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在三角形全等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几何直观”就是其中之一。“几何直观”通俗的话说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何直观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师生直观的理解数学,预测结果。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实际数学中体现“几何直观”呢?我认为用运动的观点进行教学是诠释几何直观教学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运动在三角形全等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判定三角形全等、应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常用到的知识点,所以在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是很关键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对学生而言很容易准确的找出来,难度不大,但对复杂的或者是有变化的图形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运用图形的“平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平移是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根据平移的性质,学生不难发现,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但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如(1)中△A1B1C1就是有△ABC沿着BC边向右平移得来的,学生就会想到:平移后的图形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进而得出AB与A1B1、BC与B1C 1、AC与A1C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A与∠A1;∠B与∠B1;∠C与∠C1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同样的,如图(2)中△ABC可以看作是△DEF沿着边EF向左平移得到的(或是说△DEF是有△ABC沿着边BC向右平移得到的),学生在(1)的基础上不难找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二、运用图形的“翻折”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翻折”是图形变化的又一种基本形式,“翻折”后的图形同样具备位置发生变化,但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的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翻折这一图形运动变化的理解还是存在困难的,表现在无法建立空间观念,这是受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的渗透“翻折”这一理念,要通过实际演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实践、体会,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翻折”这一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有直观形象逐步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图(3),左边的两个三角形就是有其中的一个图形沿着边AC翻折得到的,翻折后△ABC和△ADC的边AB和AD、BC和DC互相重合,∠B和∠D、∠BAC和∠DAC、∠BCA和∠DCA也互相重合,右边的两个三角形沿着边BC翻折,同样可以正确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这种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直观形象,且容易被学生理解。
  三、运用图形的“旋转”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旋转图形运动变化种类中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一种,要正确运用旋转来找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关键是让学生会找旋转中心,即图形是以哪一个点进行旋转变化的,如图(4),左边的图形可以看作是△AOB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后得到△COD的,学生理解了运动变化过程后,就很容易找到AO与CO、AB和CD、CO与AO是对应边,∠A与∠C、∠D与∠B、∠AOB与∠COD是对应角;右边的图形只要看成是△CBA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CED,就很容易找到对应边和对应角了。
  四、混合运用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在教学中,我们知道有些图形不能单纯的用某种运动变化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动变化得到新的图形的。如图(5),这是教科书上是一个常见的图形,我们就以图中的△AEB和△BDA为例,△AEB沿着边AB向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 的位置时,再以BC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才得到△BDA,只要明确两个图形是经过两次(平移→翻折)运动变化得到的,要找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就简单容易得多了。
  综上所述,图形可以帮助师生在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刻画和描述问题;图形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图形可以帮助表述、记忆一些结果;实际学习过程中一旦用图形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就有可能使这个问题变得直观、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图形给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养成一个画图的好习惯,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把握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把一些图形留在头脑中,对于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挺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是为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哪里来?就在我们的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创造性学习的收获。这就是我们的创新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那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是相当封闭的——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本本转,而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比前几年鲜活了许多——教学可以超越时空,教材可以为我所用,课程资源丰富不断。时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拓展是一节课的生命线,理想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或把生活之水和课外知识引人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引导学生就某一个学习内容发出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期刊
一、北京童谣对幼儿知识性的提高  北京童谣的语言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而且内容丰富。包含了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情感与道德内容,因此对于幼儿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1.动植物知识  北京童谣中有很多首都是在介绍植物、动物和大自然。给幼儿从小灌输热爱大自然的思想,让他们用自己的小眼睛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比如《喇叭花》:“喇叭花,爬篱笆,爬到高处吹喇叭。哒哒滴,滴哒哒。小孩,小孩,该起啦。”这首简单的童
期刊
语言是思维和社交的工具,作为幼儿园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和规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幼儿只有在真正学会了规范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与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教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规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如何规范  在上社会课《爱心小天使》时,小朋友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故事引导进入到爱心的殿堂,并且被充
期刊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如何授人以渔呢?这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但是,当我参加完昆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师培训,听了那么多名师的讲座后,便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是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呢?又应该怎么教呢?  课文教学“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教材安排中,每一组课文里都有两篇略读课文。其目  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扩大阅读量。在教学中,这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有些教师自以为不重要,一节课中蜻蜓点水就完事,而学生听起来也只知道些皮毛,真正的要点往往没有掌握。二是有些教师把它当做重点课文来教,花上了不该花的时间,事倍功半。如何使略读课文让教师教得轻松、放手、学生又乐于接受?这
期刊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德”之“社会公德”则是最起码道德准则。“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广泛地要求和规范着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成为我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公德意识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浸润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从内容、方法、情感、习惯等多方面渗透的过程。结
期刊
说到教育,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爱与耐心,很少会有人想到激情二字;但仔细观察周围成功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将教育作为了自己的事业而非职业。他们把自己对教育的激情带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富有激情,产生兴趣,能够自主的去学习、探究,从而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达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总是缺乏那种兴奋、乐趣甚至热情;同时也经常听到不少老师议论,现在的学
期刊
教育改革的根本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教会的是能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那么,除了提高课堂效率,还有什么方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文本对学生的影响。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这是广东人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美的赞颂啊!但在这众多的光环之下,我发现我只是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民教师。虽是平凡,但热爱祖国这块热土的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的三尺讲台。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