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深刻理解并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高中数学的第一关。
一、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往往是由概念到定理,法则到例題三步曲,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的发展过程,教授概念时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定义时,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际问题,列方程: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在学生对列出y=2x对这个方程学生顿产疑惑时,教师提问:(1)什么叫方程?(2)这个方程的自变量在什么位置?(3)这样的方程叫做什么方程?通过一道趣题创设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步解方程打好基础,使学生轻松自然准确的把握指数方程的概念。
2.注重概念的同化学习
概念同化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学习新概念,或者修改、改造旧概念使之适应新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因此通过概念同化的学习建立新概念与旧概念的联系,把概念纳入到原认知结构中去。一方面使新概念被赋予一定的定义,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一方面又把新概念从原概念中分离出来。如讲解双曲线定义时,先让学生回顾椭圆定义,并准备一块纸板,一根细绳,两枚图钉,课堂上亲自动手画椭圆,然后,教师提出建议:“如果三角形PF1F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PF1|+|PF2|=2a>2c是椭圆,那么,当两边之差小第三边,即|PF1|-|PF2|= 2a<2c时是什么图形呢?”通过教师演示可以看出所表示的图形是双曲线,这样不仅对双曲线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区别开了椭圆和双曲线的不同。
3.注重概念的应用和强化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概念,使概念具体化,并把概念纳入概念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概念的应用,强化和系统化,达到概念的掌握。如讲解集合的定义和性质时,使学生牢固掌握集合的性质需判断所求出集合是否满足三点性质。
二、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括出表示概念的定义,同时,要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引导学生正确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如对三角形外心的理解,会发现由于三角形形状不同,外心可能在三角形内,外也可能落在三角形斜边上等,使学生能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概念的阐述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清晰,十分严谨,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3.培养计算,变形能力
如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之间的关系,既要会由图象的对称性得出函数奇偶性,也要会由函数的奇偶性得出图象的对称性。
三、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整合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活动阶段、探究阶段、对象阶段、图式阶段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真实的思维活动。其中的“活动”阶段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探究”阶段是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概括过程,学生在头脑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对象”阶段是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到了概念本质,对其进行“压缩”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思维中的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进行新的活动;“图式”的形成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起初的图式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及符号,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它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四、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蕴藏在数学概念中,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例如在讲解正、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时,利用图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性质理解深刻,降低教学的难度的同时无形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教学中可通过异面直线的平移找出异面直线所成角,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
综上所述,学好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数学观念,使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切实搞好数学概念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往往是由概念到定理,法则到例題三步曲,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的发展过程,教授概念时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定义时,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际问题,列方程: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在学生对列出y=2x对这个方程学生顿产疑惑时,教师提问:(1)什么叫方程?(2)这个方程的自变量在什么位置?(3)这样的方程叫做什么方程?通过一道趣题创设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步解方程打好基础,使学生轻松自然准确的把握指数方程的概念。
2.注重概念的同化学习
概念同化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学习新概念,或者修改、改造旧概念使之适应新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因此通过概念同化的学习建立新概念与旧概念的联系,把概念纳入到原认知结构中去。一方面使新概念被赋予一定的定义,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一方面又把新概念从原概念中分离出来。如讲解双曲线定义时,先让学生回顾椭圆定义,并准备一块纸板,一根细绳,两枚图钉,课堂上亲自动手画椭圆,然后,教师提出建议:“如果三角形PF1F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PF1|+|PF2|=2a>2c是椭圆,那么,当两边之差小第三边,即|PF1|-|PF2|= 2a<2c时是什么图形呢?”通过教师演示可以看出所表示的图形是双曲线,这样不仅对双曲线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区别开了椭圆和双曲线的不同。
3.注重概念的应用和强化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概念,使概念具体化,并把概念纳入概念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概念的应用,强化和系统化,达到概念的掌握。如讲解集合的定义和性质时,使学生牢固掌握集合的性质需判断所求出集合是否满足三点性质。
二、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括出表示概念的定义,同时,要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引导学生正确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如对三角形外心的理解,会发现由于三角形形状不同,外心可能在三角形内,外也可能落在三角形斜边上等,使学生能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概念的阐述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清晰,十分严谨,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3.培养计算,变形能力
如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之间的关系,既要会由图象的对称性得出函数奇偶性,也要会由函数的奇偶性得出图象的对称性。
三、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整合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活动阶段、探究阶段、对象阶段、图式阶段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真实的思维活动。其中的“活动”阶段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探究”阶段是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概括过程,学生在头脑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对象”阶段是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到了概念本质,对其进行“压缩”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思维中的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进行新的活动;“图式”的形成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起初的图式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及符号,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它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四、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蕴藏在数学概念中,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例如在讲解正、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时,利用图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性质理解深刻,降低教学的难度的同时无形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教学中可通过异面直线的平移找出异面直线所成角,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
综上所述,学好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数学观念,使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切实搞好数学概念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