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常在翻译中,多方面因素会对译文的产生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数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思想和解释系统始终存在于翻译之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内容和译文风格都会造成影响。了解翻译形态在翻译中的影响作用,可以更好地解读译文产生的各种表征。
【关键词】意识形态;翻译;影响;翻译文本;翻译内容;译文风格
一、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般包括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对意识形态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本文旨在翻译视角下探讨意识形态。香港学者庄柔玉认为:“翻译的意识形态,即翻译行为背后的思想和解释系统。”(庄柔玉,2000:123)这实际上就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深刻影响。安德烈·勒菲弗尔曾经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中提到:翻译必定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学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切反映原文的面貌。于是,他把翻译称为“重写”,而重写就是操纵。意识形态通常能通过译者影响到翻译行为。如果译者认同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那么就会以积极的姿态去选择翻译文本、确定翻译策略和译文风格等;如果译者不认同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可能就会在翻译委托人的强权下,消极地在主流意识形态所影响的范围内进行翻译。运用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论”来考察中西翻译史上的一些翻译现象,有助于我们将翻译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来进行研究。(许钧,2009:143)。作为跨文化语言交流的翻译活动,其本身就是向本土文化意识形态输人异域文化的意识形态,因此它更是逃避不了意识形态在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实际上都是为译者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发挥译者主体性进而影响译文产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对译本选择的影响
宏观上而言,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影响或左右着译者的对原文本的选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国内大部分选择的都是关于独自、自由的一些新文化文本,翻译苏联和欧美进步作家的作品,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契科夫、马克思等,美国的惠特曼等作家的作品。中国文坛出现出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百花争鸣,呈现出勃勃生机。50年代中苏处于“蜜月”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翻译苏俄作品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处于对立状态,所以受到抵触,特别是欧美现代作品当时被一并拒之门外。而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的政治、文化、经济处于一个闭锁、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时,翻译国外先进文化、文体的进程就处于停滞不前状态。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认识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滞后性,争先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涌现出向西方学习的热流。翻译国外优秀作品越来越多,而且涵盖了众多领域。这是意识形态对译本选择的重要影响作用的体现。
三、对译文内容影响
意识形态不但对原文本选择有重要影响,也对译文内容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在选择原文文本之后,面对原文文本所展现的文本意识世界时译者势必还会遭遇与自身所处的意识形态氛围不同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该何去何从?基本上不外乎两种解决途径:在译文中完全地忠实地加以保留&或在翻译过程中“或删或改”使译文文本符合译语意识形态!
四、对译文风格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通过译者在译文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意识形态不同,译文风格会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比如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美国翻译家华兹生都曾经翻译过中国的史学巨著《史记》,但是二者的翻译风格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杨宪益作为那个时候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着中国文人对中国的理解,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道德和文明的理想国度,在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和宗教方面都胜过西方,所以输出中国文化是其翻译《史记》的目的。就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推动下,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认为翻译时,不能做过多的解释,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与之相反的,二战后文化战略的施行,西方人普遍对异质文化持有傲慢态度,那是一个强者对弱者的独白时代。所以翻译过来的作品一定要服务于目的语读者,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华兹生翻译思想更自由,译者的主体发挥更大,一切旨在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者的意识形态不同,认识不同,最终得到的行文风格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结语
翻译并不是一种中性的、远离政治及意识形态斗争和利益冲突的纯粹的文字转换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话语再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话语中的改写、变形或再创造。(李霞,2003:67)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翻译。意识形态几乎对翻译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对对意识形态概念加以明确化,并且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文本中辨别出影响翻译的种种因素,才能真正把握翻译现象。
参考文献:
[1]Even-Zohar, Itamar. Polysystem Studies[M]. Tel Aviv: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 1990.
[2]董娜.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痕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李霞.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西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4]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张耀庭.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J],武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庄柔玉.用多元系统理论研究翻译的意识形态的局限[J].香港:翻译季刊,2000
【关键词】意识形态;翻译;影响;翻译文本;翻译内容;译文风格
一、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般包括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对意识形态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本文旨在翻译视角下探讨意识形态。香港学者庄柔玉认为:“翻译的意识形态,即翻译行为背后的思想和解释系统。”(庄柔玉,2000:123)这实际上就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深刻影响。安德烈·勒菲弗尔曾经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中提到:翻译必定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学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切反映原文的面貌。于是,他把翻译称为“重写”,而重写就是操纵。意识形态通常能通过译者影响到翻译行为。如果译者认同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那么就会以积极的姿态去选择翻译文本、确定翻译策略和译文风格等;如果译者不认同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可能就会在翻译委托人的强权下,消极地在主流意识形态所影响的范围内进行翻译。运用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论”来考察中西翻译史上的一些翻译现象,有助于我们将翻译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来进行研究。(许钧,2009:143)。作为跨文化语言交流的翻译活动,其本身就是向本土文化意识形态输人异域文化的意识形态,因此它更是逃避不了意识形态在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实际上都是为译者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发挥译者主体性进而影响译文产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对译本选择的影响
宏观上而言,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影响或左右着译者的对原文本的选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国内大部分选择的都是关于独自、自由的一些新文化文本,翻译苏联和欧美进步作家的作品,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契科夫、马克思等,美国的惠特曼等作家的作品。中国文坛出现出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百花争鸣,呈现出勃勃生机。50年代中苏处于“蜜月”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翻译苏俄作品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处于对立状态,所以受到抵触,特别是欧美现代作品当时被一并拒之门外。而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的政治、文化、经济处于一个闭锁、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时,翻译国外先进文化、文体的进程就处于停滞不前状态。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认识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滞后性,争先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涌现出向西方学习的热流。翻译国外优秀作品越来越多,而且涵盖了众多领域。这是意识形态对译本选择的重要影响作用的体现。
三、对译文内容影响
意识形态不但对原文本选择有重要影响,也对译文内容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在选择原文文本之后,面对原文文本所展现的文本意识世界时译者势必还会遭遇与自身所处的意识形态氛围不同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该何去何从?基本上不外乎两种解决途径:在译文中完全地忠实地加以保留&或在翻译过程中“或删或改”使译文文本符合译语意识形态!
四、对译文风格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通过译者在译文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意识形态不同,译文风格会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比如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美国翻译家华兹生都曾经翻译过中国的史学巨著《史记》,但是二者的翻译风格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杨宪益作为那个时候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着中国文人对中国的理解,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道德和文明的理想国度,在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和宗教方面都胜过西方,所以输出中国文化是其翻译《史记》的目的。就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推动下,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认为翻译时,不能做过多的解释,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与之相反的,二战后文化战略的施行,西方人普遍对异质文化持有傲慢态度,那是一个强者对弱者的独白时代。所以翻译过来的作品一定要服务于目的语读者,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华兹生翻译思想更自由,译者的主体发挥更大,一切旨在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者的意识形态不同,认识不同,最终得到的行文风格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结语
翻译并不是一种中性的、远离政治及意识形态斗争和利益冲突的纯粹的文字转换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话语再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话语中的改写、变形或再创造。(李霞,2003:67)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翻译。意识形态几乎对翻译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对对意识形态概念加以明确化,并且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文本中辨别出影响翻译的种种因素,才能真正把握翻译现象。
参考文献:
[1]Even-Zohar, Itamar. Polysystem Studies[M]. Tel Aviv: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 1990.
[2]董娜.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痕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李霞.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西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4]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张耀庭.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J],武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庄柔玉.用多元系统理论研究翻译的意识形态的局限[J].香港:翻译季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