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诗教”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教”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诗歌教学”,二是指“诗歌教化”。《周礼》有言:“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中国,“诗教”原意主要是指诗歌的道德教化,后来则发展成为儒家的诗歌政教观。儒家认为,诗歌具有政治教化与伦理道德教育的功能,举凡王道、礼仪、政教、国政、家规等都可以通过诗来指导实现。“以诗为教”“以诗兴德”是我国传统德育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仍然离不开“诗教”的介入。本文结合个人班级德育管理实践经验,拟简要论述“诗教”在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体会。
  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诗教”,是指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德育管理活动时以诗歌为媒介,发挥其道德教化与情感熏染的功能,以使学生得以智慧的颖悟、道德的砥砺、情操的浸润、精神的陶冶、德性的完善。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指导学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迎接高考。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同学复习备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帮助他们排解学业疑难、心理困惑、情感纠结等,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管理实践中融合“诗教”,能起到较好的启迪、熏陶、引领的作用。
  一、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中“诗教”的运用途径
  1 立志笃行与“诗教”
  “立志笃行”是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的先决目标。朱熹云:“百学须立志。”确立志向,制定学习目标,是高考成功的前提。1917年,24岁的青年毛泽东有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一种不为檐间雀,要做万里鹏的宏伟抱负,才有后来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巨人的横空出世。清代大学者、思想家魏源的《晓窗》诗云:“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他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有所作为,切不可蹉跎岁月,要有时不我待,立志济天下,安邦民,为国献身。高三学段是青春岁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的阶段,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必将消磨斗志,萎靡不振,难有好的收获。因而,预先订立奋斗目标,并将分化到各个小的阶段和环节里,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见可控的具体的实践行为,才能最终梦想成真。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在这首诗里热情赞扬岩竹的正直品格与坚韧精神。它启发人们;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刚劲坚韧的节操,才能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奋进。高三学段学习必定要遭遇种种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困扰、阻挠,这就需要我们自强不息,刻苦磨砺,向着既定目标毫不松懈、妥协地勇往直前,这样才能从坎坷中踏出平坦来。
  2 惜时守时与“诗教”
  “惜时守时”是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高三学段学习时间紧、作业任务重、考试频率、难度、广度都要甚于高一、高二学段。因此,学习时间能否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是制约高考成败的关键。高三学段的班级日常德育管理中,应把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为避免说教的枯燥,教师可援引与“惜时守时”主题相关的诗歌来进行教化。班主任应启发学生充分体悟时间的短暂与珍贵;如《长歌行》诗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嘉的《明日歌》诗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些诗歌都强调要珍惜时间,抓牢当下。这样的古代诗歌,通俗易通,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寓教于诗,富有启发性。班主任还要经常性地开导学生要树立“勤”字当头的竞争意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劝学》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歌劝告人们年轻时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才能不致于大好青春被轻易弃置。用前贤先哲这些有关时间观的诗章来作为鞭策学生惜时守时、充实人生的媒介,富有哲理的感召力。
  3 良性交往与“诗教”
  “良性交往”是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要和睦,能促进学业进步,品德完善;避免因不良交往、过度交往而导致学业荒废的结局。高三学段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交往状态。班主任对高三学生“交友”的指导主要应关注以下若干点:
  (1)要结交良友、益友。如唐代诗人骆宾王《萤火赋》说:“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又如,唐代诗人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中说:“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交朋友要交德行好的朋友,志同道合,才能相互促进。
