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个徒弟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傍晚我有散步的习惯,算起来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搬到江北后,我仍坚持着这一习惯,每天傍晚从小区出门,一直慢悠悠地走到江边,然后原路返回。
  立秋那天,我照例出去散步,是在半路上遇到小裴的。他老远就冲我微笑。往年散步的路上,经常看到有人善意地冲我微笑,用那样的表情打量着,抑或和他(她)的同行人窃窃私语。然而我是一个“脸盲”患者。不仅仅是人家变化了,变老了,连我的这张脸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亲爱的姑娘,请你听我说,想当年哥也是一个大帅哥,是岁月无情它摧残了我……” 当然不只摧残了我,也摧残了我曾经认识的,在一起共过事的那些同事、同好和同学。是岁月之幔把我们隔离开来,使我们老眼昏花,常常相逢不相识。
  小裴见我也在注视着他,便停下了脚步,问:“你是不是姓王?”我说:“对。”他说:“王阿成。”我说:“是呀。你是——?”他说:“我姓裴。 炼油厂的。”他这么一说,我完全想起来了,说:“哎呀,小裴呀,你变化也太大了。你要不说我根本认不出来你。”小裴说:“我在这条路上看见你好几次了。你怎么忘了呢?想当年咱俩一个车呀!车号5491,咱们还一块儿开车去过天津。想起来了吧?”我说:“对对,哎呀,忘得死死的。——小裴呀,当年你长得白白净净的,像个小姑娘。大家都管你叫‘裴姑娘’。那时候你刚从部队转业,对吧?”
  小裴一笑,还有当年那个样子。他问我:“你每天散步的时候你旁边那个女的,是——?”我说:“老伴儿。”我问:“你住在哪里呀?”他说:“我住在‘城市之星’(小区)。”
  于是,我们站在路边聊了起来。他告诉我高升的媳妇前天死了,还有“绿豆”、“潘大娘儿们”都死了。我吃了一惊,说:“天哪,不对呀,绿豆很年轻啊!什么病死的呀?”小裴说:“糖尿病。”接着他又告诉我,我们先前的车队里还有谁死了。
  我听了真的是很伤感,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世事沧桑,天地无情啊!
  当年我所在的×厂车队,还是刚刚组建,一切都是新的,新车、新人、新厂址。我们车队大多是从部队转业下来的,当然都是年轻人。小裴、绿豆,还有潘大娘儿们,都是从部队转业的兵。只有我是车队里正宗科班出身的司机,是汽车学校毕业的,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正是因为这样的条件,车队队长老崔安排我做教练车的教练,教这些刚刚从部队转业的新人。记得一共是四个徒弟。除了他们三位,还有一名汽车修理工(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他并不需要改行当汽车驾驶员,即便是学会了开车还是干汽车修理。他喜欢搞汽车修理。所以对其他三位学徒必须严格要求。
  开车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教练员在教学员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灌输安全意识。这是对学员负责,对学员的家庭负责。当然也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实话实说,当时我还没有认识到对国家财产负责这一层面上。我只想对这四个徒弟负责就可以了。我历来强调说,开车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儿,只要熟练掌握就是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仅仅是一个操作工。关键是上路之后对路况的判断是否准确。这是保证安全的第一步。我对他们说:“开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你觉得车和你是一体的。车在行驶过程当中,每一个细微的异响都会引起你的注意。你不会觉得是车在走而是你在走。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重要的一点就是放松。明白了吗?”绿豆说:“师傅,是不是像在澡堂子里泡热水澡一样放松?”
