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要经常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对新知识具有好奇心,凡事要问个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努力,不断探索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的掌握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经过多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的抽象性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是矛盾的,怎样解决呢?直观感知,启发学生去想、去思考,这样由直观到抽象,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
1.直观感知,抽象概括。夸美纽斯指出:“要尽量地用感官施教。”学生总是在感觉和视觉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开始。
在认数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认识1、2、3、4……这些数字呢?教师尽量运用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生的学具,通过师生交替活动,不断概括和抽象。例如:彩色图片、小棒、各种色彩鲜艳的图形等,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摆弄学具,教师展示,学生有效地认识了各数。教学中的直观感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先让学生打开学具盒,把里面的塑料圆片分类,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概念。再让学生选择用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成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感受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产生,而且还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智力活动的有利进行。
2.温故知新,展开想象。新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感性知识有助于新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旧知识、生活实例和经验,利用表象作支柱,从学生能理解的实际事物出发,启发学生思考,引进新概念。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0是一个数;对仅仅入学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怎样使他们认识0呢?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过程:在黑板上画一个圈,教师在圈里贴学具请同学看个数举数字卡片。当教师比了一个假动作,圈里什么都没放的时候,学生就纳闷了,该举哪个数字卡片呢?教师适时启发,引出0,告诉学生一样东西也没有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0。学生于是在旧有的知识1、2、3、4、5的基础上好奇地认识了0这个数。
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立表象,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通过与旧知识联系,让学生在抽象概括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二、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不但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密切联系,而且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要培养计算能力,重要的是理解算理。学习乘法口诀是在乘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学生懂的“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是乘法”之后,只要我们运用大量的直观演示,充分地运用教具和学具,乘法口诀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编。例如“4的乘法口诀”,一只青蛙4条腿,二只、三只、四只呢?学生就能看着青蛙图去想,因为一只青蛙4条腿,所以,二只青蛙就是2个4条腿:4×2=8;因为一只青蛙4条腿,所以三只青蛙就是3个4条腿;4×3=12……以此类推,以算理为根本,口诀牢牢记住了,还巩固了乘法的意义,不是单存的死记硬背。
三、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分析和解决应用题是一个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的领域。它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合乎逻辑地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低年级加强应用题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浓厚兴趣,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发散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1.重视启蒙,早期孕伏。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是指用文字叙述应用题的奠基工作。教学中,有意识地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应用题编成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寓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于学生所熟悉日常生活中。
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应用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说一说,在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学生把图中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结合认数,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在平常的数字教学中,就孕伏应用题基础,让学生学会用三句话表达一幅图的意思,为今后的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
2.抓好简单应用题,理清基本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的前奏。只有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才能为高年级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比多不少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根据知道什么和什么,要求什么,用学具摆一摆,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获得了解题思路。
总之,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做好示范,使学生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大胆试探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多合作,养成敏于思维、科学地判断问题的习惯,在多种形式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能快速思考,以敏锐的观察、快速的判断,对问题作简约的紧缩推理,尽快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综合能力,能够真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的掌握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经过多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的抽象性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是矛盾的,怎样解决呢?直观感知,启发学生去想、去思考,这样由直观到抽象,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
1.直观感知,抽象概括。夸美纽斯指出:“要尽量地用感官施教。”学生总是在感觉和视觉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开始。
在认数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认识1、2、3、4……这些数字呢?教师尽量运用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生的学具,通过师生交替活动,不断概括和抽象。例如:彩色图片、小棒、各种色彩鲜艳的图形等,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摆弄学具,教师展示,学生有效地认识了各数。教学中的直观感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先让学生打开学具盒,把里面的塑料圆片分类,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概念。再让学生选择用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成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感受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产生,而且还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智力活动的有利进行。
2.温故知新,展开想象。新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感性知识有助于新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旧知识、生活实例和经验,利用表象作支柱,从学生能理解的实际事物出发,启发学生思考,引进新概念。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0是一个数;对仅仅入学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怎样使他们认识0呢?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过程:在黑板上画一个圈,教师在圈里贴学具请同学看个数举数字卡片。当教师比了一个假动作,圈里什么都没放的时候,学生就纳闷了,该举哪个数字卡片呢?教师适时启发,引出0,告诉学生一样东西也没有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0。学生于是在旧有的知识1、2、3、4、5的基础上好奇地认识了0这个数。
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立表象,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通过与旧知识联系,让学生在抽象概括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二、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不但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密切联系,而且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要培养计算能力,重要的是理解算理。学习乘法口诀是在乘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学生懂的“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是乘法”之后,只要我们运用大量的直观演示,充分地运用教具和学具,乘法口诀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编。例如“4的乘法口诀”,一只青蛙4条腿,二只、三只、四只呢?学生就能看着青蛙图去想,因为一只青蛙4条腿,所以,二只青蛙就是2个4条腿:4×2=8;因为一只青蛙4条腿,所以三只青蛙就是3个4条腿;4×3=12……以此类推,以算理为根本,口诀牢牢记住了,还巩固了乘法的意义,不是单存的死记硬背。
三、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分析和解决应用题是一个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的领域。它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合乎逻辑地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低年级加强应用题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浓厚兴趣,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发散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1.重视启蒙,早期孕伏。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是指用文字叙述应用题的奠基工作。教学中,有意识地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应用题编成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寓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于学生所熟悉日常生活中。
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应用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说一说,在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学生把图中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结合认数,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在平常的数字教学中,就孕伏应用题基础,让学生学会用三句话表达一幅图的意思,为今后的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
2.抓好简单应用题,理清基本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的前奏。只有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才能为高年级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比多不少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根据知道什么和什么,要求什么,用学具摆一摆,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获得了解题思路。
总之,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做好示范,使学生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大胆试探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多合作,养成敏于思维、科学地判断问题的习惯,在多种形式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能快速思考,以敏锐的观察、快速的判断,对问题作简约的紧缩推理,尽快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综合能力,能够真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