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小人物日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考、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有一次应邀参加毕业多年的学生同学会,学生谈到了一次旅行的路线跟我的一样,我很愕然地问:“你们怎知道我多年前曾去过的地方?”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你在课堂上讲过的啊!”震惊之余我发现学生对个人事迹记忆深刻。随后我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经过多次试验,每当我讲自己的经历或者学生熟人的事迹时,学生特别感兴趣,情绪也很高涨,并且会记得很牢固。
  因此我受到了启发,在课堂上以小人物故事或日记的形式引出历史背景。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学生实际和思维特征,更容易引发他们设身处地思考历史问题,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从而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于是我开展“小人物日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一、什么是“小人物日记”的教学方式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进程是息息相关的,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个人就无法构成社会;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时代历史的印记。“小人物日记”的教学法就是运用历史中的小人物经历以日记或故事的形式,串起课文的历史事件,将个人的小故事与课文的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小见大,让理论性强、空洞枯燥的历史知识活起来。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亲切、生动、故事性强。
  二、“小人物日记”在历史课堂上应用的实例
  人是历史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人物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以人物为线索,把零碎的史实串联成一个整体,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完整的历史。下面以八年级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介绍初中历史“小人物日记”的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在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时,我选用了一个文革时出生的小人物——李红卫的日记:
  1977年3月18日,多云。我今年10岁,我的父亲是成都一所中学的老师,因写了一篇关于西方文学史的文章,被指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被打成“反革命”“走资派”,并关进牛棚。现在文革虽然结束了,可我依然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家里生活依然非常拮据。我迷茫地走在大街上,墙上刷着刺眼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是真理吗?
  我的前途何在……
  我让学生看完后,提问:“你从日记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这是生活在文革后期的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从李红卫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文革时代的气息,李红卫父亲的事可以反映出文革时的情景,起到了复习上一课《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通过他的所见所想把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出了“真理问题讨论”等课文知识。日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串起课文的大历史知识,从日记中学生会找到课文相关的知识,并进一步去深入思考、探索。
  以上实例都是通过小人物故事串起课文知识,利用人物小故事与国家的大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三、“小人物日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的几点建议
  1.运用小人物日记时要注重真实性
  小人物故事只能是作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行为,重点依然离不开历史事实。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同时要以时间为纽带真实、全面、 客观、实事求是地讲解。而故事也只能是纽带上的点缀,有了这些点缀,历史课堂才变得丰富多彩。这些点缀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由学生编写。在教学过程中,历史事件依然是主流,而掌握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是教学中的根本目的。
  2.通过小人物日记认识历史的生动性和创造力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人物活动更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是如何创造和推动的,因而认识历史的生动性和创造力。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深刻地指出:“历史的发展,毕竟是人们活动的结果。在史书里,看见了人物的群像,就愈益感到历史的丰富性。离开了人,也就谈不上历史。”
  3.要注重通过小人物活动过程,掌握课文知识,总结历史经验
  在历史教学中以“小人物日记”的方法的重要意义是通过了解历史人物活动过程,从小人物身上感知时代气息,联系课文知识,总结历史经验,并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史事,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小人物大世界”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人物活动的成败,更易看到历史背后的规律,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小人物日记”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生动性,提高学习兴趣,牢固掌握课文知识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都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因此“小人物日记”历史教学方式不失为新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和推广的有效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语言是思维和社交的工具,作为幼儿园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和规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幼儿只有在真正学会了规范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与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教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规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如何规范  在上社会课《爱心小天使》时,小朋友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故事引导进入到爱心的殿堂,并且被充
期刊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如何授人以渔呢?这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但是,当我参加完昆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师培训,听了那么多名师的讲座后,便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是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呢?又应该怎么教呢?  课文教学“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教材安排中,每一组课文里都有两篇略读课文。其目  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扩大阅读量。在教学中,这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有些教师自以为不重要,一节课中蜻蜓点水就完事,而学生听起来也只知道些皮毛,真正的要点往往没有掌握。二是有些教师把它当做重点课文来教,花上了不该花的时间,事倍功半。如何使略读课文让教师教得轻松、放手、学生又乐于接受?这
期刊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德”之“社会公德”则是最起码道德准则。“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广泛地要求和规范着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成为我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公德意识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浸润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从内容、方法、情感、习惯等多方面渗透的过程。结
期刊
说到教育,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爱与耐心,很少会有人想到激情二字;但仔细观察周围成功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将教育作为了自己的事业而非职业。他们把自己对教育的激情带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富有激情,产生兴趣,能够自主的去学习、探究,从而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达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总是缺乏那种兴奋、乐趣甚至热情;同时也经常听到不少老师议论,现在的学
期刊
教育改革的根本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教会的是能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那么,除了提高课堂效率,还有什么方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文本对学生的影响。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这是广东人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美的赞颂啊!但在这众多的光环之下,我发现我只是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民教师。虽是平凡,但热爱祖国这块热土的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的三尺讲台。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
期刊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几何直观”就是其中之一。“几何直观”通俗的话说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何直观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师生直观的理解数学,预测结果。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实际数
期刊
在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走进一年级一班的教室,协同活泼开朗的孩子们一起分发书本。分享新书时,我们发现数学书就像一本故事书般,又情节、有故事、有插图。每个例题都能成为一幅画卷。这可怎么办呀!  看内容,浅显易懂;看知识结构,好像孩子们在学前班都以涉猎。进入一年级,他们开始接触新的玩伴,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而对于我来讲,新教材又何尝不是一个新天地呢?  在努力教学三个星
期刊
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育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目标明确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技巧,从而获得不一般的教学效果。而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命令:变色龙是动物,是蜥蜴的一种,特点是它的皮肤随着周围环境的物体颜色改变而改变。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