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fcumt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永恒的课题,在高中实行新课程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获得的更多、学得更好呢?带着这一问题,借鉴江苏洋思、河北衡水、山东杜郎口等课改先锋的高效课堂构建经验,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实践探索,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提炼,归纳提出了“感知—探究—生成-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谈谈“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课堂设计思路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为理解水平。由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活化能等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之上,保证每一位学生经历实验、仔细观察、充分思考是完成本节教学内容的关键。首先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学生自主设计、开展探究实验,尝试解答疑问。再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最后练习反馈,小结提升。
  2课堂教学过程
  2.1感知情境,导出课题
  多媒体展示学生熟知的几种化学反应中用到的催化剂(激活学生与催化剂相关的化学知识)。
  多媒体展示加酶洗衣粉、嫩肉粉包装袋。
  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加酶洗衣粉和传统洗衣服相比较,哪一个洗衣效果更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分析:有的同学提到了酶,那么酶是什么呢?对于酶,你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哪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呢?
  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导出探究课题——酶到底有什么作用?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有何不同呢?
  2.2自主探究,互助合作
  学生自学课本,在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后,分组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步骤和现象。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以帮助后面环节的讨论。
  学生分组实验,试图解决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参加某些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实验。
  2.3讨论交流。总结生成
  请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回答“讨论”的问题并总结“结论”,提出发现的问题或疑问。教师不必急于解释。先让其他的学生尝试着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注意进行倾听和分析。
  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控制变量”这一小节的内容。谈谈在上述实验中,你是如何控制变量的。区分本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方法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进一步引导思考:酶为什么会起到催化作用?酶的催化效率为什么比Fe3+的催化效率更高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之后,讨论对“活化能”的理解。
  教师播放有关化学反应活化能的Flash,展示相关的数据表格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1、表1)。
  (通过层层引导,生成结论: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能明显。)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常温、常压下,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酶的作用下才能高效的进行,所以酶对于细胞能高效有序的进行各种代谢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2.4反馈矫正,小结提升
  设计实验: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你发现4号试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请问是由于溶液中过氧化氢反应完了,还是酶已经失去了效用?该如何证明你的推测呢?请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加以证明(通过练习巩固,强化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①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②学习中用到了哪些方法?
  ③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满意吗?
  ④实验合作中,你们配合默契吗?你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怎样?
  ⑤你认为在小组中谁的总体表现最优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知识、技能进行归纳小结,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3“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基本流程
  这节课是“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充分体现了该模式的突出特点: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助互动。也可概括: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手段,以目标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以能力为目的。可见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这节课中,也能清晰地看出“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如下基本流程(图2)。
  4对“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4.1感知——感知情境,导出课题
  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这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思考。这些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再提出探究课题,出示目标,为下一环节的进行铺垫。
  4.2探究——自主探究,互助合作
  针对学生在上一环节中提出的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研讨和探究,并安排学生将各自小组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未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当学生在问题的回答和探讨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及时指点迷津。在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激励,保护好学生的探究热情,另外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让学生学有所获。
  4.3生成——讨论交流,总结生成
  在这一环节中,各学习小组组长将各自探究成果和疑问进行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呈现给全班学生,或者写于纸上用投影仪呈现,以便这些探究成果和疑问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各个小组踊跃地对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当若干个小组对同一个问题意见不一时,教师应该鼓励其各自派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直至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说不出解决方法为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成果和疑问进行一一梳理,生成结论。
  4.4反馈——反馈矫匝,小结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反馈练习,来检验学生对这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矫正。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小结和评价,以激发学生进行充分的反思,这既是一个自我反馈的过程,又能把评价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该课堂模式还有很多缺陷,比如,如何灵活运用课堂模式,如何把握各个环节时间分配,如何配合使用导学案等。另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如何由“有法”到“无法”,从“有模”到“无模”?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逐步解决。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目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深刻体会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本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具有活动,重要作用。
期刊
对于教师而言,传授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方法则更为重要。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会学”,而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激趣觅味,唤起求知欲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求知、探索、实践的欲望。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很多学生对生物非常感兴趣,对生物课的期望也很高,因此
期刊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受到各国的极大重视。中学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生物课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所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落实生物课程教学目标,倍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当然这不是落实生物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尝试了学习完一两章内容后,让学生出
期刊
生物学概念的建构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概念表象,并对概念表象进行分析、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辨析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概念,然后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科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建构概念模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生物学事实→概念表象→初级概念→科学概念→概念模型”。   下面以苏科
期刊
1 教材分析   “哺乳动物”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最后一节内容。学习本章内容为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奠定基础。学生学习哺乳动物,能够使其从自身出发理解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一重要概念。  2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首
期刊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 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
期刊
摘 要 探索学案导学做为引领, 教师精致课堂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建构,提升课堂复习效率的复习模式。  关键词 精致课堂 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高三复习的现状  1.1 教师的现状  现状一:“基于教辅资料的复习”。这种情况以年轻教师居多,依赖教辅资料,不研究新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和考试说明,只是将资料上的所有内容复习一遍。  现状二:“基于经验的复习”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2013年高考阅卷并担任第31题的阅卷组长。通过对试题认真分析,发现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楚和表述不规范,审题不清楚导致考生白费时间答题,表述不规范导致考生丢失很多可惜的分数。  1 原题再现  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
期刊
第Ⅰ卷  一、 选择题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
期刊
最近笔者观摩了甲、乙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内容是江苏科技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他们的教学过程都包括创设情境、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笔者依据梅里尔所归纳的首要教学原理,对两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的建议。  1 “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甲:邀请两位同学到教室前玩“打手心”游戏,比较两位同学的反应情况,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