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环节的几点小技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育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目标明确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技巧,从而获得不一般的教学效果。而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命令:变色龙是动物,是蜥蜴的一种,特点是它的皮肤随着周围环境的物体颜色改变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的吗?不是,那么为什么课文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进入课文主动、好奇地去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活变题目,以点带面。在上《皇帝的新装》这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再把题目改成《一个皇帝》,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皇帝性格的相关词语,并且用横线把它们勾画出来,用自己理解的简洁的词语把它们描写出来。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并能掌握对课文中人物性格的描绘方法。
  创设情景,酝酿情感。为使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有位教师上《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挂出了周总理的画像,在桌面上摆放了束淡雅的鲜花,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中。
  二、课堂的“主旋律”,引人入胜
  对比联系,同中求异。在教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结合课后短文与郑振铎的《海燕》进行对比联系,看看描写方法与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从中体味写景与抒情的关系。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不同的文章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发现新意,从而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创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巧用插图,抛砖引玉。许多课文都存在着不同观点与见解,答案是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的特点,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展开辩论。从而调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即时思维能力。
  三、结语的“终结”,不是真的终结
  妙用诗句,画龙点睛。教学时善于利用文中的引用诗句进行分析其在语文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做到这点,使结语终结一课,但又不是真正的终结。让课文还能引导学生下去思考,品味。例如,在教学《驿路梨花》结尾时,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上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联进行总结。能使学生感受到“终结”和实际上的不终结。
  巧变结局,另辟路径。在讲析课文时,对于结局,进行改变,可能起到不同课文的思想的效果,并让学生拥有散发性思维。这种打破常规的结局,最容易引动学生的热切讨论,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北京童谣对幼儿知识性的提高  北京童谣的语言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而且内容丰富。包含了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情感与道德内容,因此对于幼儿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1.动植物知识  北京童谣中有很多首都是在介绍植物、动物和大自然。给幼儿从小灌输热爱大自然的思想,让他们用自己的小眼睛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比如《喇叭花》:“喇叭花,爬篱笆,爬到高处吹喇叭。哒哒滴,滴哒哒。小孩,小孩,该起啦。”这首简单的童
期刊
语言是思维和社交的工具,作为幼儿园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和规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幼儿只有在真正学会了规范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与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教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规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如何规范  在上社会课《爱心小天使》时,小朋友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故事引导进入到爱心的殿堂,并且被充
期刊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如何授人以渔呢?这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但是,当我参加完昆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师培训,听了那么多名师的讲座后,便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是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呢?又应该怎么教呢?  课文教学“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教材安排中,每一组课文里都有两篇略读课文。其目  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扩大阅读量。在教学中,这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有些教师自以为不重要,一节课中蜻蜓点水就完事,而学生听起来也只知道些皮毛,真正的要点往往没有掌握。二是有些教师把它当做重点课文来教,花上了不该花的时间,事倍功半。如何使略读课文让教师教得轻松、放手、学生又乐于接受?这
期刊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德”之“社会公德”则是最起码道德准则。“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广泛地要求和规范着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成为我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公德意识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浸润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从内容、方法、情感、习惯等多方面渗透的过程。结
期刊
说到教育,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爱与耐心,很少会有人想到激情二字;但仔细观察周围成功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将教育作为了自己的事业而非职业。他们把自己对教育的激情带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富有激情,产生兴趣,能够自主的去学习、探究,从而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达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总是缺乏那种兴奋、乐趣甚至热情;同时也经常听到不少老师议论,现在的学
期刊
教育改革的根本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教会的是能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那么,除了提高课堂效率,还有什么方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文本对学生的影响。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这是广东人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美的赞颂啊!但在这众多的光环之下,我发现我只是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民教师。虽是平凡,但热爱祖国这块热土的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的三尺讲台。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
期刊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几何直观”就是其中之一。“几何直观”通俗的话说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何直观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师生直观的理解数学,预测结果。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实际数
期刊
在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走进一年级一班的教室,协同活泼开朗的孩子们一起分发书本。分享新书时,我们发现数学书就像一本故事书般,又情节、有故事、有插图。每个例题都能成为一幅画卷。这可怎么办呀!  看内容,浅显易懂;看知识结构,好像孩子们在学前班都以涉猎。进入一年级,他们开始接触新的玩伴,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而对于我来讲,新教材又何尝不是一个新天地呢?  在努力教学三个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