  (2)要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把握好尺度;切勿因沉迷早恋而耽误高三紧张的学业。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可援引古今中外的爱情诗来作为启发教育的媒介,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区分友谊与爱情的不同,指导学生理智应对悄然袭来对于异性同学朦胧的“好感”“爱恋”,树立起健康的积极的爱情观。例如,给学生推荐诵读舒婷的爱情诗经典名作《致橡树》,让学生认识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分担痛苦、共享幸福,爱的基础不是一味奉献,而是独立平等。要让学生认识到:现阶段对某位异性同学的好感,并非真正的爱情,它只是爱情最浅的萌芽,是心中的空中楼阁,缺乏必要的稳固基础;而高中生自己尚未独立,还依赖父母,此刻努力的方向不是所谓飘渺的爱情,此刻的人生任务注定了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复习备考,才能最终金榜题名。成大事者必须会用理智战胜情感,在高三旅途,当你邂逅一种美丽的“爱慕”,应当好好珍惜,悄悄埋藏,积聚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去。
  此外,诸如养成良好习惯、从容调适心态等等方面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中,也可恰切引用诗歌素材,来进行宣讲、劝导、交流、沟通,使学生在诗歌语言的润泽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与情感的字样、思想的淬炼与道德的感化。   二、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中“诗教”的运用原则
  1 简明凝练,自然熨帖
  诗歌作为“诗教”的一种媒介,要求语言文字简洁凝练,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明白晓畅。晦涩、多义、艰深、隐曲的诗歌一般不适合用作德育教育的言说媒介。高三班级德育管理中“诗教”介入,宜自然熨帖,忌矫揉造作。所谓“自然熨帖”,就是说用以辅助德育宣导的诗歌与宣讲的主题、教育的动机存在有机的联系,又贴近生活常情常理,贴近学生置身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状况下,援引诗歌宣教,才能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班主任平时有意识地收集编制“诗教”素材资源库,整理“诗教”案例,写作“诗教”反思随笔等等,都是积累诗教媒介素材的重要途径,厚积方能薄发,才能让“诗教”逐步趋向自然熨帖。
  2 找准时机,方式多样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三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诗教”应契合时机,对症下药,切忌生硬说教。例如当学生在阶段性考试中遭遇不测的失败倍感颓唐丧气、郁闷不已的时候,你可以引用杜牧的《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南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期。”给他发一条劝慰的短信,或者在恰当的时候送给他一张写有该诗的卡片等等,或者让他来朗诵这首诗,并阐释阅读感悟,从而迂回地启引他走出考试暂时失利的阴影。再如,某一喜欢读书的女生遭遇一段朦胧情愫的突袭正有分心学业的危险,在“如何正确与异性同学交往”的主题班会上,你让她来朗读席慕容的一些抒写青春情感的明丽清新的诗歌,并在读后的教师评点环节见缝插针地予以简要告白,提醒她学会珍重,专心学习,让理性驱散朦胧好感的雾霭。“诗教”时机的选择须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因主题的不同而恰当把握。
  “诗教”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是班会课的专题宣讲中,由教师引用某一诗歌来辅助说理;也可以是在晨读、课前三五分钟,通过经典诗歌欣赏的方式,诸如配乐诵读音频、诗歌朗诵动画视频等等呈现形式,给予学生美的熏染,使其欣赏中得以默会;还可以利用短信、QQ、跟帖、电子邮件、明信片、贺卡、手写书信等等信息传输工具在与学生个体交流时,恰当征引诗歌,给学生以点拨,使之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顿悟;再如开诗歌欣赏会、诗歌朗诵会、节日(生日)送诗祝福、经典诗歌阅读笔谈等,都是好的方式。总之,让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的言说变得更具柔性的力量,能切近学生心灵的底页,给他如坐春风之感,自然而然地在诗意的语言中受惠,是应该积极去探索的要事。
  3 持之以恒,注重内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诗教”介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坚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要让学生在长期而细腻的“诗教”滋润中明理悟道、怡情养性、存真去蔽、祛恶扬善,将真善美的识见固化下来,外塑为可见的行为、形象与气质。欲达此目标,需要班主任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努力创设、精心营构诗意的氛围。这一点,语文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当充分发挥诗歌的心理诊疗功能,让诗歌的灵光照耀学生。
  诗歌用于心理诊疗,古己有之。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杜甫的好朋友郑少文妻患“情志病”(属于抑郁类),杜甫便以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让她反复吟诵。不久,她的病情逐渐好转。在西方国家,诗歌逐渐成为被公认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195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了对诗歌治疗意义的再认识与再评价运动,认为诗歌对于患有身心症、情绪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具有发泄精神、提高安定感的治疗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管理实践中,针对部分因学业、交往、家庭等压力而导致心理、情绪呈现偶发不良症状的学生,在充分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不妨借鉴诗歌心理治疗的方式来实施正向干预,帮助他们走出不良心理、情绪的误区。比方班主任择机选择适宜场景,通过欣赏、朗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等多种形式,借助其独特的音调与韵律,借助其独特的意境与格调,来让参与者疏导情绪、释放心理压抑的能量,在诗歌语言与情感的熏陶中逐步改变认识,达成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高三班级德育管理中“诗教”的妥当介入,对于确立学生的奋斗目标意识、集纳学生的学业专注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谐学生的人际交往等等都大有裨益。