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我高兴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早晨,沟里村的高音喇叭响了两次。
  头一次是村委会主任赵大壮做广播,时间是在清晨5点左右,人们正要起床而还没有起床的工夫。大壮38岁,身体强壮,嗓音嘹亮。他的广播唤醒了沟里村的山山水水,回声传来,到处都在替他说话。大壮很动感情地说:“乡亲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咱们村委会主任赵大壮!我昨天丢了一件东西,而恰恰这件东西丢失不得,丢了它我在这个夏天就要受罪,就得又憋又闷又得长热疙瘩。更重要的是,它有着非常珍贵非常重要的收藏价值,丢了它我就对不住咱们县的马县长,它象征着我们两个人的深情厚谊!所以不管是哪位乡亲拾着了,请您马上把它送到我的家里来,送到我的手里来。拾金不昧嘛,希望大家继承传统,发扬风格,真诚待人,多做好事,谢谢大家,谢谢各位!”
  说呀说呀说了一大串,到底丢了什么东西,大壮只字没提。
  第二次是沟里村普通村民赵凯做广播,时间是在早晨6点左右,人们都已经起床,或者有的人已经到了地里忙活起来。赵凯58岁,个头儿小,腰身瘦。他的广播不温不火,娓娓道来,倒也让大家听得清楚。赵凯慢悠悠地说:“乡亲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咱们村的平民百姓赵凯。我在昨天下午拾了一件东西。东西虽然不大,却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东西,现在正是伏天,正是用它的时候。所以不管哪位乡亲丢了这个东西,请你亲自到我家里来拿;我不会给你送到家里送到手里,请原谅,我就是这个脾气!”
  到底拾了什么东西,赵凯守口如瓶,只字未提。
  但是大壮心里明白。听了赵凯的广播,大壮这样想,哎呀奇巧,我丢的东西怎么偏偏叫他拾到了呢?他是我本家叔叔,不但脾气倔认死理,还好哪壶不开提哪壶,揭人家的老底子!今年春天村里唱戏时,他赵大壮搬了把椅子端端正正地坐在舞台上看,他赵凯也搬了把椅子端端正正地坐在舞台上看。他劝导他:“叔叔,您到台下看去吧,您这样就把乡亲们挡住了,大家会有意见的!”那老汉说:“不怕不怕,上行下效嘛,你挡不住我就挡住啦?”他说:“叔叔,咱俩身份不一样,我坐在台上是工作需要,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您坐在台上……”那老汉说:“你扯淡!你不就是为了显示你是村主任,身份特殊吗?告诉你,要想当好村主任,你得先当好一个老百姓,你先到台下坐着去!”
  结果台下的鄉亲们一齐鼓掌,势如暴风骤雨。
  结果他把他的那把椅子搬到了台下。
  大壮摇头感叹,遇上这样一个人,他会把东西送到我的家里来吗?不会!
  那么自己去拿?不好!自己去了那老汉横挑鼻子竖挑眼,肯定又说难听的,肯定又让自己下不了台,肯定又是他有理!
  大壮灵机一动,决定让二毛去拿。二毛聪明机灵,是大壮的小舅子。
  他嘱咐二毛:“一定一定要把东西拿回来,那东西是咱们县的马县长在咱们乡里当乡长的时候送给我的,很有保存价值和纪念意义。”他说:“二毛,你想啊,马县长今年才四十多岁,前途不可限量,他以后说不定会到市里做官,会到省里做官呢!那时候我把这件东西亮出来,好家伙……”
  二毛频频点头:“姐夫,我明白,我明白。”
  二毛表态说:“姐夫你放心,我保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遗憾的是,二毛没有得胜没有成功。二毛汇报说:“姐夫,对不起,该说的话我都说了,该施的礼我都施了,那老汉只认一个理儿,谁的东西谁去拿,谁也别想代替,谁也不能代替!”
  大壮说:“兄弟,你没说马县长……”
  二毛说:“说了说了,我都说了好几遍。那老汉说:‘二毛,回去告诉你姐夫,他别用马县长吓唬我,这事和马县长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大壮又让媳妇去拿。媳妇总可以代表自己。
  可是媳妇也没拿回来。媳妇说:“那老汉很固执,认死理,他说有的时候我可以代表你,有的时候我代表不了你,也不能代表你!”
  大壮问:“奇怪,咱们俩是夫妻,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什么时候你代表不了我?”
  媳妇回答:“那老汉讲,比如眼前这回事!”
  大壮想啊想啊,想了整整一天,才突然有了感悟:那老汉的话说得又含蓄又有道理。
  大壮想,豁出去了,我就亲自去拿,他说什么我听着,哪怕他大发雷霆,哪怕他劈头盖脸,哪怕他扇我两下子!
  大壮想,他是我叔叔,我是他侄子,在他跟前我乖乖的!
