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教材安排中,每一组课文里都有两篇略读课文。其目
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扩大阅读量。在教学中,这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有些教师自以为不重要,一节课中蜻蜓点水就完事,而学生听起来也只知道些皮毛,真正的要点往往没有掌握。二是有些教师把它当做重点课文来教,花上了不该花的时间,事倍功半。如何使略读课文让教师教得轻松、放手、学生又乐于接受?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教学中思索着,探求着。一年前,我常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竞赛性的节目,这个节目观众的参与性极强。观众出题,观众答题,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架式,收视率极高。这也让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这类娱乐竞赛节目形式引入略读课堂教学中来,效果会怎样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节略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的课堂教学。
二、案例的描述
(一)课前准备
《迷人的张家界》是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文章句子优美,篇幅较长,怎样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好课,除了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外,我特地学着《开心辞典》的样子对规则加以简单改进。
第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按顺序对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值得探讨、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掂量这个问题值多少分,分值以100分为起点。
第三,分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被抽到做小组代表回答。
第四,讨论完后再请小组长进行抽题,选择最有把握的题目来回答。
第五,按总分的高低进行小组评比,胜者记上五星一个。
(二)课堂实施阶段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果然规则一出,教室里就立刻炸开锅了,学生不等你说完,就一头扎进课本里读起书来了,一边读,一边划呀划。瞧他们那认真劲儿,我心中掠过一丝快意:这又将是一堂轻松的语文课了!
当我让学生归纳这篇课文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时,我再一次被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征服了。他们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我所备课的内容,不仅能扣紧课文的要求,还能延伸,富有创意。如“如果你是一名游客到张家界去旅游,除了迷人,你还能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它?”“作为环境保护问题专家,你对张家界今后的发展提出怎样的规划?”“假如你是老师,请你为这篇课文设计一个板书?”……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啊!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的思维火花终于放飞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创新意识最好的展现吗?
于是我分别给这么有创意的问题标上300分、200分等,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价值远非只值这么多分。
学生的热情又一次被标出的分数激活了!我安排的话音还未落,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小组里面热烈讨论起罗列出来的问题来了。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分头行动,有找资料的,有请教别人的,有围在一起在讨论的。看,平时不够主动学习的同学也主动加入了讨论问题的热潮中来了。是担心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还是为小组争光的决心影响他们?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那样小组中的学习领军人物又是那么尽责地讲解、分析,直到请教的人点头为止。望着眼前的这合作探究热烈场面,我的心里偷着乐了!
下一步的选题回答,不用说一切水到渠成。学生们一个个精彩的回答,是这样的完整,那样的贴切,闪着亮点!“如果我是游客,我一定会自备垃圾袋游览,号召人们加强对张家界原始树林的环境保护。”“我要是环境保护专家,一定会对张家界的物种资源进行基因培植,防止植物种类灭绝!”“这是我们这课设计的板书”:
(三)课后的评价阶段
伴随着紧张、激烈的竞赛,小组比赛的帷幕也谢下来了,比赛结果也水落石出了,各小组的分数差距不大,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仍旧意犹未尽。“老师,下次还上不上这种课呢?”“我们很喜欢这样上课!”他们还相约利用早读课对这课进行朗读比赛呢!一节课下来,我对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有了更深的体会了!
三、教学随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谢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它给了我尝试的灵感,给了我成功的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心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次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地把电视节目形式和方法引入课堂,让课堂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并在其节目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广泛创新空间,也适应了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次教学中,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有了把握的尺度,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才能走出一条教学创新之路。虽然这种形式的教法有待完善,适用性也有待选择。但只要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潜能,在发展中求创新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的教材安排中,每一组课文里都有两篇略读课文。其目
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扩大阅读量。在教学中,这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有些教师自以为不重要,一节课中蜻蜓点水就完事,而学生听起来也只知道些皮毛,真正的要点往往没有掌握。二是有些教师把它当做重点课文来教,花上了不该花的时间,事倍功半。如何使略读课文让教师教得轻松、放手、学生又乐于接受?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教学中思索着,探求着。一年前,我常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竞赛性的节目,这个节目观众的参与性极强。观众出题,观众答题,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架式,收视率极高。这也让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这类娱乐竞赛节目形式引入略读课堂教学中来,效果会怎样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节略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的课堂教学。
二、案例的描述
(一)课前准备
《迷人的张家界》是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文章句子优美,篇幅较长,怎样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好课,除了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外,我特地学着《开心辞典》的样子对规则加以简单改进。
第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按顺序对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值得探讨、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掂量这个问题值多少分,分值以100分为起点。
第三,分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被抽到做小组代表回答。
第四,讨论完后再请小组长进行抽题,选择最有把握的题目来回答。
第五,按总分的高低进行小组评比,胜者记上五星一个。
(二)课堂实施阶段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果然规则一出,教室里就立刻炸开锅了,学生不等你说完,就一头扎进课本里读起书来了,一边读,一边划呀划。瞧他们那认真劲儿,我心中掠过一丝快意:这又将是一堂轻松的语文课了!
当我让学生归纳这篇课文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时,我再一次被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征服了。他们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我所备课的内容,不仅能扣紧课文的要求,还能延伸,富有创意。如“如果你是一名游客到张家界去旅游,除了迷人,你还能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它?”“作为环境保护问题专家,你对张家界今后的发展提出怎样的规划?”“假如你是老师,请你为这篇课文设计一个板书?”……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啊!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的思维火花终于放飞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创新意识最好的展现吗?
于是我分别给这么有创意的问题标上300分、200分等,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价值远非只值这么多分。
学生的热情又一次被标出的分数激活了!我安排的话音还未落,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小组里面热烈讨论起罗列出来的问题来了。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分头行动,有找资料的,有请教别人的,有围在一起在讨论的。看,平时不够主动学习的同学也主动加入了讨论问题的热潮中来了。是担心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还是为小组争光的决心影响他们?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那样小组中的学习领军人物又是那么尽责地讲解、分析,直到请教的人点头为止。望着眼前的这合作探究热烈场面,我的心里偷着乐了!
下一步的选题回答,不用说一切水到渠成。学生们一个个精彩的回答,是这样的完整,那样的贴切,闪着亮点!“如果我是游客,我一定会自备垃圾袋游览,号召人们加强对张家界原始树林的环境保护。”“我要是环境保护专家,一定会对张家界的物种资源进行基因培植,防止植物种类灭绝!”“这是我们这课设计的板书”:
(三)课后的评价阶段
伴随着紧张、激烈的竞赛,小组比赛的帷幕也谢下来了,比赛结果也水落石出了,各小组的分数差距不大,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仍旧意犹未尽。“老师,下次还上不上这种课呢?”“我们很喜欢这样上课!”他们还相约利用早读课对这课进行朗读比赛呢!一节课下来,我对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有了更深的体会了!
三、教学随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谢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它给了我尝试的灵感,给了我成功的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心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次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地把电视节目形式和方法引入课堂,让课堂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并在其节目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广泛创新空间,也适应了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次教学中,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有了把握的尺度,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才能走出一条教学创新之路。虽然这种形式的教法有待完善,适用性也有待选择。但只要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潜能,在发展中求创新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