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是吃大闸蟹的季节。如今的大闸蟹,不仅成为月饼式的节日礼品,更是漂洋过海,入侵美国、德国、英国的河流,简直是泛滥成灾。不过,为什么在国内卖的超贵的大闸蟹,在国外就没人吃了呢?
“百年移民,一朝回归”
1912年,一位渔夫在德国北部的河畔发现一只长着毛茸茸爪子的小家伙,他把这个怪头怪脑的家伙送往当地博物馆。这便是欧洲的第一只大闸蟹了。此后,大闸蟹在欧洲迅速蔓延,占领了奥德河、易北河、维斯瓦河和莱茵河等。在荷兰的一个海洋研究所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位生物学博士于1937年所写的一篇关于大闸蟹的论文。不仅是欧洲,美洲很快也“沦陷”了,大闸蟹于1965年在底特律河被发现。1997年,美国旧金山地区大水形成大片沼泽,大闸蟹开始大量繁殖,甚至一度堵塞了旧金山河口闸门。
不过,身为河蟹的大闸蟹,是如何飘洋过海,抵达万里之外的呢?这还要从一百多年前清朝五口通商时期说起。那时长江口黄埔江一带的港口停泊着来自欧洲的商船,将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运到欧洲。这些商船的压舱水,直接抽的黄浦江的水,大闸蟹的卵和蟹苗也就跟着上了船。商船到达欧洲之后又排出了压舱水,大闸蟹也就“放生”了,开始在欧洲乃至美洲繁衍生息。
因为有这段历史,所以2014年德国大闸蟹在网上开始团购时,商家甚至打出了“百年移民,一朝回归”的口号,赚得了无数眼球。再加上德国大闸蟹全是野生,肉质纯美,百年来没有经过杂交,都是纯种的长江中华绒螯蟹。所以短短3天就卖了20万只。
为什么要花了百年时间才能回归呢?主要是引进这些“移民”的大闸蟹颇费周折。因为德国大闸蟹要顺利出关必须拿到检验检疫合格证,而且在德国对于经营资质的要求异常严格。但是那些大型水产公司却没有兴趣合作,因为德国人力成本高且没有专门捕蟹的人员。久经周折,商家才找到稳定的合作伙伴,最终促成这一“美事”。
不过,这一“美事”最终证明是个骗局。有人根据这个商家的微博里提供的照片和地址,去了他德国的那家公司,询问了公司的负责人发现,当地根本没能力提供这么多大闸蟹。而号称搞定了检验检疫合格证的商家,最后还是宣布因为海关检疫的问题,取消了这次团购活动。
外国的大闸蟹爬不进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闸蟹必须要是活的。但只要是活的动植物,身上就必然有外来物种,所以要警惕再警惕。而过海关这个过程,也需要三四天。运到消费者手里还要一两天。大闸蟹经得起这么折腾吗?要知道,死蟹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蟹毒碱,万万不能吃。
大闸蟹国外遇冷
中国人想方设法把大闸蟹运回来,是因为外国人根本不吃大闸蟹。
不吃大闸蟹的原因很简单:要吃蟹,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淡水蟹个头不大,也有寄生虫,但海蟹就完全没这个问题了。像帝王蟹、黄道蟹,一般都是几公斤一个的个头,一年几万吨起的捕获量,完全够吃,而且好吃。比如他们最为青睐的黄道蟹,个头大,肉又足,不仅细嫩,还有一股淡淡的坚果味。而且产卵量大,光蟹黄就能挖小半碗。
在国外,因为没有人类这个“天敌”,大闸蟹们活得相当滋润,数量就开始膨胀了。这就轮到人类开始头疼了。大闸蟹不仅善挖洞穴、破坏水坝,还会毁坏捕鱼工具,防不胜防。但要对付大闸蟹,什么办法都不好用。美国人想用化学药剂杀掉大闸蟹,结果河里的原生物种死了不少,大闸蟹倒是没事;英国人就用笨办法,老老实实用网捕,结果捕上来的除了螃蟹,还有一种濒临灭绝的河鳗。为了保护河鳗,只能让大闸蟹继续“逍遥法外”。
最后的办法,还是只有号召大家来吃大闸蟹。但怎么吃是个问题。为此,一个英国专栏作家专门去请教了一家中餐馆的经理,要到了中餐大闸蟹的菜谱——吃大闸蟹最好的方式,是蒸20分钟,然后配上新鲜的姜和醋。吃完后喝杯热姜茶,调和阴阳。因为根据中医的理论,大闸蟹是寒性的。
这个作家听得简直一头雾水。他又去找了伦敦一家海鲜餐馆的主厨。这个主厨从来没听说过大闸蟹,他想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用它们来做菜,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做汤。
于是,一道西式的大闸蟹料理就被发明出来。彻底清洗大闸蟹后,让它肚皮朝天,从中间切成两半。然后用一只大锅,放入橄榄油、洋葱、大蒜和茴香,用小火加热几分钟出汁,然后放入螃蟹、番茄浓汤,再把螃蟹的腿、钳子都打碎。慢炖一个小时之后,就可以上桌了。
为了让这道料理更具神秘的东方色彩,上桌还要加入泰式鱼酱调味,再放点胡椒粉,当然还可以倒一点白兰地。吃的时候,建议搭配胡椒味大蒜酱和外酥内软的欧式面包。
这个大闸蟹食谱,被这个作家写在了《独立报》上发表的大闸蟹试吃指南里。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篇精心创作的文章在该报纸的网站上居然是零阅读,英国人根本不感兴趣。
如果开一点脑洞,当年的袁枚看到这个英国人的食谱,肯定要吐血。作为美食家的袁枚,欣赏的是大闸蟹“不加盐醋而五味全”。所以他给出的食谱是:“蟹亦独食,不可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为妙。”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依旧是大闸蟹的主流吃法。