  绿豆长得又瘦又小,但人很机灵。当年他大概不超过20岁。他本来是搞化验的,我还记得当年他无意识说的那句话:“汽油里的水不能超过0.003%。”但是他不爱当化验员,一心想开车,于是通过“门子”调到了车队。绿豆非常会来事儿,在跟我学开车期间非常勤快。当然,我的四个徒弟都非常勤快。他总是早早地就来到车队,把车擦得非常干净,甚至连车底盘儿的传动轴都擦得锃亮。在教他们开车期间,可能也是年轻的缘故,我喜欢看篮球比赛。每当南岗的体育场有篮球比赛,我就把教练车停在那里,看篮球比赛。这四个徒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就非常着急,跟我说:“师傅,这篮球有啥看的?没意思,不像看女子跳水,屁股奶子的,好看。真没意思,走吧,师傅。”但我觉得有意思。
  潘大娘儿们的性格和绿豆完全不一样,大大咧咧的,就像人家说的: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在开车上,他的领悟能力没有小绿豆强。记得上路考试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排在下午考试。其他三个徒弟都通过了路考和单向掉头。轮到潘大娘儿们,在单向掉头一项也做得不错。他将掉好头的车停好之后,笑嘻嘻地下了车,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考试官问他:“方向灯回过来了吗?”潘大娘儿们回头一看,脸立刻白了。我赶紧走了过去,跟考官说:“师傅,你看,今天是中秋节,而且今天他对象也上他家去,要是他没考过,挺那什么的。其实,他平时开车挺好的,今天就是太紧张了。考官,看在我的面儿,让他通过吧。求你了。”考官说:“对象也去是吧?”我说:“是是是。”考官又问:“他对象能成吗?”我说:“就看看今天能不能过了。”考官说:“净扯淡。行啊,看在大过节的分儿上,过了——吧。”
  潘大娘儿们是我的徒弟,他通不过,我这个当教练的脸上没光彩呀!
  …………
  关于小裴,我真的没有太多的记忆。只记得他当时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小伙子,规规矩矩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虽然转业了,还保持着部队的作风。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开车去沧州,途经沈阳的时候,哥儿几个喝了一些鲜牛奶,想不到全都开始拉肚子。估计是这几个平时喝苞米面粥的肚子突然喝這么好的牛奶,不适应。我们住的那家小旅馆的厕所,只有两个蹲位。四个人拉肚子,只能轮班解决。小绿豆等在小裴的外面,他实在是憋不住了,上去就把小裴拽了出来,自己蹲了进去。那个场面至今让我忍俊不禁……
  我和小裴——现在的老裴,在路上聊了几分钟,也就是几分钟。然后,就分手了。他往西去,我往东走。遇到事,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又到了黄叶落地鸡瘦羊肥的季节,看着衰草遍地,让人不由得想起独角龙。  它当种羊纯属意外。刚开春,二黑大娘把所有两个月大的小公羊请刘斜子全部阉割。刘斜子用手按住公羊的后腿稍微向上抬,膝盖压在羊身上后半部,半跪着,手起刀落。公羊一声惨叫,两只带点儿血迹的椭圆形的腥鲜的外腰(羊蛋)被扔在事先准备好的瓷盆里,算是给二黑大爷陪刘斜子晚上喝酒的一道下酒菜。刘斜子手段极高,干净利索,在羊的刀口上洒些白酒,从来不
期刊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岁月倥偬间,《百花园》已经办到第600期了。  1950年5月,《百花园》的前身《郑州文艺》创刊。后来,这本刊物先后更名为 《百草园》 《百花园》等。历经数度停刊、复刊,1978年1月,《郑州文艺》再次复刊。1981年,正式恢复《百花园》 刊名,沿用至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百花园》 以朝气蓬勃的青春性,在文学期刊界已负盛名。从维熙、刘绍棠、孟伟哉、南丁、冯骥才、史铁生、
期刊
讲真的,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几个仙来过,反正那是久远的传说了,只是一直没消散,依然弥漫在这个被神化了很久很久的庄子里。如庄头那棵垂柳,在那里很久很久了,一辈人都入了土,它依然仿佛没有任何变化,容颜冰冻的贵妇人一般守护在那里,凝视着庄子。  大能人躺了一个月了,抽了八十来年的烟袋,也跟大能人一起躺了一个月。用胶布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烟杆,在大能人耳边嘤嘤细语,讲述着彼此之间长久的友谊和精彩的故事。大能人是庄