总之,让诗歌的清泉来荡涤高三征途中的种种不良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心理情绪的“尘滓污垢”,才能让大家得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或死气沉沉,或虚假繁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协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主体地位严重丧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构建一种主动参与型的“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期刊
选择做语文教师,就选择了超功利。语文教师需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但又必须以极为务实的行为做他想做的事情,体现中国语文人的优秀传统,具有儒雅的风度和执着的信念,并最终依顺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其内心世界独特的扭力,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语文天地。每个人的禀赋不一,语文教师概不例外,但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尤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儿,短处在哪儿,并且要善于学他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而不仅仅是仰
期刊
教师的习惯同其他的习惯一样,也有好坏优劣之分。教师良好的教育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众多好习惯经典案例及案例分析中,好习惯之四十三“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使我感触最深:平时上课时,对待学生的发言错误,自己往往为了急于获得结论,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不够准确的答案不加理睬,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大量地采用转向他人提问的形式,直
期刊
我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正当读书的大好年华,适逢“文革”,整天搞“停课闹革命”,学毛主席语录,写大字报,开批判会,高中课程基本没学。毕业那年,又因家庭成分问题,报考大学,未被录取。求学无门,生活无着,只能在生产队的田间地头打发时光。在生产队我什么苦力活都干过,放过牛、耕过地、修过水库……不管在什么地方,一有空我就会捧起书本旁若无人地“渐入佳境”。  恢复高考,梦想成真,我考取了师范院校。毕业后,我被
期刊
一个人优秀并不难,因为有热情和勤奋就可以做到。但是当一个教师走向卓越,就不是十分容易了。因为更高意义上的要求,教师自身发展不仅来自于方向的正确,方法的恰当,还在于他能否有一个坚韧、平静、不怕挫折的心灵世界,在于自己对于教师专业的深层次能否科学的领悟,在于他自身追求过程中,能够不被流俗遮蔽自己的雙眼,能够对于真理执着的追寻。  一般情况下,对于我们构成误导的往往是流行的浅陋,伪科学的诱惑。教育者是做
期刊
早在十九世纪,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會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近年来,我园从幼儿教育目标出发,对幼儿园周边的各种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收集与资源相关的文字、图片。通过精心筛
期刊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樊未晨记者撰写的《家长会:“差生”家长集体忍辱》一文。是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礼堂里召开的初三年级学生家长会引起的记者的调查思考。这篇文章对教师的意见非常大,认为家长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有关。其实,我们应该问问:老师这样做是谁逼的?老师难道真的不懂民主吗?难道老师真的不尊重家长吗?难道老师真的必须这样开家长会吗?老师所说的这些话是自己真心想说的吗?学校领导是如何对待这种家长会的?
期刊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指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一种能力。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而这种“不教”的基础,就是我们的学生能不再依靠教师,就会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这也是一种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和素质。  谈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多的人是从“自学方法”、“自学习惯”、“自学意识”等方面切入,而我则比较偏重于就“入”的本质特征
期刊
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小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一、通过读题加强数量关系训练,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能否正确解答应用题,首先是审题,因此,应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1 熟悉性的读  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读重音,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题想一想,用自
期刊
“反思”是来源于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  对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体地說,就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与学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解读与剖析,从而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