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开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相对于网络公开课,公办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公开课却存着一些弊端,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重新定位公开课,淡化公开课的道具作用,鼓励教育教学因地制宜地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育规律。
【关键词】公开课弊端;评价任务;教学方法
时至今日,网络公开课已经如火如荼地在网络世界里大行其道,很多人通过网络公开课学到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课程、兴趣课程,个人技能、学识都得到了提高。公办教育体系中的公开课也一直长盛不衰,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
公办中小学公开课的弊端有哪些?这些弊端会对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危害?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对教学方法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梳理学术论文资料发现早在十六年之前就有一些教育人士指出了公开课的一些弊端。根据一些学术观点以及实践经验,本文重新总结了公办中小学教育公开课危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弊端。
第一,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备课时间超长。县区级以上的公开课基本上都是借班上课。上公开课的老师一般事先要在本校对同一堂课进行多次演练,多人多次试讲、修改教案进行所谓的“打磨”。而平时于教学任务的存在,教师不可能花这样多的时间和人力来上每堂课。
第二,公开课严重作假。上课教师到借班上课的班级,提前安排小组讨论,指定学生提问、回答,这些环节基本上都是套路。而在平时上课老师更不可能每节课都安排学生唱双簧般的表演回答、讨论。
第三,公开课哗众取宠。公开课表演者为了博人眼球,把课堂上得活跃、华丽一些,往往设计一些花里胡哨的教学手段,例如有的公开课老师在课堂上在组织学生又蹦又跳又唱来学习一个知识点,这种方法就很难推广。
第四,公开课评课标准的局限化。有的教研员、教导主任在评价公开课的时候以自己原有片面的教学模式为标准模式,符合他们自己套路的就是一堂好课,不符合的就是不会备课、不会讲课。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教研员、教导主任、校长、主任、局长本身都不是专业的教师,所以当他们评课的时候,其中一些人并不能把各科的专业术语说清楚讲明白,更不用说是进行“专业”引导了。
例如有的地区推广源自于泰勒教学模式的评价任务教学设计,有一位张菊荣老师在一篇博文《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中写道:看了一些公开课后指责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明白究竟怎样安排评价任务”,反复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其实就是安排这些评价任务”。在面对读者“您这里所说的评价任务的具体内涵,它跟评价的区别在哪里?”的质疑时,无言以对。将“教学活动”完全等同于“评价任务”的实施,犯有以偏概全的错误。还有个别地区的教研室这样解释“评价任务(即:指向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如:目标是预期学生做到怎样?评价任务是学生需要做什么?怎样做?)”——形成了“评价任务等于学习任务”又跟“目标预期”模糊在一起的糊涂解释。
第五,公开课教学方法片面化。根据教育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年齡段的个体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语文的不同文体课文,新授课、练习课与复习课等课型,优秀生与低差生的注意力、认知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强制推广“XX高效课堂”单一教学模式犯了片面化的错误。
第六,公开课成为道具和幌子。
某些地区和学校的备课比赛、公开课评比成为了教育局、学校给教师评优树先、偏私厚薄谋取私利的道具和幌子。有的“功夫”已经在教学教研工作之外了。甚至有的学校故意安排教师跨专业教学,例如安排数学、体育专业的老师教语文,数学专业的去教体育,学校教学成绩以及教研活动除了弄虚作假之外可想而知了。
到目前为止还有相当数量的地区以公开课的形式强制推广某一课堂教学方法,要求各学校的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都使用推广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作为老师会不会备课、会不会上课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事物不务实的不正确态度,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做法,严重违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做法。
相对于强制推广公开课教学方法的做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拿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这样理解: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方法,那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教育教学无论套上多么华丽的外表,本质都是“传授技能本领传承文化思想”的过程。从公开课的历史看,“样板、示范”性公开课为广大老师以及一些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青教师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教法,但在教育渠道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某些类型的公开课已经弊大于利,所以这些公开课教学方法仅仅可以作为教学参考,绝对不可以违反教育规律当作样板模式强制性推广。我们应该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因材施教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减少一些花架子活动,让学校成为真正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育行政单位、学校更不可以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顶风而上,需要切实改变弄虚作假的作风,树立“为民、 务实、 清廉”的教育形象。
参考文献:
[1]曹勇军,郭惠宇,邓彤,王屹宇.公开课利弊谈.[J].语文学习,2002,11:8-10.
[2]顾明远,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钱理群.中国教育的惨淡人生(代序)[A].梁卫星.成人之美兮[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版.
[4]韩国海.中小学公开课的历史沿革及其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9):8-21.
[5]赵慧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36-45.
[6]张菊荣.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55a870102ec6d.html,2014-05-07
[7]邢政权,赵忠.泰勒模式对学生评教的影响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7,1:40-42.
