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停,雨住,遮阳棚上有滴滴答答水声。楼下的玉兰花洁白,圆润,像田田荷叶中亭立的白莲,香气很浓,飘进屋来一阵清香。忽地窗外传来乐器的吹奏声。
  而此时,花香清幽,乐声悠扬,城市的夜灯火明亮,岁月安稳而静美。
  老周在客厅与书房之间忙个不停,他也听到了窗外的乐声,站我身边问:“这人笛子吹得好呀!你以前也吹笛,你的笛子现在在哪里?”我猛然一惊,我的笛子呢?若不是他提起,我都忘了以前学过吹笛。
  我们是护理班,全女生,且大部分是城里人。偏偏我们寝室八个人,只有一个是城里的。农村来的姑娘们学习格外努力,自卑心理吧,一个劲地发奋,想用成绩获得心理上的骄傲和行为上的冷艳。
  图书馆后面有座山,山上树木葱茏,小路弯弯曲曲隐没林间,幽静优美。没课的时候我与书培约了去山里练笛。我俩去得林中,取出笛,她吹我听,我吹她教,好不自在。可是,没过一会儿,有男女牵手搂腰经过。我俩只得转过身,朝着另一个方向,然另一个方向的树下也有男女搂抱。于是四围不停更换,都觉得难为情。毕竟我们是初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校园的中专生,除了我们班,其余都是大学生。这回不是他们介意我们在此吹笛,而是我们介意我们在此吹笛,红着脸收起笛跑出山。
  在有月光的晚上,或者雨天正好无课,书培就会拿着笛依在窗前,悠悠地吹,窗外进来的风轻轻吹拂她的长发,那样子真是好看极了。她在学习时,眼睛里流露出思索,让人不敢随便打扰,仿佛“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她在吹笛时,眼睛里流露出忧郁,让人不由得跟着她沉郁。若是雨天,天色阴沉,再听她吹奏《在水一方》,那笛音入情入景,听者的心与情就那么丝丝缕缕地在笛音里缠绵。我下定决心要学会吹笛。
  周日,我俩约了去湘江河边练笛,避开繁华的城市,拣人烟稀少的河段。夏日的下午,阳光灿烂,岸上杨柳堆绿,柳丝如帘,河中的水清浅平静。我俩尽情地吹,放肆地练,兴尽时已快黄昏。躺沙滩上歇息,看天空湛蓝,白云悠悠,渐渐地,就看到了天空变成橘红,坐起身来,再看河水,眼前的一幕惊得我俩目瞪口呆——一江的橘红,一江的闪闪金光——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煙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虽然季节不同,但是景色完全相同,李清照当时是不是对着这样的一江水诗兴乍起呢?我和书培一边吟诵,一边欢跳。看到河岸的柳,飞奔过去,折柳枝做成草环,一人一个,戴在头上,迎着江水中的夕阳欢欢喜喜回学校。路上遇见几个帅气的男孩,他们竟朝着我俩吹口哨。
  学校不远处有个集市,里面多是衣服和零食的摊位,不过,偶尔也有挑担卖货的。有次经过,遇上挑担卖笛的,笛是竹制的,有长笛短笛,长笛五块,短笛三块。卖笛的是衡山人,书培是衡东人,衡山话与衡东话话音一样,老乡见老乡格外亲切,书培与他一顿叽里咕噜交谈,最后竟用三块钱买到一根长笛,外送我们一盒笛膜。
  我们班是这所大学为了附属的两家医院特别培养的护士,所以毕业后大部分同学分配到附属医院,我却阴差阳错分配到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很简单,只需执行注射与基础护理,时间剩余下来,我吹笛的时候更多。窗外是铁路,铁路后面是青山,在山与铁路之间有一棵泡桐树,我斜倚窗旁吹笛。在我的笛音中,泡桐树发芽,泡桐树变绿,泡桐树开花,泡桐树落尽最后一片叶子,剩下光秃秃的黑色枝丫。
  我每次吹笛,第一首总会是《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生活给的道路真是又远又长,像那坚硬的冷漠的火车轨道。火车“哐咚、哐咚”带风而来,声音之震撼,墙壁、地板、窗户皆因此而颤抖,更别说铁路旁的小草和夹竹桃。夹竹桃是小镇里最美的风景,红色的花朵,娇艳而温柔。像夹竹桃花一样,我的心也慢慢有了温柔,在这座灰蒙蒙的小镇,我有了新朋友。
