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及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物理情境及实验情境、实现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学习的对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来优化课堂教学等,都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研究方面,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研究的国家,早在1989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就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巨大的发展前景,并由此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的“2061”计划,旨在提升美国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其中特别提出要将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进行充分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发展研究大致可分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个阶段。前者指的是计算机辅助下的各类教学活动,是一种通过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进程的安排、并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综合应用超文本、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片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实现了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后者指的信息技术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技术本身,还包括了网络、远程教育、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关系也从之前的辅助关系转变为整合关系,关注的范围从单一的课程教学扩展到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我国,尽管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的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上世纪 90年代末,国家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首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提议,并成立相关的研究组织。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即新课程基本理念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探索和观察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探究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创设各种必要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于初中物理课程实践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和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概念指的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惯性,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概括。物理概念不仅是基础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和创设物理概念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讲授“电流的形成”时,因为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仅靠想象难以在脑中建立电流这一概念的思维模型及形成的过程。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使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同时将“短暂电流的形成过程”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过程”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变抽象概念为直观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逼真模拟的功能,能够通过二维、三维动画将一些不易观察清楚的、难于操作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直接呈现的实验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带来的不良结果。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为防止由于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危险和实验仪器的损失,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了诸多的限制;有时由于实验条件的制约,实验结果甚至和理论不一致,造成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困扰。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和演示物理实验操作,如分组实验操作模拟、实验错误操作模拟以及物理过程短状态、变化快的现象模拟等,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让物理实验更形象逼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物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更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参与到实验中去。从而使模糊的物理概念清晰化、抽象的物理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物理理论简单化,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通过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学生不但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能用手参与操作,这样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可以刺激学生获取更多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更有效。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意味着掌握大量的知识。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更多地接受信息,实现使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网络模拟物理实验与实物物理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利用多媒体还有利于教师将采集的物理数据快速处理并将结果以图形或动态图画表示出来,节省实验数据处理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应用及意义,从而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也是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物理中的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从而降低了传统初中物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2]李刚.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苏州大学,2008
  [3]周鹏.运用多媒体软件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R].南京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混杂耦合现象对时滞神经网络系统同步的影响,通过选取一个改进的时滞依赖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建立了一个保守性更小的渐近同步准则.该
交谈rn只有这样的交谈能真正穿越密集之云rn它涉及我们共有的每一瞬间涉及泪与记忆rn“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改变天色?”rn“有时花影闪过梦境把更多的季节撒向远方rn什么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本着“三早一积极”原则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CRRT),共救治5 km越野训练及考核中发生热射病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
目的 探究门诊护理管理在慢性老年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相关人员对有效分析和利用直报数据的需求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直报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的程度。方法对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法从我院抽取子宫肌瘤62例并分组,起止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观察组31例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31例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的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
目的 研究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在临床中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妊娠乙肝患者4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基本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运用信息技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案例,谈谈怎样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用一:提供学习资源  广泛的学习资源是保证学习不断进步的基础,语
目的 探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方式将这些早产儿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