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会使得教师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能明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构”是核心、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发展。不同的教师受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等因素影响,各自的教学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学环境因素的不同和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体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恰恰是“异构”。“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具体体现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应从这项活动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不要去做名师的粉丝矫揉造作地表演一场“模仿秀”。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应该做到 “我的教学我主宰,我的设计我做主”。
由此可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而避免出现教师坐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可以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校本教研过程,并在研讨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同”的。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让教师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教有所获。
只有正确把握了“同课异构”中“异”与“同”的关系,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达到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乘着“同课异构”这艘小艇驶向更远的地方,去领略更美的风景吧!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构”是核心、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发展。不同的教师受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等因素影响,各自的教学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学环境因素的不同和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体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恰恰是“异构”。“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具体体现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应从这项活动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不要去做名师的粉丝矫揉造作地表演一场“模仿秀”。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应该做到 “我的教学我主宰,我的设计我做主”。
由此可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而避免出现教师坐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可以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校本教研过程,并在研讨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同”的。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让教师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教有所获。
只有正确把握了“同课异构”中“异”与“同”的关系,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达到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乘着“同课异构”这艘小艇驶向更远的地方,去领略更美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