  老周说,他第一次看见我,是我去派出所落户口。浅绿色高腰夹克衫,黑色灯笼裤,走起路来连蹦带跳。我前脚离开派出所,他后脚就去查看我的落户单位,当晚就去了我们宿舍楼,在我同事的宿舍里闲聊。没有街道,没有公园,没有电影院,到了晚上,年轻人就聚集在一起闲聊。他坐在同事的宿舍里,认真听我的笛音,直到笛音停止才离去。
  他是警校毕业,阴差阳错分配到乡镇,比我早一年。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基本上没有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会分配到乡镇。我们就这么认识,结婚。他在意我吹笛,又好像不在意我吹笛。结婚以后,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磨难。那些磨难,比“无奈前有险滩”还要险恶。到如今,我们结婚已快三十年,老周竟然还记得我会吹笛。可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吹笛了,连那根珍爱的长笛也不知遗落何处。
  经老周这么一问,我突然想起我的长笛,却怎么也想不起长笛是在什么时候被遗弃。
  老周问完又去看电视,我喊住他,“你再听听,这人吹的是笛吗?”他仔细再听,疑惑了,“以前你吹笛好像也是这个声音。”
  风停,雨住,初夏的夜冷暖适宜,幽幽的花香里配上远远飘来的音乐,人间天上。清少纳言说:“笙在月亮很亮的晚上,在车上什么地方听见吹着,是很有意思的事。”此刻的笛音也是很有意思,不过,它不是笛,是——葫芦丝。
  —— 音乐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乐声经过雨后湿漉漉的空气,经过清幽的花香,经过远远的距离,到我们听见时,就如同月光下的凤尾竹,影影绰绰,曼妙而虚幻。
其他文献
那个炎热的午后,先是狂风大作,接着大雨倾盆。  姐姐班级有活动撑着伞早早走了,谁知等到快打预备铃,雨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我急得直嚷嚷,抱怨姐姐自私霸道。父亲把油布伞拿给我,我嫌笨旧,一把推开,父亲着急忙慌找来一块塑料布让我披上,我哭着大叫:“难看死了,不要!”已經来不及了,我抓起书包冲进雨中。  泪和雨在脸上交汇,怒和怨在心里吼叫,哪里积水越多我越往哪里跑,而且使劲去跺那一凹凹有些混浊的雨水。父亲
期刊
中午时分,有人敲门。  开门看到是老先生,很意外。  很久没有和老先生联系。偶尔能在街上看到他,目光对上了,也就点个头而已。前些时日在大卖场面对面地碰上了,寒暄了几句,感觉他言谈举止迟钝了许多。毕竟,岁月不饶人。  开门请他进来。他扬了扬手里提着的一只黑色塑料袋,就是那种可降解的垃圾袋,说:“给你看一样东西。”我知道,一定是要给我看旧瓷器。老先生是搞考古的,一辈子东奔西跑,和出土文物打交道。前几年
期刊
爷爷有两个妹妹,作为爷爷的孙女,我便有了两个姑奶奶。一个是大姑奶,一个是二姑奶。  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的曾祖父带着一家人进城时,大姑奶和二姑奶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进了城,顺势就嫁给了城里人。大姑奶嫁到了世代经商的陶家,做了太太;二姑奶嫁给一名铁路扳道工,做了小市民。  新中国成立后,陶家没落了,生活日渐拮据。日子过得不顺心,大姑奶常跑回娘家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诉苦。  二姑奶却日渐荣光。每次来我家
期刊