  大壮是在当天晚上去拿他的东西的。月色明朗,凉风习习,有萤火虫飘飘悠悠飞过来,划出几道灿烂的弧线。赵凯老汉正好在院子里乘凉,见他来了马上起身,递给他一支香烟,又给他倒了一杯茶水。
  老汉笑了说:“大侄子,我相信你会自己来。”
  老汉又严肃地说:“你应该自己来。”
  老汉把大壮丢失的那件东西双手递给他,然后说:“大壮,你来了,我高兴。”
  那是一把纸做的扇子。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财 运  许庆生十八岁那年,柳林镇这一带流行瘪螺痧(霍乱)。他所在的许家村里就死掉三十多个人。他家最倒霉,死掉四个,只剩他一人。请郎中买药、买棺材安葬,八亩三分水田全部卖光。他原跟父亲学会种瓜,却没有田地可种,有时便帮人家种几亩香瓜,得些工钱;不种瓜时帮粮行、木行、茧行挑运货物,干杂活儿。他虽有两间旧瓦房,但没有田产,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  柳林中街杂货店老板许长生,是许庆生同族堂兄,在镇西北有块
期刊
田大脚上杆子要嫁戴老爷,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要嫁老头儿,这事儿轰动了桦树镇。  戴家是大粮户,养着枪队,方圆数百里有名的响窑。戴家有两百垧好地,种啥长啥,开烧锅、油坊、大车店、饭馆,买卖占了半条街。  田大脚长相端正,杨柳细腰,能识文断字。爷儿俩开私塾,收了十几个学生。她爹教《三字经》《百家姓》,领学生写毛笔字。她教做算术、记账目,领着学生打算盘。  小时候,爹让缠脚,她闹绝食,爹就由着她。长大后,她
期刊
天色很快暗下来了,山里似乎黑得更快。郭保全校长走出祠堂,沿着山村的小路兜了一圈。他时不时走进村民家里,一边与主人打招呼,一边查看租住着的学生,提醒他们当心火烛,早睡早起。  当他转回祠堂准备也去休息时,听到了风琴的声音。风琴弹的是《送别》,和着节奏,他不由得哼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他走进用作教室的祠堂,看见一个男生正在弹风琴,借着隐约的月光,手
期刊
如你所知,农村的房子,正房是不叫客厅的,而是叫堂屋。在我的家乡,这个“堂”字又发生了奇怪的音变,后鼻音变成前鼻音,所以堂屋听起来是“坛屋”。事实上,我家乡的方言中充满了这种无法解释其原因的很无厘头的音变。它们使家乡话土味浓重,牙碜得让人直打寒战。但是,不管喜欢不喜欢,它们已经像母乳一样被我吃进骨头里,永远无法摆脱。我四十多岁了,嘴里至今仍然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下意识地蹦跳出几个土音,让我刻意营造的
期刊
远远地眺望那丛林般的各种款式的手机,就知道又是一群爱凑热闹的人在凑热闹。走近一瞧,是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医护人员紧张地处理现场,路人甲乙丙丁并不比他们轻松,各自忙碌地用手机抢角度,甚至趴在地面从他人两腿之间拍照或录视频。不久,他们就会发到各自的朋友圈或不同的微信群。  我曾是电视人,当年也这样拍过,尤其是车祸……  那个激情澎湃的冬夜,犹如昨日,我与同事加班后吃了火锅,走在雪花纷飞的街头,眼前一辆
期刊
又到了黄叶落地鸡瘦羊肥的季节,看着衰草遍地,让人不由得想起独角龙。  它当种羊纯属意外。刚开春,二黑大娘把所有两个月大的小公羊请刘斜子全部阉割。刘斜子用手按住公羊的后腿稍微向上抬,膝盖压在羊身上后半部,半跪着,手起刀落。公羊一声惨叫,两只带点儿血迹的椭圆形的腥鲜的外腰(羊蛋)被扔在事先准备好的瓷盆里,算是给二黑大爷陪刘斜子晚上喝酒的一道下酒菜。刘斜子手段极高,干净利索,在羊的刀口上洒些白酒,从来不
期刊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岁月倥偬间,《百花园》已经办到第600期了。  1950年5月,《百花园》的前身《郑州文艺》创刊。后来,这本刊物先后更名为 《百草园》 《百花园》等。历经数度停刊、复刊,1978年1月,《郑州文艺》再次复刊。1981年,正式恢复《百花园》 刊名,沿用至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百花园》 以朝气蓬勃的青春性,在文学期刊界已负盛名。从维熙、刘绍棠、孟伟哉、南丁、冯骥才、史铁生、
期刊
讲真的,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几个仙来过,反正那是久远的传说了,只是一直没消散,依然弥漫在这个被神化了很久很久的庄子里。如庄头那棵垂柳,在那里很久很久了,一辈人都入了土,它依然仿佛没有任何变化,容颜冰冻的贵妇人一般守护在那里,凝视着庄子。  大能人躺了一个月了,抽了八十来年的烟袋,也跟大能人一起躺了一个月。用胶布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烟杆,在大能人耳边嘤嘤细语,讲述着彼此之间长久的友谊和精彩的故事。大能人是庄
期刊
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有人说姓张,有人说姓刘,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  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为了不饿肚子,逢人家有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都想收他为徒。  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便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他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一忽儿兀自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
期刊
小小说一两千字的篇幅,在长篇小说作家的笔下,也许就是写一个细节、一段风景,但小小说作家要在一两千字以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在我看来,优秀的小小说作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结构师,在他的精心结构下,一两千字的体量就会发酵、膨胀。  我读奚同发的三篇小说,仿佛看到一个高明的结构师在以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艺术世界。  《躲》讲的是一个退休警察的故事。作者采用了思维反转的结构。一开始写刑警窦文贵退休后想要悠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