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79-01
对于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他们学习时间最短的学科,在初中仅仅学了一年,很多学生都还没有来得及总结学习化学的方法,所以化学对他们来说是既新鲜又陌生的学科。如何在复习初中化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高中化学教学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对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究,现将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为了了解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如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用一份精心准备的初中化学综合试卷,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统一测试,然后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实实在在地摸清学生的底细。然后根据总结的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初中化学复习,时间是三个星期。待学生的基础知识补得差不多了,又精心准备第二次测验,内容和难度和第一次差不多,测试的时间一样,结果所教的三个班的平均分比第一次高出11分。这时可以开始上新课了。
对于刚刚从初中上到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高中化学的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是他们学习高中化学遇到的一道坎。如果这一章教学教师把握得好,学生将会拿到学习化学的一把金钥匙,会从此迷上化学;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讲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
高一第一章的内容有三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前面两部分内容很复杂,要想上好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的一个十字路口。教师上得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上得不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将遭到学生的怀疑,并且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这一节课的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步,将初中化学中出现的78个化学方程式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顺序把反应物印出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方程式,在上课时把答案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复习了初中的内容,又为学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做好铺垫,也为离子反应的教学准备了化学方程式,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可以教学生把这些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可谓一举三得。这样做虽然费时,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就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以氧化铜和氢气为例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强调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然后再从化合价的观点分析得出还原剂(H2)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氧化剂(CuO)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从+2价降到0价)被还原。让学生搞清楚这些后,再从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得出“升失氧,降得还”的结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上离子反应这节课,上新课前复习酸碱盐,因为酸碱盐涉及电离的知识。指出酸是指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是指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电离这个内容。而复习强酸、强碱这个内容能很自然地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酸。强酸的定义就是指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酸,而弱酸则指不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酸。这样就能使学生容易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本节还有一个内容是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即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如果教学时没有补充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针对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教学时应介绍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由于复习到位,这一节课效果明显,学生普遍可以接受,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避免了学生的“硬伤”,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章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找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
(责编 王学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79-01
对于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他们学习时间最短的学科,在初中仅仅学了一年,很多学生都还没有来得及总结学习化学的方法,所以化学对他们来说是既新鲜又陌生的学科。如何在复习初中化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高中化学教学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对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究,现将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为了了解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如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用一份精心准备的初中化学综合试卷,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统一测试,然后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实实在在地摸清学生的底细。然后根据总结的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初中化学复习,时间是三个星期。待学生的基础知识补得差不多了,又精心准备第二次测验,内容和难度和第一次差不多,测试的时间一样,结果所教的三个班的平均分比第一次高出11分。这时可以开始上新课了。
对于刚刚从初中上到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高中化学的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是他们学习高中化学遇到的一道坎。如果这一章教学教师把握得好,学生将会拿到学习化学的一把金钥匙,会从此迷上化学;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讲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
高一第一章的内容有三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前面两部分内容很复杂,要想上好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的一个十字路口。教师上得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上得不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将遭到学生的怀疑,并且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这一节课的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步,将初中化学中出现的78个化学方程式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顺序把反应物印出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方程式,在上课时把答案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复习了初中的内容,又为学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做好铺垫,也为离子反应的教学准备了化学方程式,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可以教学生把这些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可谓一举三得。这样做虽然费时,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就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以氧化铜和氢气为例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强调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然后再从化合价的观点分析得出还原剂(H2)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氧化剂(CuO)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从+2价降到0价)被还原。让学生搞清楚这些后,再从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得出“升失氧,降得还”的结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上离子反应这节课,上新课前复习酸碱盐,因为酸碱盐涉及电离的知识。指出酸是指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是指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电离这个内容。而复习强酸、强碱这个内容能很自然地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酸。强酸的定义就是指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酸,而弱酸则指不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酸。这样就能使学生容易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本节还有一个内容是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即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如果教学时没有补充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针对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教学时应介绍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由于复习到位,这一节课效果明显,学生普遍可以接受,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避免了学生的“硬伤”,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章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找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