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能够深刻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特点的文化遗产。它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彰显民族本质的宝贵文化遗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问题:现代娱乐健身活动多元化的强烈冲击;群众普遍缺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代表继承人比例严重失衡;拳法、兵器等不断流失,世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变,过于单一;参与继承情况不容乐观等。因此,深入了解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全面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使保护措施更加精准,传承工作更加有效。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了努力。
关键词: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党的十九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结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地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基调,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基调伟大的复兴。中共中央总参谋部、国务院总参谋部印发《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结论》,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遗产开发”工作。
一、大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鲜明的民族地域性
在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众多,其中苗、土家族、瑶、侗、白、回等40多个民族小而广泛的散布于湘西大地上。不同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受生产水平低、村寨闭塞、文化氛围狭隘等影响,塑造了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地域性。例如,湘西苗族和土家族的踩高脚就是人们将两根木棍绑在脚上以增加身高,以便采摘野果或在雨中作为交通工具。它们也用于休闲活动传承至今。由于不同民族在政治、思想、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一项运动的风格、形式和技术也存在着显着的差距。可见,广泛的地域分布导致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
(二)浓郁的原始传承性
湘西少数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毛古斯舞、苗族武术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狩猎和征战;苗族鼓舞,上刀梯等来自农业和宗教;苗族八人秋源于婚姻和爱情,民间传说表现出很强的原创性。湘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集知识、技能、习惯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许多运动器材,如棒棒烟、三角叉、船等,本身就是一种工作工具和必需品。这种原始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有助于保存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传承发展至今。
(三)多元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湘西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湘西多民族、多山的地理环境、“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宗教信仰等因素,造就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多样性和民族性。反映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取向。
(四)健身娱乐性
湘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传承下去,其原因之一是它具有健身娱乐的标志。湘西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与生产、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健身、娱乐、兴趣得到充分发展。例如,苗族秋千,踢毽子、扭杆子、踩高脚、打陀螺等,人们在运动中享受着健康、力量和美丽的高度统一,达到健身和娱乐的目的。
二、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大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运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正在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湘西传统民族体育一直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明显的结果是,当地人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对“地方传统民族体育形式”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同质的文化环境。
(二)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矛盾的窘境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旅游业的繁荣,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交通便利,湘西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增多,村民价值观正在迅速变化。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信息化时代,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外出工作,换来现代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压力下,大部分传统文化被吸收和吞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不良后果之一是当地居民正在逐渐失去其民族传统,导致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强势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不断消解。
(三)现代体育对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
在体育领域,随着现代奥运会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代体育文化正逐渐主导世界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其强大的全球化发展势必会导致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和排斥,极大地压缩了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湘西传统民族体育在社会中失去了主导地位。
(四)传承断代对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制约
体育的非物质遗产主要是一种基于口口相传的家族传承机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滋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力量正在减弱,老继承人不断离世,而且新的继承人没有及时培养出来,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出去,很容易打破传统的传承链条,也就没有继承人了。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将不复存在。由此产生的传承缺陷威胁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
三、改善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效的对策
(一)政府社会加大对继承人支持力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继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和传播遗产信息;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他们开展培训、艺术品转让和交流等活动;支持他们参与社会福利活动;支持他们实施其他继承和交流活动的措施。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多为国家级及以下继承人。继承人经济压力大,政府补贴低,影响传承发展。政府应增加经济资助,减轻继承人继承文化遗产的经济压力。如果没有场所开展继承活动,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场所。相比之下,政府必须每年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传承情况进行评估,不仅要鼓励继承人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還要提高继承人自身的素质。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可以安排其员工到继承人所在村庄或偏远村庄旅游,邀请继承人到村外进行交流。继承人可以通过交流获得知识,个体劳动者可以对传统有深刻的理解,一种支持继承人在传承活动中发展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一举实现两个目标。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继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支持力度。 (二)融通多媒体资源,开展多样化传承活动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触网”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划时代战略。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为互联网的“微时代”,群体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范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要整合报刊、图书、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整合多媒体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不断提高宣传意识,提高公众的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传承我们精彩的传统文化。例如,通过比赛、训练、文化晚会等方式,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国家、民族、文化认同。
(三)多途径培养青年继承骨干队伍
