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庄纪事之蛇仙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真的,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几个仙来过,反正那是久远的传说了,只是一直没消散,依然弥漫在这个被神化了很久很久的庄子里。如庄头那棵垂柳,在那里很久很久了,一辈人都入了土,它依然仿佛没有任何变化,容颜冰冻的贵妇人一般守护在那里,凝视着庄子。
  大能人躺了一个月了,抽了八十来年的烟袋,也跟大能人一起躺了一个月。用胶布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烟杆,在大能人耳边嘤嘤细语,讲述着彼此之间长久的友谊和精彩的故事。大能人是庄子里面长寿的,近几年,四五十岁的就走了好多,就连大能人都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三个儿子中的两个。自从大能人躺下,庄子里的人都议论纷纷,是不是那个盘踞在深井里的蛇仙真的要走了?
  之所以叫“大能人”,就是因为他太能,只要他说出来的话,差不多都成真了,以至于庄子里的人差点儿都以为他就是那个蛇仙。直到那个深夜,深井里发出来的呼喊,才让庄子里的人抹消了这个想法。不过,另一个可怕的消息在庄子里炸开了。
  那口深井里,真的有蛇。对,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夜里,在深井里声嘶力竭呼喊的人就是大能人,他在去人家吃酒回来的半路上,掉进去了。当庄里人用绳子把大能人拉上来后才发现,大能人躺着不能动了,如一条将死的鱼一样,偶尔喘息一下。那一次,大能人在家里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奇迹般地能站起来走了,一个掉在深井里断了腰椎的人。
  从那以后,大能人就更能了,整天坐在大垂柳下,反复讲述着那个冬夜在深井里与蛇仙相遇的故事。他说,他不是自己失足掉下去的,是蛇仙把他拽下去的,并且,蛇仙还深深地吻了他。对,他是这么说的,不止一次。
  大能人是庄子里第一个见到深井里的蛇仙的人!这是庄子里最劲爆的新闻了,那阵子,庄里人宁可不追着看电视剧,也要追着大能人听蛇仙的故事。八仙庄,传说之前住着八个仙,不过现在沦落到只剩三个仙了,树仙、狐仙和蛇仙,但也只是传说。当大能人将传说变成现实,庄子里就炸开了锅。
  大能人说在那个冬夜,当他晃荡到深井边时,感觉脚腕子一凉,人就被拽倒了,跌了下去。在下去的那一刻,大能人整个人是蒙的,脑袋里什么也没想。用他的话说,就是啥也没想呢,就嘭的一下落地了,那个快劲儿甭提了,比闪电都快。
  跌下去之后,大能人说就见到了蛇仙——一个美女坐在他身边,然后就低头吻了他。他说那个吻是湿的,冰凉冰凉的,跟润了水的冰块一样。大家就凑近大能人问,被蛇仙吻是啥感觉。他笑了,笑得那么高深莫测。
  除了蛇仙那个吻,庄里人还想知道蛇仙跟大能人说啥了。大能人说,蛇仙会保佑他长命百岁的。那年大能人才五十出头儿,现在,差两岁一百。
  现在庄里人都在议论,大能人究竟能不能挺到一百岁。如果他能挺到一百岁,就说明那个蛇仙是真的。大能人躺了一个月了,越来越瘦,都要皮包骨了,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不好,没说上两句话就睡了,就跟蛇冬眠一样。
  当时大能人掉进深井里后,他还和庄里人说了一个惊艳的事。他说蛇仙很美,皮肤光滑泛光,重要的是没穿衣服。自从大能人说了这个惊艳的事后,每晚总会有人有意无意从那个深井边路过,但从路过的人面庞上那种饥渴难耐的表情上就可以知道,他们肯定不是为了求蛇仙保他长命百岁。
