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自己讲信用
齐白石从幼年起就决心做一个王冕那样的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作一幅画。不管是在故乡居住的50载春秋,还是迁居北京之后的日子里,从不间断。老人85岁那年,有一天连画了四张条幅。当时,他已经很累了,可是仍要再画一张。画完之后,又在画上题了这样几句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了,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在他90岁生日的时候,因为客人多,没有腾出时间作画,同样在第二天多画一幅补上。正是雷打不动的行动准则才造就了他那炉火纯青的画艺。
一个人对他人讲信用相对容易,因为要受到外界评价、舆论监督等外在力量的约束,这种压力会迫使他恪守承诺;而一个人对自己讲信用则要难得多,因为那只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唯一能监督自己的只有自己。但只有拥有那样一种坚定的心力的人,才会出类拔萃,这也正是齐白石超凡脱俗的地方。
(曹龙彬/荐范丽荣/文)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发现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呵!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这个小男孩肯定是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对这小男孩刮目相看。
“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笑了,他想小男孩一定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但是保罗又错了。小男孩请求他:“你把车停在那个台阶那儿,好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保罗听到小男孩又返回来了,他背着脚有残疾的弟弟,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伙计,看那辆新车,是不是跟我告诉你的一样?那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一分钱也没花。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给你一辆车,那样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商店橱窗里的那些好东西!”
保罗下了车,把那个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哥哥也坐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
(李春华/荐佚名/文)
细心的回报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认真仔细而著称。这天,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掉在了地上。糟糕!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
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别涅迪克博士在走进实验室前,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刺伤了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发现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的,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别涅迪克博士由此想到:如果将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就比现在更有保障了吗?因为这个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他的细心得到了回报。我们常常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
(陈越良/荐铃带雨/文)
优秀是一种习惯
那年新入学的大一新生们发现,辅导员老师没有马上选班长。老师解释说,自己对同学们还不了解,所以班长的选任拖延了。
这天,同学们正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开班会,一名老师跑进教室,惊恐地说:“隔壁教室失火了,赶快离开!”教室里立刻乱作一团。你推我挤中,教室门仿佛变窄了,费尽力气也挤不出去。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都不要乱,男同学站到两边,让女同学先出去。”同学们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顺着声音望去,一名黑黑瘦瘦的同学正站在桌上喊着:“女生排成两行,一个一个按秩序往外走……”同学们按照他的指挥做着,乱成一团的景象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当所有人都跑到教学楼外后,一个同学询问辅导员老师:“老师,既然失火了为什么只有我们班疏散出来啊?”辅导员老师笑了:“我要说声抱歉,其实并没有失火,这只是一次选任班长的测试。”说着辅导员老师将那个指挥疏散的黑瘦同学叫出队伍,“我很高兴地告诉同学们,你们有了新班长,就是他。”
辅导员老师给出了自己选择这名同学的理由:“突发事件中能够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的人一定是个具有领导才能、非常优秀的人。请你们记住,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徐如涛/荐佚名/文)
齐白石从幼年起就决心做一个王冕那样的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作一幅画。不管是在故乡居住的50载春秋,还是迁居北京之后的日子里,从不间断。老人85岁那年,有一天连画了四张条幅。当时,他已经很累了,可是仍要再画一张。画完之后,又在画上题了这样几句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了,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在他90岁生日的时候,因为客人多,没有腾出时间作画,同样在第二天多画一幅补上。正是雷打不动的行动准则才造就了他那炉火纯青的画艺。
一个人对他人讲信用相对容易,因为要受到外界评价、舆论监督等外在力量的约束,这种压力会迫使他恪守承诺;而一个人对自己讲信用则要难得多,因为那只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唯一能监督自己的只有自己。但只有拥有那样一种坚定的心力的人,才会出类拔萃,这也正是齐白石超凡脱俗的地方。
(曹龙彬/荐范丽荣/文)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发现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呵!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这个小男孩肯定是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对这小男孩刮目相看。
“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笑了,他想小男孩一定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但是保罗又错了。小男孩请求他:“你把车停在那个台阶那儿,好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保罗听到小男孩又返回来了,他背着脚有残疾的弟弟,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伙计,看那辆新车,是不是跟我告诉你的一样?那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一分钱也没花。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给你一辆车,那样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商店橱窗里的那些好东西!”
保罗下了车,把那个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哥哥也坐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
(李春华/荐佚名/文)
细心的回报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认真仔细而著称。这天,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掉在了地上。糟糕!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
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别涅迪克博士在走进实验室前,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刺伤了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发现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的,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别涅迪克博士由此想到:如果将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就比现在更有保障了吗?因为这个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他的细心得到了回报。我们常常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
(陈越良/荐铃带雨/文)
优秀是一种习惯
那年新入学的大一新生们发现,辅导员老师没有马上选班长。老师解释说,自己对同学们还不了解,所以班长的选任拖延了。
这天,同学们正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开班会,一名老师跑进教室,惊恐地说:“隔壁教室失火了,赶快离开!”教室里立刻乱作一团。你推我挤中,教室门仿佛变窄了,费尽力气也挤不出去。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都不要乱,男同学站到两边,让女同学先出去。”同学们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顺着声音望去,一名黑黑瘦瘦的同学正站在桌上喊着:“女生排成两行,一个一个按秩序往外走……”同学们按照他的指挥做着,乱成一团的景象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当所有人都跑到教学楼外后,一个同学询问辅导员老师:“老师,既然失火了为什么只有我们班疏散出来啊?”辅导员老师笑了:“我要说声抱歉,其实并没有失火,这只是一次选任班长的测试。”说着辅导员老师将那个指挥疏散的黑瘦同学叫出队伍,“我很高兴地告诉同学们,你们有了新班长,就是他。”
辅导员老师给出了自己选择这名同学的理由:“突发事件中能够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的人一定是个具有领导才能、非常优秀的人。请你们记住,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徐如涛/荐佚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