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着消化、巩固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作用。用好教科书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能通过教科书的练习题训练,提升数学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练习
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教材,研究练习题的配备是一项必须且重要的工作:推敲练习题的设计意图,把握练习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或补充,达到针对性的教学要求。一般来说,教材的练习主要有几种:基本练习、(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设计的)准备性练习、(为导入新课或讲解新知识而组织的练习)单一性练习、(主要作用巩固当前新授的知识)综合性练习、(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对比练习、(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发展性练习、(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变式练习、(明確知识内涵,揭开知识本质)开放性练习(多方面开阔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多思维贴近实际)。
针对以上的练习形式,选择性地分析接触过的或设计过的练习,这些练习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技能起到不同作用。
二年级下册练一练第7页“开放题”:想一个可以用“10÷4=2…2”解决的问题,和同伴说一说。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说出的问题情境可以列出此算式即可。条件和结果不唯一,开阔学生的思路,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实质。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不同在于,逆向地由算式出发,举出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能根据算式举例说明对算式有深度理解的体现。
练一练第5页最后一改错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用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33÷4=7(个)…5(根)
33÷4=8(根)…1(根)
通过改正常见错误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余数、余数和除数关系及有余数除法“单位”的体会。帮助学生克服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余数比除数大、写错单位。
练习它不是例题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例题知识的机械模仿,而是继续巩固新知识。继续感知数学对象,进一步丰富感性知识。以丰富的具体素材为基础,提供继续感知的机会。
通过变式,把例题的思想方法向纵横扩展,引导认知的深度宽度。例题一般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思想,这些知识思想在练习中重复、灵活、变式使用,知识有所延伸,思想有所发展。
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中,可以把教材练习变换成,具有现实生活特色的发展性练习内容,将学生的认识经验和练习相结合互动,和信息相交融。
你能算出小明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看了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安排?
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还能让熟悉“零花钱”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作用。
课前铺垫练习,利于巩固。布鲁纳认为,复习旧知助于知识的迁移,明确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之前,下题“最大能填几”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不断试商的方法,更快更好衔接。
4×( )﹤17 6×( )﹤25 ( )×8﹤38
6×( )﹤25 ( )×7﹤62 9×( )﹤57
以下这个表格的问题情境,其实还未教学“有余数除法”学生已经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懂得计算,只不过还是具体思维的,未理解余数本质意义,抽象形式还未形成。但是有了除法知识这个铺垫,利于揭示余数的学习。
会贯通,便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再比如:在钟面上。6点钟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角,度数是( )。结合钟面的知识和角的分类。
在薄弱的知识点,可以进行专项的练习。如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其实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大致相同。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和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处理,可是设计如下:根据276×17=4692,确定下面各题积的小数点位置。27.6×17,
2.76×17,0.276×17,276×1.7,276×0.17,
276×0.017…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填充。
一种药水用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置而成。要配置这药水202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一种药水用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置而成。要用2020千克水配置这药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使相似的技能得到精确分化,提高对于知识的辨别程度。
二年级上册有这样一个练习:帽子12元,手套4元,袜子3元,鞋子24元。“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出示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二年级学生学完两位数加减(不退位不进位)和乘除法(口诀内)后出示的一道练习题。学生可以自由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利于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灵活运用,多角度发展思维。
以上只是部分数学练习种类,它是形成和发展运算技能和解题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师在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性
明确小学生的练习目的和具体要求,形成内部动因,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只有心理上有了目的定势,才能集中注意力,在反复练习中形成技能。
2.理解性
在练习过程中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联想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因此在在对每次练习的时候都必须是理解的。
3.循序渐进性
练习应遵循循序渐进地螺旋式过程,因为这是由初级阶段向熟练阶段发展的上升过程。从整体来讲要经过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系统练习的系统过程。基本练习部分就应由多渐少,发展、综合性练习逐步增多的坡度。
4.针对性
当然在学生练习中往往因为某一个关键环节没有及时得到强化而无形成技能,需教师针对性设计和组织相关练习专项突破。
总的来说,技能通过练习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懂-用-熟-巧”。刚开始进步快,但是在初级阶段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所以它存在反复,起伏,螺旋上升状态。一般新授课结束,我们采取“基本练习-专项练习-变式练习-发展与综合练习。”进行一定数量的巩固,最后在综合练习中引向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利于达到解题技能熟练运用阶段。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6月
