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即将来临,又一次的旅行就要开始了。
从儿子五周岁起,我们就开始了一家三口的假期 “自由行”——或自驾行感受家乡的山水之美,或背起行囊去陌生的城市,体验它的风情与民俗,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几年“自由行”的历练,让儿子自信满满,早就跃跃欲试,想独立安排一次旅游行程,2013年的暑假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记得当时儿子安排了去河南的旅行,其中有两个景点引起了我的好奇:小浪底水利枢纽和殷墟博物馆。我问他为什么安排了这么冷门的地方,他居然说得头头是道:七月上旬正是小浪底调沙的时间,想去感受一下调沙的壮观;殷墟博物馆有很多商代文物,而商代是我国最早的朝代之一,去那里应该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悠远与厚重。
听着儿子有板有眼的陈述,听着 “历史”啊,“厚重”啊,这样的词语从那喜欢品尝各地美食的小嘴唇中吐出来的时候,我真是一阵惊喜!那小小的脑袋里原来竟藏着这么多独到的想法与见解!
的确,多年的“亲子自由行” ,不仅让我们拥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而且行走中收获也是颇多的。
万里行路,边走边唱,趣闻趣事多多
现在的孩子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多,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次出游,儿子的见识在一点点增长,感悟在悄然增多。
我们曾在10月初去杭州,当时的杭州天气闷热。儿子虽然兴致勃勃但却一直是汗流浃背。当晚,我们住在附近的一座山上。温度却迥然不同,感觉甚是凉爽,甚至盖着薄被还被冻醒了。后来儿子学习“高处不胜寒”时,很自然的想起这件事,说原来那就是“高处不胜寒”啊!
这种来自旅行途中的经历让儿子在某个时刻或偶有一悟,或间有一得,都远非课堂、书本收获到的所能比拟。因为直接体验是一个人所有感官的集体感受,自然更深刻难忘。
万里行路,边走边尝,美食美味多多
每到一地,品味特色美食,對于酷爱美食的我们来说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享受。因为特产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能折射出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过后,儿子对于特色美食总能如数家珍,比如北京的东来顺涮羊肉、全聚德烤鸭,新疆的羊肉串和馕,苏州的大闸蟹和糯米藕……
那次去苏州,儿子一边吃着早就垂涎三尺的大闸蟹,一边问道:“妈妈,这里产大闸蟹,咱们那儿怎么没有啊?不过咱们那儿的大飞蟹也挺好吃的。”“是啊,为什么呢”,我不忙于回答,而是和儿子随意的聊起了地貌地理与特产的种种小故事,新疆的葡萄为什么可以做成葡萄干,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四川人为什么爱吃辣椒,内蒙古为什么多牛羊,然后我问儿子你知道苏州为什么盛产大闸蟹吗,于是,儿子在大闸蟹的美味中记住了苏州的湖泊多的特点。
万里行路,边走边转,感慨感受多多
旅行中我们发现,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多转多走,公交车和自行车是很好的选择。每到一地,我们都会带儿子坐坐当地的公交车,或者租辆自行车到处走走,感受城市的脉动,形成对其整体的印象;还一定会去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从而更深刻的感受这座城市的现在。
坐在苏州的公交车上,儿子突然惊呼了起来,“爸爸,你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公交站点,儿子用惊呼表达了他对这种难以言表的美的感慨!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去了拙政园,狮子林和沧浪亭,苏州小城的古色古香就悄然无声地在儿子小小的脑袋里弥散开来。从此“苏州园林”将不再是儿子课本上的一个段落,几幅图片了。
万里行路,边走边想,思考感悟多多
旅行中儿子就像语音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不断的有意识无意识地发问,我和孩子爸爸商定,尽量不做“知之先生”,直接给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让疑问作为一颗种子,通过儿子的独立思考,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曾在七月初去过漠河,回来后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和朋友们聊天:“这次出去太有意思了,出发之前咱们威海很热,妈妈说漠河冷,让我们带上长袖运动服,可爸爸和我都不听她的。到了这里,我和爸爸穿着短衣短裤瑟瑟发抖时,妈妈笑得可得意了。还有啊,这里的太阳也很特别,早晨3点左右就出来,晚上9点左右才下班,害得我睡的都很少”。儿子也问过我,“为什么漠河的太阳公公上班这么辛苦,漠河还比威海冷”,我说,“你想想,科学课上学过吗?要想不起来就查查电脑吧”。旅行回来后儿子通过翻阅课本和上网查资料,有板有眼地给我讲,我就鼓励他写下来。这篇文章作为综合实践小论文,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儿子在规划河南之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信息,也对这些景点地质地貌,植物植被、历史风情等做了详细的了解。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儿子把黄河调沙选址在小浪底和调沙时间选择在六月底七月初的原因讲得头头是道,旁边很多游客也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
看着儿子满脸掩饰不住的得意,我知道,下一次的行程准备,儿子会做的更好!
