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环节,如果老师对于这一方法能够科学利用,将有助于大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而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出现提问内容不具有针对性、提问的方式较为单一,过于笼统,以及提问的解答缺乏科学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學实践中阻碍了提问这一教学形式实质作用的发挥,也没有切实提升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为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通过科学设置,提高课堂提问的水平,丰富提问内容,引领学生思考,以及重视提问回答的评价环节,引发学生多元化的深思等多种方式,能够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环节的效果,助力学生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分析与思考;作用
引言:
数学作为逻辑性与思维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考、积极参与课程的问题分析,才能够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与专注度都有一定限度,借助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积极有效地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时间不够长久的问题,同时这种环节与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逐渐学会模仿,将这种问题意识自主带入到他们将来的高阶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积极发挥出提问环节的作用,将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更为良好的助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环节的问题分析
(一)提问内容不具有针对性
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环节逐步成为了课堂上的必经阶段,体现在内容的设置上,常常是老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也仅仅就所学的知识点前后时间节点提出问题。但是实际上,问题的提出可以具有更为灵活的方式,提问的角度也可以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
例如,通常在学习各项公式或者定理时,老师比较偏向于直接将有关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极少去思考这些常常被视为“常识性”的知识是怎么得出的,而且又恰好是学生培养分析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的核心环节。
(二)提问的方式较为单一,过于笼统
这一方面主要具体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问题的设置无非是简单的判断正误、选择题、或者应用题的求解答。落实在具体的题目之中,则常常表现为直接对于某一项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即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要点的应用层面,而较大程度上忽略了知识要点的思考层面,这是其一。与此同时,如果老师想要向学生传达出某一种思考方式和思维方式,则需要在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上具有针对性的体现,尤其是当需要传达出某一种思维的方式或者判断的依据时,当下常用到的过于笼统的提问方式,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加强这种思维上的锻炼与培养的,也是老师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需要去积极思考和优化的重要层面。
(三)提问的解答缺乏科学的评价
评价方面,当下主要表现为评价内容的单一性,仅仅以答案的正确与否来作为对于一道题目的评价,进而给学生也带去了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错误学习方向。让学生们在其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理所应当地认为数学的学习在于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这一过程并不重要。需要认识到,这种误区对于学生在应试方面效果较为明显,但是一旦学生将来迈入了更为高阶的学习阶段,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方式将在根本上限制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利用提问环节的分析与思考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设置,提高课堂提问的水平
应当看到问题提出的灵活性,不仅仅体现在课前知识的引导与课后知识的巩固,同时在知识的学习中期,尤其是对于常见定理的课堂内容的传授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转变其思维。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立方体的体积时,课本的提问方式是采用比较法来引入体积的计算问题。在这一基础之上,老师就可以在比较的思维引入方式上加以创新,例如,补充新的体积计算引入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测立方体的体积。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同学提出利用水位的变化来测量体积,实验的变化有完全沉浸法,以及溢水法等,都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丰富提问内容,引领学生思考
提问的内容优化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思考。一方面,提出思维导向性的问题,常见的一道题目具有两种思维模式,而这两种思维模式得出的解答结果却不尽然一致,因此设问可以考虑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分析两种模式之下的异同,以及其中一种出现偏差的原因。以此来更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提出的问题需要切实符合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规律。小学是初级学习阶段,此阶段的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切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以及抵触情绪,因此问题的设置不宜过难,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进行科学的调整与改进。
(三)重视提问回答的评价环节,引发学生多元化的深思
提问环节的评价应当积极创新,最好能够辅助以兴趣化的教学场景设置问题,尤其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类、故事类等应用题型,通过创新题目的设置方式,来从形式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评价的结果上,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正确性,而且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考的过程,对于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与纠正,让学生不仅了解正确的思路,同样也能够知道自己的思路错误的原因,在将来遇到不同的题目时,能够及时对于自己的作答思路予以反思,这样便能够明显提升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能力。
结束语: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环节之一,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却常常沦为形式,进而未能切实发挥出提问的真正作用,也无法有所侧重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为此,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成长与学习规律来加强自己的课堂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发挥提问的引导与启发作用,加强学生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振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81.