继承人有继承和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在探访中了解到,大多数继承人都超过50岁,而且严重衰老。继承人有断层。这不仅要加强对继承人的保护,也要鼓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形成学校和社区的团队。在学校里,不仅学生要学传统体育,教师也要学传统文化体育。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现代体育并将传统体育融入课堂,以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教师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支持团队的一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学校传承,学生也可以将学到的传统文化带入家庭和社会。教育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现有继承人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新一代继承人,培养年轻继承人,为愿意学习和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提供一定的岗位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可以使继承人无后顾之忧的致力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发展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产业
湘西是苗族和土家族人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如四月八、六月六等;土家族土家年、舍巴日等;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支持下,旅游业如火如荼,特别是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发展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在湘西德夯的苗寨中,苗族舞蹈“不去苗寨,先听鼓声”是德夯最大的特色之一。上刀山、舞狮舞龙、武术等元素也正在逐渐加入其中。每逢苗族节庆,苗寨就热闹起来。新老朋友齐聚苗寨,共庆佳节。苗寨不仅风景秀丽,还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将传统体育融入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领略当地文化,还可以让游客参与互动,真正体验传统体育的魅力。游客将永远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将亲身参与到体育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中,这对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提高宣传效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不仅是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湘西旅游产业,更是建设属于体育非物质遗产的体育休闲小镇,结合湘西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将建设属于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休闲之都,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在传承中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文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展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保护,才是最恰当的“传承”方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现代社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围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内容进行改造,使其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创新在不放弃传统的情况下,融入新事物,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改变,使其更好地传承。例如,湘西苗族舞蹈在技法动作、技法风格、应用等方面具有创造性,苗族舞可以加入现代审美动作。将创造力融入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并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结语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然而,它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却令人堪忧,只能超越体育文化的主流。新时期,湘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通过提升、传承、转化、创新等方式延续和发扬光大,使其适应现代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献
[1]雷源洲,吴湘军.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3):84-87.
[2]李柏林,吴湘军.武陵山片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社会构建研究——以湘西侗族抢花炮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2):34-35.
[3]史媛媛,刘卫华.湘西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自媒体平台传播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4):85-89.
[4]刘少英,黄文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证考察——以湘西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4):33-39.
[5]夏晨晨.湘西州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06):62+64.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湘鄂渝黔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跟踪评估研究》(19BTY117)、2020年吉首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AHP-FCE的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社会效益评价研究》(20SKY93)
关键词: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党的十九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结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地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基调,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基调伟大的复兴。中共中央总参谋部、国务院总参谋部印发《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结论》,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遗产开发”工作。
一、大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鲜明的民族地域性
在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众多,其中苗、土家族、瑶、侗、白、回等40多个民族小而广泛的散布于湘西大地上。不同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受生产水平低、村寨闭塞、文化氛围狭隘等影响,塑造了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地域性。例如,湘西苗族和土家族的踩高脚就是人们将两根木棍绑在脚上以增加身高,以便采摘野果或在雨中作为交通工具。它们也用于休闲活动传承至今。由于不同民族在政治、思想、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一项运动的风格、形式和技术也存在着显着的差距。可见,广泛的地域分布导致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
(二)浓郁的原始传承性
湘西少数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毛古斯舞、苗族武术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狩猎和征战;苗族鼓舞,上刀梯等来自农业和宗教;苗族八人秋源于婚姻和爱情,民间传说表现出很强的原创性。湘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集知识、技能、习惯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许多运动器材,如棒棒烟、三角叉、船等,本身就是一种工作工具和必需品。这种原始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有助于保存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传承发展至今。
(三)多元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湘西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湘西多民族、多山的地理环境、“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宗教信仰等因素,造就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多样性和民族性。反映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取向。
(四)健身娱乐性
湘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传承下去,其原因之一是它具有健身娱乐的标志。湘西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与生产、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健身、娱乐、兴趣得到充分发展。例如,苗族秋千,踢毽子、扭杆子、踩高脚、打陀螺等,人们在运动中享受着健康、力量和美丽的高度统一,达到健身和娱乐的目的。
二、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大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运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正在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湘西传统民族体育一直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明显的结果是,当地人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对“地方传统民族体育形式”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同质的文化环境。
(二)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矛盾的窘境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旅游业的繁荣,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交通便利,湘西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增多,村民价值观正在迅速变化。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信息化时代,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外出工作,换来现代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压力下,大部分传统文化被吸收和吞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不良后果之一是当地居民正在逐渐失去其民族传统,导致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强势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不断消解。