从儿子五周岁起,我们就开始了一家三口的假期 “自由行”——或自驾行感受家乡的山水之美,或背起行囊去陌生的城市,体验它的风情与民俗,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几年“自由行”的历练,让儿子自信满满,早就跃跃欲试,想独立安排一次旅游行程,2013年的暑假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记得当时儿子安排了去河南的旅行,其中有两个景点引起了我的好奇:小浪底水利枢纽和殷墟博物馆。我问他为什么安排了这么冷门的地方,他居然说得头头是道:七月上旬正是小浪底调沙的时间,想去感受一下调沙的壮观;殷墟博物馆有很多商代文物,而商代是我国最早的朝代之一,去那里应该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悠远与厚重。
听着儿子有板有眼的陈述,听着 “历史”啊,“厚重”啊,这样的词语从那喜欢品尝各地美食的小嘴唇中吐出来的时候,我真是一阵惊喜!那小小的脑袋里原来竟藏着这么多独到的想法与见解!
的确,多年的“亲子自由行” ,不仅让我们拥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而且行走中收获也是颇多的。
万里行路,边走边唱,趣闻趣事多多
现在的孩子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多,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次出游,儿子的见识在一点点增长,感悟在悄然增多。
我们曾在10月初去杭州,当时的杭州天气闷热。儿子虽然兴致勃勃但却一直是汗流浃背。当晚,我们住在附近的一座山上。温度却迥然不同,感觉甚是凉爽,甚至盖着薄被还被冻醒了。后来儿子学习“高处不胜寒”时,很自然的想起这件事,说原来那就是“高处不胜寒”啊!
这种来自旅行途中的经历让儿子在某个时刻或偶有一悟,或间有一得,都远非课堂、书本收获到的所能比拟。因为直接体验是一个人所有感官的集体感受,自然更深刻难忘。
万里行路,边走边尝,美食美味多多
每到一地,品味特色美食,對于酷爱美食的我们来说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享受。因为特产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能折射出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过后,儿子对于特色美食总能如数家珍,比如北京的东来顺涮羊肉、全聚德烤鸭,新疆的羊肉串和馕,苏州的大闸蟹和糯米藕……
那次去苏州,儿子一边吃着早就垂涎三尺的大闸蟹,一边问道:“妈妈,这里产大闸蟹,咱们那儿怎么没有啊?不过咱们那儿的大飞蟹也挺好吃的。”“是啊,为什么呢”,我不忙于回答,而是和儿子随意的聊起了地貌地理与特产的种种小故事,新疆的葡萄为什么可以做成葡萄干,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四川人为什么爱吃辣椒,内蒙古为什么多牛羊,然后我问儿子你知道苏州为什么盛产大闸蟹吗,于是,儿子在大闸蟹的美味中记住了苏州的湖泊多的特点。
万里行路,边走边转,感慨感受多多
旅行中我们发现,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多转多走,公交车和自行车是很好的选择。每到一地,我们都会带儿子坐坐当地的公交车,或者租辆自行车到处走走,感受城市的脉动,形成对其整体的印象;还一定会去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从而更深刻的感受这座城市的现在。
坐在苏州的公交车上,儿子突然惊呼了起来,“爸爸,你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公交站点,儿子用惊呼表达了他对这种难以言表的美的感慨!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去了拙政园,狮子林和沧浪亭,苏州小城的古色古香就悄然无声地在儿子小小的脑袋里弥散开来。从此“苏州园林”将不再是儿子课本上的一个段落,几幅图片了。
万里行路,边走边想,思考感悟多多
旅行中儿子就像语音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不断的有意识无意识地发问,我和孩子爸爸商定,尽量不做“知之先生”,直接给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让疑问作为一颗种子,通过儿子的独立思考,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曾在七月初去过漠河,回来后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和朋友们聊天:“这次出去太有意思了,出发之前咱们威海很热,妈妈说漠河冷,让我们带上长袖运动服,可爸爸和我都不听她的。到了这里,我和爸爸穿着短衣短裤瑟瑟发抖时,妈妈笑得可得意了。还有啊,这里的太阳也很特别,早晨3点左右就出来,晚上9点左右才下班,害得我睡的都很少”。儿子也问过我,“为什么漠河的太阳公公上班这么辛苦,漠河还比威海冷”,我说,“你想想,科学课上学过吗?要想不起来就查查电脑吧”。旅行回来后儿子通过翻阅课本和上网查资料,有板有眼地给我讲,我就鼓励他写下来。这篇文章作为综合实践小论文,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儿子在规划河南之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信息,也对这些景点地质地貌,植物植被、历史风情等做了详细的了解。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儿子把黄河调沙选址在小浪底和调沙时间选择在六月底七月初的原因讲得头头是道,旁边很多游客也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
看着儿子满脸掩饰不住的得意,我知道,下一次的行程准备,儿子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