[2]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法.中国财经经济出版出版社,2011年8月
[3]2013版《教师教学用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练习
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教材,研究练习题的配备是一项必须且重要的工作:推敲练习题的设计意图,把握练习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或补充,达到针对性的教学要求。一般来说,教材的练习主要有几种:基本练习、(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设计的)准备性练习、(为导入新课或讲解新知识而组织的练习)单一性练习、(主要作用巩固当前新授的知识)综合性练习、(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对比练习、(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发展性练习、(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变式练习、(明確知识内涵,揭开知识本质)开放性练习(多方面开阔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多思维贴近实际)。
针对以上的练习形式,选择性地分析接触过的或设计过的练习,这些练习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技能起到不同作用。
二年级下册练一练第7页“开放题”:想一个可以用“10÷4=2…2”解决的问题,和同伴说一说。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说出的问题情境可以列出此算式即可。条件和结果不唯一,开阔学生的思路,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实质。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不同在于,逆向地由算式出发,举出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能根据算式举例说明对算式有深度理解的体现。
练一练第5页最后一改错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用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33÷4=7(个)…5(根)
33÷4=8(根)…1(根)
通过改正常见错误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余数、余数和除数关系及有余数除法“单位”的体会。帮助学生克服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余数比除数大、写错单位。
练习它不是例题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例题知识的机械模仿,而是继续巩固新知识。继续感知数学对象,进一步丰富感性知识。以丰富的具体素材为基础,提供继续感知的机会。
通过变式,把例题的思想方法向纵横扩展,引导认知的深度宽度。例题一般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思想,这些知识思想在练习中重复、灵活、变式使用,知识有所延伸,思想有所发展。
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中,可以把教材练习变换成,具有现实生活特色的发展性练习内容,将学生的认识经验和练习相结合互动,和信息相交融。
你能算出小明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看了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安排?
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还能让熟悉“零花钱”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作用。
课前铺垫练习,利于巩固。布鲁纳认为,复习旧知助于知识的迁移,明确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之前,下题“最大能填几”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不断试商的方法,更快更好衔接。
4×( )﹤17 6×( )﹤25 ( )×8﹤38
6×( )﹤25 ( )×7﹤62 9×( )﹤57
以下这个表格的问题情境,其实还未教学“有余数除法”学生已经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懂得计算,只不过还是具体思维的,未理解余数本质意义,抽象形式还未形成。但是有了除法知识这个铺垫,利于揭示余数的学习。
会贯通,便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再比如:在钟面上。6点钟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角,度数是( )。结合钟面的知识和角的分类。
在薄弱的知识点,可以进行专项的练习。如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其实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大致相同。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和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处理,可是设计如下:根据276×17=4692,确定下面各题积的小数点位置。27.6×17,
2.76×17,0.276×17,276×1.7,276×0.17,
276×0.017…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填充。
一种药水用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置而成。要配置这药水202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一种药水用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置而成。要用2020千克水配置这药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使相似的技能得到精确分化,提高对于知识的辨别程度。
二年级上册有这样一个练习:帽子12元,手套4元,袜子3元,鞋子24元。“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出示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二年级学生学完两位数加减(不退位不进位)和乘除法(口诀内)后出示的一道练习题。学生可以自由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利于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灵活运用,多角度发展思维。
以上只是部分数学练习种类,它是形成和发展运算技能和解题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师在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性
明确小学生的练习目的和具体要求,形成内部动因,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只有心理上有了目的定势,才能集中注意力,在反复练习中形成技能。
2.理解性
在练习过程中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联想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因此在在对每次练习的时候都必须是理解的。
3.循序渐进性
练习应遵循循序渐进地螺旋式过程,因为这是由初级阶段向熟练阶段发展的上升过程。从整体来讲要经过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系统练习的系统过程。基本练习部分就应由多渐少,发展、综合性练习逐步增多的坡度。
4.针对性
当然在学生练习中往往因为某一个关键环节没有及时得到强化而无形成技能,需教师针对性设计和组织相关练习专项突破。
总的来说,技能通过练习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懂-用-熟-巧”。刚开始进步快,但是在初级阶段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所以它存在反复,起伏,螺旋上升状态。一般新授课结束,我们采取“基本练习-专项练习-变式练习-发展与综合练习。”进行一定数量的巩固,最后在综合练习中引向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利于达到解题技能熟练运用阶段。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6月
[2]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法.中国财经经济出版出版社,2011年8月
[3]2013版《教师教学用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