“百年移民,一朝回归”
1912年,一位渔夫在德国北部的河畔发现一只长着毛茸茸爪子的小家伙,他把这个怪头怪脑的家伙送往当地博物馆。这便是欧洲的第一只大闸蟹了。此后,大闸蟹在欧洲迅速蔓延,占领了奥德河、易北河、维斯瓦河和莱茵河等。在荷兰的一个海洋研究所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位生物学博士于1937年所写的一篇关于大闸蟹的论文。不仅是欧洲,美洲很快也“沦陷”了,大闸蟹于1965年在底特律河被发现。1997年,美国旧金山地区大水形成大片沼泽,大闸蟹开始大量繁殖,甚至一度堵塞了旧金山河口闸门。
不过,身为河蟹的大闸蟹,是如何飘洋过海,抵达万里之外的呢?这还要从一百多年前清朝五口通商时期说起。那时长江口黄埔江一带的港口停泊着来自欧洲的商船,将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运到欧洲。这些商船的压舱水,直接抽的黄浦江的水,大闸蟹的卵和蟹苗也就跟着上了船。商船到达欧洲之后又排出了压舱水,大闸蟹也就“放生”了,开始在欧洲乃至美洲繁衍生息。
因为有这段历史,所以2014年德国大闸蟹在网上开始团购时,商家甚至打出了“百年移民,一朝回归”的口号,赚得了无数眼球。再加上德国大闸蟹全是野生,肉质纯美,百年来没有经过杂交,都是纯种的长江中华绒螯蟹。所以短短3天就卖了20万只。
为什么要花了百年时间才能回归呢?主要是引进这些“移民”的大闸蟹颇费周折。因为德国大闸蟹要顺利出关必须拿到检验检疫合格证,而且在德国对于经营资质的要求异常严格。但是那些大型水产公司却没有兴趣合作,因为德国人力成本高且没有专门捕蟹的人员。久经周折,商家才找到稳定的合作伙伴,最终促成这一“美事”。
不过,这一“美事”最终证明是个骗局。有人根据这个商家的微博里提供的照片和地址,去了他德国的那家公司,询问了公司的负责人发现,当地根本没能力提供这么多大闸蟹。而号称搞定了检验检疫合格证的商家,最后还是宣布因为海关检疫的问题,取消了这次团购活动。
外国的大闸蟹爬不进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闸蟹必须要是活的。但只要是活的动植物,身上就必然有外来物种,所以要警惕再警惕。而过海关这个过程,也需要三四天。运到消费者手里还要一两天。大闸蟹经得起这么折腾吗?要知道,死蟹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蟹毒碱,万万不能吃。
大闸蟹国外遇冷
中国人想方设法把大闸蟹运回来,是因为外国人根本不吃大闸蟹。
不吃大闸蟹的原因很简单:要吃蟹,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淡水蟹个头不大,也有寄生虫,但海蟹就完全没这个问题了。像帝王蟹、黄道蟹,一般都是几公斤一个的个头,一年几万吨起的捕获量,完全够吃,而且好吃。比如他们最为青睐的黄道蟹,个头大,肉又足,不仅细嫩,还有一股淡淡的坚果味。而且产卵量大,光蟹黄就能挖小半碗。
在国外,因为没有人类这个“天敌”,大闸蟹们活得相当滋润,数量就开始膨胀了。这就轮到人类开始头疼了。大闸蟹不仅善挖洞穴、破坏水坝,还会毁坏捕鱼工具,防不胜防。但要对付大闸蟹,什么办法都不好用。美国人想用化学药剂杀掉大闸蟹,结果河里的原生物种死了不少,大闸蟹倒是没事;英国人就用笨办法,老老实实用网捕,结果捕上来的除了螃蟹,还有一种濒临灭绝的河鳗。为了保护河鳗,只能让大闸蟹继续“逍遥法外”。
最后的办法,还是只有号召大家来吃大闸蟹。但怎么吃是个问题。为此,一个英国专栏作家专门去请教了一家中餐馆的经理,要到了中餐大闸蟹的菜谱——吃大闸蟹最好的方式,是蒸20分钟,然后配上新鲜的姜和醋。吃完后喝杯热姜茶,调和阴阳。因为根据中医的理论,大闸蟹是寒性的。
这个作家听得简直一头雾水。他又去找了伦敦一家海鲜餐馆的主厨。这个主厨从来没听说过大闸蟹,他想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用它们来做菜,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做汤。
于是,一道西式的大闸蟹料理就被发明出来。彻底清洗大闸蟹后,让它肚皮朝天,从中间切成两半。然后用一只大锅,放入橄榄油、洋葱、大蒜和茴香,用小火加热几分钟出汁,然后放入螃蟹、番茄浓汤,再把螃蟹的腿、钳子都打碎。慢炖一个小时之后,就可以上桌了。
为了让这道料理更具神秘的东方色彩,上桌还要加入泰式鱼酱调味,再放点胡椒粉,当然还可以倒一点白兰地。吃的时候,建议搭配胡椒味大蒜酱和外酥内软的欧式面包。
这个大闸蟹食谱,被这个作家写在了《独立报》上发表的大闸蟹试吃指南里。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篇精心创作的文章在该报纸的网站上居然是零阅读,英国人根本不感兴趣。
如果开一点脑洞,当年的袁枚看到这个英国人的食谱,肯定要吐血。作为美食家的袁枚,欣赏的是大闸蟹“不加盐醋而五味全”。所以他给出的食谱是:“蟹亦独食,不可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为妙。”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依旧是大闸蟹的主流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