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课堂,珍视生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要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绿洲,同时也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沃土。为此,我们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而高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应体现“三高”、落实“三讲三不讲”,教师要每日坚持“三”反思。
  一、落实“三讲三不讲”——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讲是指: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讲三不讲”是对传统“满堂灌”的否定与终结,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听记的课堂模式,这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率。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教师有两种:一种是在你的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使你无法走动;另一种只是在你的背后轻轻点拨一下,就能使你直上云霄。”如何具备“轻轻点拨”的功夫,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做好学情调研。教师要在上课前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老师还作为重点拚命地讲,学生不会的知识,老师却认为很简单而轻描淡写或不给学生讲,所以老师要及时主动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能力、个性特征等,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不讲”做更多的准备。
  其次,教师要对教材有很好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钻研吃透教材,包括吃透课程标准、文本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在研究好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教材、拓展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增强讲的针对性和练的时效性。
  第三,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便于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浸润情感、拓展想象,从而更有效地感受、认同和内化。
  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与表达,同时老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反馈、矫正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现“三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
  “三高”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参与程度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思维量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量高。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高”,实现课堂高效,关键看怎样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要精于教学设计。
  一是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其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
  二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意味着“师生平等对话”。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从形式流程和内容流程两方面考虑。形式流程设计应该是精心的粗线条设计。所谓“精心”,是指教师要花最深的功夫去钻研、去思考教学;而“粗线条”则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提出来的。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变化、调整,都会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问题,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形式流程时,可考虑学生的反应,但不要预先设计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应重在策划、设计教学活动,而不要在一些不可预知的细节上(如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过多纠缠。内容流程设计应注意两点:第一,内容流程中应科学设问、巧妙设问。设计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设计问题时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联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内容流程应有知识线索。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为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抛开知识无目的地活动。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形式流程和内容流程应是互相融合的统一体。
  三是学习方式设计。高效课堂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充分体现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自主学习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合作学习体现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体现课堂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探究学习要求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并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坚持“三”反思——语文高效课堂的延伸
  “三”反思是指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反思其实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它使高效课堂的内涵更丰富。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认知水平自觉地进行审视,进行教学预测和分析,再次查漏补缺。
  教学中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些教学现象,环节以及突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机智地应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后反思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体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体会或失误,记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困惑,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即时性和批判性。
  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语文课堂,这是对真正语文教育回归的期盼,捧出了我们对语文课堂、语文教育深怀的一颗敬畏之心。是的,我们敬畏生命,我们更应敬畏语文课堂、敬畏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才会焕发出葳蕤的生机,我们才能收获蕴寓着未来的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开头一般都有一个简介作者及背景的步骤。传统的作法是学生看注释,教师再补充。新课改后的做法是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课堂上师生再进行对话。但这两种形式大多流于浅表,往往是知识的补充,可以称为“走近作者”;只是走近,当然难窥全貌,更不可能走进作者的心灵。笔者听过许多公开课,对于教学中的这一步,基本都是如此,似乎成了定式。听多了,也就乏味了;更可怕的是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他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日益得到重视。“对话型”阅读教学“主要应该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及读者之间(包括老师)就文本解读展开的对话”,因而所有对话展开都首先要建立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文本是对话的承载体。而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只是浮于表面的让学生寻找文本确定的含义的与文本对话,忽略了对文本潜在内涵的理解,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的“只是在与文本露出海面的岛屿部分对
【摘 要】议论文应用细节说话,用细节论证。如果议论文的材料不能落实到准确的细节层面,全文想达到规范议论文的档次是不可能的;如果材料不能落实到生动且准确的层面,全文想达到精彩漂亮的档次也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切全取决于对命题内涵、论点内容的演绎效果。  【关键词】议论文 论据 细节    提及议论文,我们喜欢用那句“用事实说话”,其实“事实”的本质乃是人物、故事或现象的细节。这个“细节”准不准、好不好、
佩弦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毋庸置疑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中学教材里一篇经久不衰的名篇。但教参及众多解读者对文章情感脉络解读趋于简单化,皆认为是从不宁静到寻求宁静,获得短暂宁静,尔后又回归现实,其间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笔者认为,作者沿着荷塘获得的喜悦是断断续续的,处于悲愁与喜悦的不断斗争中,悲愁与喜悦也就交替呈现,行文中常见作者努力挣扎的痕迹。  要把握这种情感,首先要准确解读文眼“这几天心
【摘要】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要想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可以走从精雕细琢清词丽句、创作积累优美文段到使用一种诗化结构模式(即“起、承、转、合”式)连缀成篇的路子。  【关键词】作文教学升格训练结构优化    我想,任何一位中学生要写一篇有点“样子”的作文,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即要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这里推介一种方法,或许对你
【摘 要】在鲁迅散文的阅读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其文章的思想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高度的赞扬和重视,而其文章的时政性却少有人发现和挖掘,作为鲁迅散文的一体两面,不了解时政性就必然无法理解鲁迅文章深刻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个问题也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进而成为困扰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结合相关材料,透过时政性分析思想性,点明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郭春伟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第一、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人海茫茫,但在这众多的人中,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你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写小说,刻画人物,就要留心观察这些不同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江苏也是这样,目的是通过优秀作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以前,我常以为这些优秀作文是万里挑一,对普通学生来说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可是通过参加高考阅卷,并审阅了不少发表出来的优秀作文后,我的看法逐渐改变,认为自己的一些学生写的作文也很优秀,很多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文让自己的作文水
传统的《六国论》的教学侧重于在对文章结构的清晰解析过程中,领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容易专注于文章的结构,并被众多的文言实、虚词所牵引,进而丧失掉思维的品质,难以获得思维的快乐,对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止步于初步的感知,无法引起深深的共鸣。因而,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生成智慧,进而对作者的处境感同身受,从内心的深处感受苏洵的拳拳爱国之情。  战国时
新课标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中要落实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高考备考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高雅的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符合时代主流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要以处理好六种关系为突破口:教材、考纲与学生的关系;精讲与精练的关系;课本与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