(三)现代体育对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
在体育领域,随着现代奥运会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代体育文化正逐渐主导世界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其强大的全球化发展势必会导致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和排斥,极大地压缩了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湘西传统民族体育在社会中失去了主导地位。
(四)传承断代对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制约
体育的非物质遗产主要是一种基于口口相传的家族传承机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滋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力量正在减弱,老继承人不断离世,而且新的继承人没有及时培养出来,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出去,很容易打破传统的传承链条,也就没有继承人了。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将不复存在。由此产生的传承缺陷威胁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
三、改善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效的对策
(一)政府社会加大对继承人支持力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继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和传播遗产信息;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他们开展培训、艺术品转让和交流等活动;支持他们参与社会福利活动;支持他们实施其他继承和交流活动的措施。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多为国家级及以下继承人。继承人经济压力大,政府补贴低,影响传承发展。政府应增加经济资助,减轻继承人继承文化遗产的经济压力。如果没有场所开展继承活动,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场所。相比之下,政府必须每年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传承情况进行评估,不仅要鼓励继承人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還要提高继承人自身的素质。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可以安排其员工到继承人所在村庄或偏远村庄旅游,邀请继承人到村外进行交流。继承人可以通过交流获得知识,个体劳动者可以对传统有深刻的理解,一种支持继承人在传承活动中发展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一举实现两个目标。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继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支持力度。 (二)融通多媒体资源,开展多样化传承活动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触网”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划时代战略。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为互联网的“微时代”,群体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范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要整合报刊、图书、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整合多媒体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不断提高宣传意识,提高公众的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传承我们精彩的传统文化。例如,通过比赛、训练、文化晚会等方式,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国家、民族、文化认同。
(三)多途径培养青年继承骨干队伍
继承人有继承和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在探访中了解到,大多数继承人都超过50岁,而且严重衰老。继承人有断层。这不仅要加强对继承人的保护,也要鼓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形成学校和社区的团队。在学校里,不仅学生要学传统体育,教师也要学传统文化体育。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现代体育并将传统体育融入课堂,以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教师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支持团队的一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学校传承,学生也可以将学到的传统文化带入家庭和社会。教育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现有继承人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新一代继承人,培养年轻继承人,为愿意学习和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提供一定的岗位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可以使继承人无后顾之忧的致力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发展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产业
湘西是苗族和土家族人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如四月八、六月六等;土家族土家年、舍巴日等;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支持下,旅游业如火如荼,特别是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发展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在湘西德夯的苗寨中,苗族舞蹈“不去苗寨,先听鼓声”是德夯最大的特色之一。上刀山、舞狮舞龙、武术等元素也正在逐渐加入其中。每逢苗族节庆,苗寨就热闹起来。新老朋友齐聚苗寨,共庆佳节。苗寨不仅风景秀丽,还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将传统体育融入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领略当地文化,还可以让游客参与互动,真正体验传统体育的魅力。游客将永远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将亲身参与到体育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中,这对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提高宣传效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不仅是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湘西旅游产业,更是建设属于体育非物质遗产的体育休闲小镇,结合湘西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将建设属于湘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休闲之都,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在传承中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文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展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保护,才是最恰当的“传承”方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现代社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围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内容进行改造,使其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创新在不放弃传统的情况下,融入新事物,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改变,使其更好地传承。例如,湘西苗族舞蹈在技法动作、技法风格、应用等方面具有创造性,苗族舞可以加入现代审美动作。将创造力融入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并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结语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然而,它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却令人堪忧,只能超越体育文化的主流。新时期,湘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通过提升、传承、转化、创新等方式延续和发扬光大,使其适应现代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献
[1]雷源洲,吴湘军.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3):84-87.
[2]李柏林,吴湘军.武陵山片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社会构建研究——以湘西侗族抢花炮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2):34-35.
[3]史媛媛,刘卫华.湘西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自媒体平台传播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4):85-89.
[4]刘少英,黄文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证考察——以湘西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4):33-39.
[5]夏晨晨.湘西州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06):62+64.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湘鄂渝黔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跟踪评估研究》(19BTY117)、2020年吉首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AHP-FCE的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社会效益评价研究》(20SKY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