“你先点了,我给个好评。”边下车,我边从左侧裤袋掏出手机。司机姓陈,也就四十多岁吧,慈眉善目的,有着让人放心舒缓的脸。在这样的深夜,加上司机爽朗的话语,足以让我连续点上五个星。  就在我低头给滴滴司机点好评时,似乎腿脚上有什么东西在缠绕,又似乎是轻轻在拍打。我一惊,深更半夜的,不会是遇上蛇了吧?惊悚中急忙低头看脚下。就着昏黄的路灯光,一团黄绒缠绕着我的双脚。“阿黄?肯定是阿黄!”一阵惊喜如清风掠过
期刊
遇见二妮,是在云南战区医院。  当时,排长带领我和几名战士在前线无名高地进行抵近侦察,首长通过电台要求我们在任务完成后直接赶往“前指”汇报,然后再赶到边境一个叫平寨的小山村,与先行到达此处休整的侦察连会合。想到任务已圆满完成,马上就能回到后方,不再天天啃压缩饼干,能吃上一口热饭,洗上一次澡,心情不禁高兴起来,几个月来蜷缩在猫耳洞里的心也顿时放飞起来。  军用地图显示,我们所处的位置离“前指”还有不
期刊
寒假过后上班,无意中去翻好久没光顾过的信箱,发现有一封信。  我用剪刀剪开了信封的一条侧边,抽出一张卡片,却怔住了。恍惚间想起来了,原来这是五年前我在西塘的一个叫“洛七慢递”的小店写给五年后自己的信件。因着时间的流逝,我亦慢慢忘记了这件事。信里只有一张卡片,版面有限,上面寥寥数语。当初绞尽脑汁想了好久才写出几个字给自己,如今却恨当年写得太少,不够现在的自己回味。  亲爱的:  今天我在西塘行走,内
期刊
鸭阵  我的小叔叔是一个养鸭子的行家里手,经过他饲养的鸭子大概不下一个兵团,而他无疑就是司令了。  看着成群的鸭子长途迁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单个的鸭子,你也许发现不了它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一旦成群,并得到恰到好处的训练,它们就不再是普通的动物了。小叔叔将他的鸭兵也分出了先锋、中军和后卫。充当先锋的不过是几十只鸭子,这几十只由小叔叔亲自指挥行进,大部队便连绵不断随着先锋而行。到了岔路或转弯处,小
期刊
小时候,总觉得蚊子特别多,而且个又大,嘴尖脚长,浑身布满绒毛,模样怪异,令人生厌,也许与家乡位于海边有关,而我家屋旁偏偏又有大片水塘,周边长满树木杂草,更容易滋生蚊子。  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差,导致蚊子盛行,密密麻麻,如群魔乱舞,到处嗡嗡飞行。特别是夏天夜晚,每每在家门前或天井乘凉时,成群结队的蚊子突然浩浩荡荡地飞过来,像无数的轰炸机一样,在我们头顶或身边盘旋、轰炸,将我们重重包围,见
期刊
一  地球光荣牺牲了,在霍金的小冰河里。  白幡,拼命地扒着直往上翻的白眼,掐着断气的锣声,扬起来了,稀稀拉拉的碎冰碴儿。  咣当一声,征服者的悲悯之心,将烧了半拉子的地球从焚尸炉里拉了出来,甩到太阳的星云里——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又回头抢了一把灰白的灰,又拔了一根小冰河的羽毛,又捡来几个蹩脚的字母文字,拼凑了一纸通告——悬赏: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斜歪的嘴角,叼着一根疲沓的管子,挤出一
期刊
天黑了,在田间劳作的母亲还没有回来。  穿過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田埂,我去找她。田地离家并不远,站在屋后的树下大声吆喝,母亲肯定能听到。但是,我想去找找她,想去田地里看看。  去田地里找母亲,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占了大多数。每次放学回到家,看到紧闭的堂屋门,我就知道应该去田里找母亲。若干个黄昏,抑或天色已黑,我一个人顺着屋后蜿蜒的田间小道,一直向尽头走过去,甚或不用走到尽头,在我一声声的呼唤中,母亲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