黄金时代”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考察科幻文学这种具有鲜明现代性特征的文类与“现代化”政治的密切互动关系,以及科幻文学经由这种互动而生发出的丰富面向和发展可能。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幻文学随即井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1983 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爆发,“科幻小说”作为“污染源”之一遭到定点打击,“黄金时代”戛然而止。与科幻文学的整体发展同步,《科学文艺》在全国科学大会后创刊,一时风头无两,尔后于“清污运
[摘 要]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离不开我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概括能力较弱、有效思维的时间较短、思维的内容浅显且缺乏灵活性等特点,本文研究了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动
期刊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着“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命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本文将之命名为“文艺复兴论”,而《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乃是体现这一思想的核心文本。本文试图分析李长之“文艺复兴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揭示李长之如何将之运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由此为理解李长之抗战时期的文艺思想提供新的角度。
  论文第一部分梳理李长之抗战时期围绕“文艺复兴论”这一命题展开的著述情况。在其独特的使用语境中,“文艺复兴”并非通常意义上作为中世纪之结束和近代开端的思想运动,而是用以
一直以来,关于邵荃麟的解读主要呈现两种态势:出于政治批判而认为其文艺思想政治性不足而审美性有余;出于审美立场而强调对其进行“去政治化”处理。近几年则主要是试图将两种态势融合,但是又有“去语境化”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抗战后期,邵荃麟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化语境中所阐发的文艺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还原历史语境,从邵荃麟的鲁迅研究切入,探讨为其鲁迅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的新现实主义“典型论”、体现审美功利性的新人道主义,揭示“典型论”和功利性对作家主观作用的强调。最后,考察邵荃麟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化语境中对毛泽东《在延
[摘 要]在小学高段时期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方法和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知识面临着整合和优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再辅之以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质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持续发展,是小学数学高段引导学生思维的意义所在,本文就小学数学高段如何有效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
期刊
[摘 要]词汇记忆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它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找到一种能有效提高词汇记忆效率的方法是当务之急。本研究运用视、听、说三者结合的方法,借助数据分析,在一线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发现运用视、听、说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例句输入,能够有效记忆词汇并且能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词汇;视听说;例句记忆;多媒体;例句输入  一、研究的缘起  一直以来,高
期刊
[摘 要]安全情系千万家,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安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安全情系千万家,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安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安全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尤为重,抓好学校安全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家校联系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已经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意识;细节 ;安全;保障  抓好学校安全工作,首先要树立安全意识。安
期刊
[摘 要]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课堂里不学习、假学习、浅学习、误学习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从学习基础方面准确把握,进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真正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学习;引导策略  一、珍视学生的“学习初感”  和生活中很多过程一样,对于初期的感触以及审美,可以有效的影响后续的环节的落實。对于学生而言,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情境创设下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決问题。它可以有效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弥补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铺垫、问题没有吸引力的不足。此外在具体运用中也应该避免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等误区。  [关键词]历史任务设置; 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  俗话说“有兴趣才有动力”,强烈
期刊
[摘 要]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直备受瞩目。“小组合作交流”也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小组合作交流”是否真正实现了“合作学习”呢?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合作学习”呢?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厘清,需要教师借鉴科学的、前沿的合作学习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做了研究和总结。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