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笔者近期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分析其分级目标体系,明确了不同年级应当运用的教学策略。
一、 七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七年级是学生初步、系统地进行英语学习的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从最基本的要求出发,以对话之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吸引学生全面参与。
由于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有踊跃发言、愿意交际等特点,这个阶段用对话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以采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机(录音机)对话等,当然,其中可以揉入一些让学生竞争的因素,例如,教师问一个问题,让两组的学生代表抢答;还可以让学生对照英语教材上的reading, 先整体感知,然后分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对话教学之外,阅读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选一些内容不难,而且有故事情节的文章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设计问题并让其他小组解决,而对于有些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从例子中总结故事的中心思想,从而增强阅读能力。一个实用的策略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准备几个简单一点的问题,并以之起导读作用,然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短文,寻找答案,最后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完善自己的答案,以此增加对文章的理解。
二、 八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课标》对八年级阅读能力提出了八点要求,其中有这样的描述:“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结合《课标》评价案例21中提到的一些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方面的内容(参考以下两段内容)向学生提问文章的关键信息和大意,提问材料中生词的含义,……”,对于八年级的教学策略,我们摘要例析如下:
提问“文章的关键信息或大意”。众所周知,衡量阅读能力高低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是否能读懂文章的关键信息,是否能将文章的大意复述出来。就八年级阅读教学而言,应该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一至两遍后达到能够复述这一要求,通过这样的要求驱动,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阅读之中。
提问“材料中生词的含义”。我们知道,学生阅读的好与差,往往体现在其能否将文中遇到的生词的含义准确地说出来,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精心研究文中出现的生词,看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学生是不是能跳一跳、摘得到。
另外,教材上有不少用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题和材料,在使用这部分材料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全材料上下文,对其中的陌生单词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的方式掌握陌生单词的词义。
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复核。由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不是很愿意举手发言,因此教师要做细致的鼓励工作,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内驱力,让学生愿意主动表达。
三、 九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课标》中对九年级的教学要求是“理解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这给九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老师使用要求更高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们可以从《课标》教学实例6的研读中管窥到相关有用的信息。
本教学实例共有阅读前预测和讨论、阅读时从材料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阅读后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值得借鉴的策略有: ① 教师通过“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schools in England?”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已了解的信息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预测; ②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行完成原定的任务; ③ 通过学生汇报,让他们自主选择表达的策略,使学生有自行组织语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课标》还提出用重复的方式去引起全班学生注意的策略,这些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多加使用。
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表格的设计,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阅读课文,并于最后让学生对中国与英国学校的异同进行比较。我们知道,比较是一种思维策略,通过比较,学生会自发地调动思维,使阅读效益明显增强。
在第三个环节中,通过词汇学习、语法练习、写作练习等系列课后活动,深化阅读的效果。
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的最大优点,就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能够直奔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效果直接而且有效。特别要强调的是,根据阅读材料设计的各种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在兼顾知识要求的基础上,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
本文只是笔者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标》的研读,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做了一点阐述,围绕《课标》的研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经验。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本人希望能够以这个重点为突破口,来提高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
一、 七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七年级是学生初步、系统地进行英语学习的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从最基本的要求出发,以对话之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吸引学生全面参与。
由于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有踊跃发言、愿意交际等特点,这个阶段用对话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以采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机(录音机)对话等,当然,其中可以揉入一些让学生竞争的因素,例如,教师问一个问题,让两组的学生代表抢答;还可以让学生对照英语教材上的reading, 先整体感知,然后分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对话教学之外,阅读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选一些内容不难,而且有故事情节的文章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设计问题并让其他小组解决,而对于有些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从例子中总结故事的中心思想,从而增强阅读能力。一个实用的策略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准备几个简单一点的问题,并以之起导读作用,然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短文,寻找答案,最后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完善自己的答案,以此增加对文章的理解。
二、 八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课标》对八年级阅读能力提出了八点要求,其中有这样的描述:“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结合《课标》评价案例21中提到的一些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方面的内容(参考以下两段内容)向学生提问文章的关键信息和大意,提问材料中生词的含义,……”,对于八年级的教学策略,我们摘要例析如下:
提问“文章的关键信息或大意”。众所周知,衡量阅读能力高低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是否能读懂文章的关键信息,是否能将文章的大意复述出来。就八年级阅读教学而言,应该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一至两遍后达到能够复述这一要求,通过这样的要求驱动,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阅读之中。
提问“材料中生词的含义”。我们知道,学生阅读的好与差,往往体现在其能否将文中遇到的生词的含义准确地说出来,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精心研究文中出现的生词,看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学生是不是能跳一跳、摘得到。
另外,教材上有不少用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题和材料,在使用这部分材料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全材料上下文,对其中的陌生单词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的方式掌握陌生单词的词义。
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复核。由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不是很愿意举手发言,因此教师要做细致的鼓励工作,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内驱力,让学生愿意主动表达。
三、 九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课标》中对九年级的教学要求是“理解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这给九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老师使用要求更高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们可以从《课标》教学实例6的研读中管窥到相关有用的信息。
本教学实例共有阅读前预测和讨论、阅读时从材料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阅读后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值得借鉴的策略有: ① 教师通过“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schools in England?”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已了解的信息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预测; ②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行完成原定的任务; ③ 通过学生汇报,让他们自主选择表达的策略,使学生有自行组织语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课标》还提出用重复的方式去引起全班学生注意的策略,这些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多加使用。
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表格的设计,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阅读课文,并于最后让学生对中国与英国学校的异同进行比较。我们知道,比较是一种思维策略,通过比较,学生会自发地调动思维,使阅读效益明显增强。
在第三个环节中,通过词汇学习、语法练习、写作练习等系列课后活动,深化阅读的效果。
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的最大优点,就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能够直奔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效果直接而且有效。特别要强调的是,根据阅读材料设计的各种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在兼顾知识要求的基础上,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
本文只是笔者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标》的研读,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做了一点阐述,围绕《课标》的研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经验。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本人希望能够以这个重点为突破口,来提高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