作者简介:陈会堂,200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7年获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医学学士学位、曲阜师范大学在职语文教育硕士学位。
【关键词】公开课弊端;评价任务;教学方法
时至今日,网络公开课已经如火如荼地在网络世界里大行其道,很多人通过网络公开课学到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课程、兴趣课程,个人技能、学识都得到了提高。公办教育体系中的公开课也一直长盛不衰,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
公办中小学公开课的弊端有哪些?这些弊端会对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危害?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对教学方法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梳理学术论文资料发现早在十六年之前就有一些教育人士指出了公开课的一些弊端。根据一些学术观点以及实践经验,本文重新总结了公办中小学教育公开课危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弊端。
第一,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备课时间超长。县区级以上的公开课基本上都是借班上课。上公开课的老师一般事先要在本校对同一堂课进行多次演练,多人多次试讲、修改教案进行所谓的“打磨”。而平时于教学任务的存在,教师不可能花这样多的时间和人力来上每堂课。
第二,公开课严重作假。上课教师到借班上课的班级,提前安排小组讨论,指定学生提问、回答,这些环节基本上都是套路。而在平时上课老师更不可能每节课都安排学生唱双簧般的表演回答、讨论。
第三,公开课哗众取宠。公开课表演者为了博人眼球,把课堂上得活跃、华丽一些,往往设计一些花里胡哨的教学手段,例如有的公开课老师在课堂上在组织学生又蹦又跳又唱来学习一个知识点,这种方法就很难推广。
第四,公开课评课标准的局限化。有的教研员、教导主任在评价公开课的时候以自己原有片面的教学模式为标准模式,符合他们自己套路的就是一堂好课,不符合的就是不会备课、不会讲课。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教研员、教导主任、校长、主任、局长本身都不是专业的教师,所以当他们评课的时候,其中一些人并不能把各科的专业术语说清楚讲明白,更不用说是进行“专业”引导了。
例如有的地区推广源自于泰勒教学模式的评价任务教学设计,有一位张菊荣老师在一篇博文《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中写道:看了一些公开课后指责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明白究竟怎样安排评价任务”,反复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其实就是安排这些评价任务”。在面对读者“您这里所说的评价任务的具体内涵,它跟评价的区别在哪里?”的质疑时,无言以对。将“教学活动”完全等同于“评价任务”的实施,犯有以偏概全的错误。还有个别地区的教研室这样解释“评价任务(即:指向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如:目标是预期学生做到怎样?评价任务是学生需要做什么?怎样做?)”——形成了“评价任务等于学习任务”又跟“目标预期”模糊在一起的糊涂解释。
第五,公开课教学方法片面化。根据教育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年齡段的个体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语文的不同文体课文,新授课、练习课与复习课等课型,优秀生与低差生的注意力、认知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强制推广“XX高效课堂”单一教学模式犯了片面化的错误。
第六,公开课成为道具和幌子。
某些地区和学校的备课比赛、公开课评比成为了教育局、学校给教师评优树先、偏私厚薄谋取私利的道具和幌子。有的“功夫”已经在教学教研工作之外了。甚至有的学校故意安排教师跨专业教学,例如安排数学、体育专业的老师教语文,数学专业的去教体育,学校教学成绩以及教研活动除了弄虚作假之外可想而知了。
到目前为止还有相当数量的地区以公开课的形式强制推广某一课堂教学方法,要求各学校的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都使用推广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作为老师会不会备课、会不会上课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事物不务实的不正确态度,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做法,严重违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做法。
相对于强制推广公开课教学方法的做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拿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这样理解: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方法,那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教育教学无论套上多么华丽的外表,本质都是“传授技能本领传承文化思想”的过程。从公开课的历史看,“样板、示范”性公开课为广大老师以及一些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青教师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教法,但在教育渠道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某些类型的公开课已经弊大于利,所以这些公开课教学方法仅仅可以作为教学参考,绝对不可以违反教育规律当作样板模式强制性推广。我们应该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因材施教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减少一些花架子活动,让学校成为真正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育行政单位、学校更不可以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顶风而上,需要切实改变弄虚作假的作风,树立“为民、 务实、 清廉”的教育形象。
参考文献:
[1]曹勇军,郭惠宇,邓彤,王屹宇.公开课利弊谈.[J].语文学习,2002,11:8-10.
[2]顾明远,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钱理群.中国教育的惨淡人生(代序)[A].梁卫星.成人之美兮[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版.
[4]韩国海.中小学公开课的历史沿革及其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9):8-21.
[5]赵慧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36-45.
[6]张菊荣.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55a870102ec6d.html,2014-05-07
[7]邢政权,赵忠.泰勒模式对学生评教的影响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7,1:40-42.
作者简介:陈会堂,200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7年获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医学学士学位、曲阜师范大学在职语文教育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