期刊
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有人说姓张,有人说姓刘,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  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为了不饿肚子,逢人家有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都想收他为徒。  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便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他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一忽儿兀自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
期刊
小小说一两千字的篇幅,在长篇小说作家的笔下,也许就是写一个细节、一段风景,但小小说作家要在一两千字以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在我看来,优秀的小小说作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结构师,在他的精心结构下,一两千字的体量就会发酵、膨胀。  我读奚同发的三篇小说,仿佛看到一个高明的结构师在以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艺术世界。  《躲》讲的是一个退休警察的故事。作者采用了思维反转的结构。一开始写刑警窦文贵退休后想要悠闲
期刊
这天早晨,沟里村的高音喇叭响了两次。  头一次是村委会主任赵大壮做广播,时间是在清晨5点左右,人们正要起床而还没有起床的工夫。大壮38岁,身体强壮,嗓音嘹亮。他的广播唤醒了沟里村的山山水水,回声传来,到处都在替他说话。大壮很动感情地说:“乡亲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咱们村委会主任赵大壮!我昨天丢了一件东西,而恰恰这件东西丢失不得,丢了它我在这个夏天就要受罪,就得又憋又闷又得长热疙瘩。更重要的是,它有着
期刊
眉子家脱贫后,眉子忧郁的眼神明澈起来。她那颗从小到大空落落的心,也渐渐丰盈起来。  按说,眉子已经不再与这个小镇有什么牵连了,但眉子仍然偶尔在小镇上出现。眉子高挑个子,穿一身黑色的衣服,有点儿瘦,一点儿都不像这个小镇上女孩子的打扮。她挎一个时尚的坤包,在斜斜的雨丝里走着。  眉子很美,瘦瘦的瓜子脸,做了很专业的文眉,眼睛很明亮,左边脸颊靠近嘴边有一颗淡淡的蓝痣。  眉子仍在雨丝里走着。妈妈说过,再
期刊
我第一次去帮扶户赖青久家,是隊长龚海鹏陪着去的。车从刘湾、滴垴、下寨几个小队驶过,七扭八拐,从谷底爬上梁顶。道弯路窄,但都已硬化,还不算太难走。远远地看到,山嘴上有几株落完了树叶显得灰黑的树木和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龚队长让停车,说:“前面车不能走了。秋天的时候已经挖好了路基,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天冻了,没法硬化,停工了。”  我只好拿上扶贫手册、各种表格,步行前往。我一边躲避着挖虚的土,一边听
期刊
他一向认为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巷子。虽然容得下车辆进出,但会车时必须有一方退到丁字路口。虽然房屋造得还算整齐,但只有拮据的老年人和没想头的年轻人才甘于在此度过余生。就连环卫车清理垃圾槽时都表现得十分不屑,临走要在地上留下许多残渣。他的上班时间比环卫车稍晚,因此每天早晨他都踏着垃圾残渣,捂着鼻子走出巷子。而今天不只如此。  一个庞然大物趴在巷子边一辆餐车旁边,餐车的各个缝隙布满了前夜、前前夜的油渍和米饭
期刊
我的邻居伊琳卡是个孤老太太,退休前是邮递员。没错,不同于中国,匈牙利有女邮递员,就是那种骑自行车走街串巷、送信送报的人。许是对自行车有感情了,别人饭后散步,她却骑着自行车遛弯儿。  自搬到小街,每到圣诞节,我都送她小礼物,一瓶托卡伊葡萄酒啦,一盒椰蓉巧克力啦,甚至我们商店卖的女睡袍之类的,她都喜欢。收到礼物,她总是拥抱、布西(匈语:吻面颊)、致谢,然后,扫一眼房间:“喏,我送你什么礼物好呢?”君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