  只有那次大能人掉井里,蛇仙出现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人声称碰见过蛇仙。大能人也凭借着是庄里唯一一个见过蛇仙的人,操持着村里的婚丧嫁娶,谁家有事总会见到他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这种忙碌一直持续到大能人在九十二岁时跌了一跤,那以后,再见大能人,他就拄拐了。他自己做的一根拐,用木头棍子削的,打磨得锃亮。把手是弯形,大能人说是蛇头,可大家总感觉不像,倒是像斗败了的鸡头。
  大能人最终还是没有熬到百岁,就在他躺下去两个月后的那场夜雨过后,人们发现那口深井因为年久失修,坍塌了。距离深井比较近的几家人清晨给围观的庄里人讲,晚上雷大雨大的时候,就听见轰隆的一声响,好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闷响。他们还以为附近的那个煤矿发生事故了呢,结果早晨倒夜壶时才发现,是深井坍塌了。
  那口深井足有二十多米深,因为大家在拉大能人上来的时候,就用了二十多米长的绳子。至于这口井是哪个年代挖的,就连大能人都说不上来。他说从他记事起,那口井就在,那个时候就很老很老了,跟祖先一样老。
  大能人只记得,他小时候还在那口井里打过水,甜甜的,比现在的饮料淡些。后来,庄子附近有了一个煤礦,再之后,井里就没水了。这也是大能人为什么夜里掉在井里没被淹死,井底早就干涸了。
  就在人们发现那口深井坍塌的早晨,庄里也传来了另外一个消息:大能人走了。他临走前,三天三夜没吃没喝。庄里人得知大能人走了的消息后,都拥到了大能人家里。庄里人并非要去看大能人,而是想看大能人一直锁在柜子里的那个秘密。大能人掉进深井里密会了蛇仙之后,他说蛇仙给了他一枚印章,被他藏在了柜子里,还上了锁。
  大能人幸存的唯一的儿子,颤颤巍巍用钥匙打开柜子,拿出一个破布包袱,拆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里面才有一个纸包,纸包里裹着几张泛黄的薄如蝉翼的纸。当把那几张纸铺展在炕头上,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根本就不是什么蛇仙留给大能人的印章,而是几张老地契。
  庄里人一下子就把这个爆炸性消息传开了。原来大能人根本就没见过蛇仙,而是去深井附近寻找自己家藏在那里的老地契时掉下去的。更劲爆的消息是,原来大能人家祖上是庄里最大的地主。老地契上所记载的,庄里的耕地有一半是他家的,庄里的宅院也有五分之一是他家的。在动乱时期,大能人祖上就把地契都藏了,把耕地和房屋都分了,他家就成了贫农,一直到现在。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年底了,办公室的小牛得了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下子在局里出了名。别看小伙子平时寡言少语,不怎么引人注意,可登在报纸上的先进事迹,还真让人刮目相看。两年时间里他扑下身子,有空就往联系点跑,克服了不少困难,鼓励村里人开展肉鸽养殖,成立了合作社。不但他自己定点联系的贫困户提前一年完成脱贫目标,还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增收致富。  两年前,小牛刚分到局里工作的时候,给周围熟悉的同事印象最深的是,他方
期刊
“奶奶婶”跳墙摔着了!  扶贫干部老王没起床手机就响起来,传来这样的消息。他急忙穿衣起床,顾不得洗漱,趿拉着鞋子就往“奶奶婶”家跑,边提鞋边恨恨地说:“我说别把墙砌那么高,偏不听,这回摔着了吧?唉!”  “奶奶婶”今年七十六岁,个子不高,满脸沟壑,瘦瘦的一位老太太。村里人都不叫她名字,叫她“奶奶婶”。别看她瘦,精神头儿可蛮足的,每天从墙里跳到墙外,再从墙外跳到墙里,来来回回数不清,墙头跳出来豁儿。
期刊
蛋蛋从来不看连环画,蛋蛋太忙,哪有工夫呢!蛋蛋还要“放电影”呢——一块包袱皮四个角系上绳,往两棵树之间一拴,一群光葫芦头每人搬个小板凳,横成行竖成列坐好,聚精会神看那块连个补丁都没有的哑巴红布。蛋蛋还要挖地道呢——蛋蛋们计划把地道从打麦场挖到三娃家锅台下。三娃他娘好说话,是要争取的对象,但挖了没多深就塌了,再挖还塌,看来这儿不适合打游击。蛋蛋还要“埋地雷”呢——找块砖头拴上长绳,在村头大路中间挖个