[2]豆格吉.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72-7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分析与思考;作用
引言:
数学作为逻辑性与思维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考、积极参与课程的问题分析,才能够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与专注度都有一定限度,借助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积极有效地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时间不够长久的问题,同时这种环节与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逐渐学会模仿,将这种问题意识自主带入到他们将来的高阶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积极发挥出提问环节的作用,将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更为良好的助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环节的问题分析
(一)提问内容不具有针对性
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环节逐步成为了课堂上的必经阶段,体现在内容的设置上,常常是老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也仅仅就所学的知识点前后时间节点提出问题。但是实际上,问题的提出可以具有更为灵活的方式,提问的角度也可以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
例如,通常在学习各项公式或者定理时,老师比较偏向于直接将有关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极少去思考这些常常被视为“常识性”的知识是怎么得出的,而且又恰好是学生培养分析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的核心环节。
(二)提问的方式较为单一,过于笼统
这一方面主要具体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问题的设置无非是简单的判断正误、选择题、或者应用题的求解答。落实在具体的题目之中,则常常表现为直接对于某一项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即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要点的应用层面,而较大程度上忽略了知识要点的思考层面,这是其一。与此同时,如果老师想要向学生传达出某一种思考方式和思维方式,则需要在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上具有针对性的体现,尤其是当需要传达出某一种思维的方式或者判断的依据时,当下常用到的过于笼统的提问方式,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加强这种思维上的锻炼与培养的,也是老师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需要去积极思考和优化的重要层面。
(三)提问的解答缺乏科学的评价
评价方面,当下主要表现为评价内容的单一性,仅仅以答案的正确与否来作为对于一道题目的评价,进而给学生也带去了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错误学习方向。让学生们在其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理所应当地认为数学的学习在于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这一过程并不重要。需要认识到,这种误区对于学生在应试方面效果较为明显,但是一旦学生将来迈入了更为高阶的学习阶段,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方式将在根本上限制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利用提问环节的分析与思考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设置,提高课堂提问的水平
应当看到问题提出的灵活性,不仅仅体现在课前知识的引导与课后知识的巩固,同时在知识的学习中期,尤其是对于常见定理的课堂内容的传授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转变其思维。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立方体的体积时,课本的提问方式是采用比较法来引入体积的计算问题。在这一基础之上,老师就可以在比较的思维引入方式上加以创新,例如,补充新的体积计算引入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测立方体的体积。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同学提出利用水位的变化来测量体积,实验的变化有完全沉浸法,以及溢水法等,都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丰富提问内容,引领学生思考
提问的内容优化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思考。一方面,提出思维导向性的问题,常见的一道题目具有两种思维模式,而这两种思维模式得出的解答结果却不尽然一致,因此设问可以考虑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分析两种模式之下的异同,以及其中一种出现偏差的原因。以此来更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提出的问题需要切实符合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规律。小学是初级学习阶段,此阶段的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切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以及抵触情绪,因此问题的设置不宜过难,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进行科学的调整与改进。
(三)重视提问回答的评价环节,引发学生多元化的深思
提问环节的评价应当积极创新,最好能够辅助以兴趣化的教学场景设置问题,尤其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类、故事类等应用题型,通过创新题目的设置方式,来从形式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评价的结果上,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正确性,而且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考的过程,对于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与纠正,让学生不仅了解正确的思路,同样也能够知道自己的思路错误的原因,在将来遇到不同的题目时,能够及时对于自己的作答思路予以反思,这样便能够明显提升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能力。
结束语: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环节之一,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却常常沦为形式,进而未能切实发挥出提问的真正作用,也无法有所侧重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为此,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成长与学习规律来加强自己的课堂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发挥提问的引导与启发作用,加强学生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振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81.
[2]豆格吉.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