期刊
财 运  许庆生十八岁那年,柳林镇这一带流行瘪螺痧(霍乱)。他所在的许家村里就死掉三十多个人。他家最倒霉,死掉四个,只剩他一人。请郎中买药、买棺材安葬,八亩三分水田全部卖光。他原跟父亲学会种瓜,却没有田地可种,有时便帮人家种几亩香瓜,得些工钱;不种瓜时帮粮行、木行、茧行挑运货物,干杂活儿。他虽有两间旧瓦房,但没有田产,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  柳林中街杂货店老板许长生,是许庆生同族堂兄,在镇西北有块
期刊
田大脚上杆子要嫁戴老爷,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要嫁老头儿,这事儿轰动了桦树镇。  戴家是大粮户,养着枪队,方圆数百里有名的响窑。戴家有两百垧好地,种啥长啥,开烧锅、油坊、大车店、饭馆,买卖占了半条街。  田大脚长相端正,杨柳细腰,能识文断字。爷儿俩开私塾,收了十几个学生。她爹教《三字经》《百家姓》,领学生写毛笔字。她教做算术、记账目,领着学生打算盘。  小时候,爹让缠脚,她闹绝食,爹就由着她。长大后,她
期刊
天色很快暗下来了,山里似乎黑得更快。郭保全校长走出祠堂,沿着山村的小路兜了一圈。他时不时走进村民家里,一边与主人打招呼,一边查看租住着的学生,提醒他们当心火烛,早睡早起。  当他转回祠堂准备也去休息时,听到了风琴的声音。风琴弹的是《送别》,和着节奏,他不由得哼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他走进用作教室的祠堂,看见一个男生正在弹风琴,借着隐约的月光,手
期刊
如你所知,农村的房子,正房是不叫客厅的,而是叫堂屋。在我的家乡,这个“堂”字又发生了奇怪的音变,后鼻音变成前鼻音,所以堂屋听起来是“坛屋”。事实上,我家乡的方言中充满了这种无法解释其原因的很无厘头的音变。它们使家乡话土味浓重,牙碜得让人直打寒战。但是,不管喜欢不喜欢,它们已经像母乳一样被我吃进骨头里,永远无法摆脱。我四十多岁了,嘴里至今仍然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下意识地蹦跳出几个土音,让我刻意营造的
期刊
远远地眺望那丛林般的各种款式的手机,就知道又是一群爱凑热闹的人在凑热闹。走近一瞧,是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医护人员紧张地处理现场,路人甲乙丙丁并不比他们轻松,各自忙碌地用手机抢角度,甚至趴在地面从他人两腿之间拍照或录视频。不久,他们就会发到各自的朋友圈或不同的微信群。  我曾是电视人,当年也这样拍过,尤其是车祸……  那个激情澎湃的冬夜,犹如昨日,我与同事加班后吃了火锅,走在雪花纷飞的街头,眼前一辆
期刊
又到了黄叶落地鸡瘦羊肥的季节,看着衰草遍地,让人不由得想起独角龙。  它当种羊纯属意外。刚开春,二黑大娘把所有两个月大的小公羊请刘斜子全部阉割。刘斜子用手按住公羊的后腿稍微向上抬,膝盖压在羊身上后半部,半跪着,手起刀落。公羊一声惨叫,两只带点儿血迹的椭圆形的腥鲜的外腰(羊蛋)被扔在事先准备好的瓷盆里,算是给二黑大爷陪刘斜子晚上喝酒的一道下酒菜。刘斜子手段极高,干净利索,在羊的刀口上洒些白酒,从来不
期刊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岁月倥偬间,《百花园》已经办到第600期了。  1950年5月,《百花园》的前身《郑州文艺》创刊。后来,这本刊物先后更名为 《百草园》 《百花园》等。历经数度停刊、复刊,1978年1月,《郑州文艺》再次复刊。1981年,正式恢复《百花园》 刊名,沿用至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百花园》 以朝气蓬勃的青春性,在文学期刊界已负盛名。从维熙、刘绍棠、孟伟哉、南丁、冯骥才、史铁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