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义缺失”和政治悲情之下的“寡妇和孤女政治”
今年10月,在第23届东盟峰会上,泰国总理英拉同样吸引了不少媒体关注。几年来,英拉以十足的“女人味”及靓丽的外表为国际政坛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翻检全球女性领导人们的从政履历,英拉堪称亚洲女性从政的样本:出身于财团或政治世家;样貌不俗;留学海外;家中有父亲、丈夫或兄弟曾任国家领导人,关键在于,他们或是被赶下台,或是遭到暗杀,然后,女人们站出来了。
近三十年,在亚洲,女性治国早已成为一项传统。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孟加拉国的两位女总理卡莉达和哈西娜、巴基斯坦的贝·布托都是亚洲政坛的风景。
早在1960年,这种女性执政的大幕就被拉开。1959年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遇刺身亡,其妻班达拉奈克夫人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女总理。去年刚刚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的朴槿惠同“缅甸之花”昂山素季同样来自政治世家。
有人将此现象总结为“寡妇和孤女政治”。这些女人往往是政治受害领袖的遗孀或孤女,较易博得同情心,从而赢取选票。在家族政治色彩浓厚的亚洲,这些女人可以依靠父兄或丈夫的党派、旧部,而后者也恰恰需要她们的悲情力量来凝聚民意。
她们是妻子、母亲或女儿,但这往往意味着一个女人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一个家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她们所在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支持者都是比较狂热、朴直的政治追星族;
她们无一例外地属于某个政治家族,她们在政坛上的登顶,反映的是家族政治的神奇效应,而不是女性政治权力的抬升;
实行多党选举制度,她们都是在动荡的政局中通过选举上台;
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政治谋杀。
政治谋杀所制造的“公义缺失”和政治悲情,使长期寻找不到公义并且具有家族效忠惯性的选民们对这些“可怜的孀妇或孤女”充满了同情,并“辅佐”她们最终继承了她们丈夫或父亲的职位,这很接近亚洲传统戏剧中的“沉冤昭雪”主题。
信仰、意志、情怀的当代意义
以色列前总理果尔达·梅厄说:“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不愿呆在家里,宁愿将自己生活中的孩子及家庭置于不顾。她生来就需要更多别的东西。她无法脱离更大的社会生活。她不会因为孩子而缩小自己的视野。这样的女人永远不会休息。”国际政治舞台就是给这样一些女人准备的。
不少女性政治家在其从政期间做出过不俗成绩。譬如,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是当代世界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曾为推动不结盟运动做出贡献。新西兰的克拉克、挪威的布伦特兰都在促进民生和国际合作方面享誉世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等也都在其领导国家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才华。
然而,真正能够做到男女在国家政治中的参与相对均衡的,恐怕不是亚洲,而是北欧。南亚地区的女性参政,更多具有家族悲情,因而难以具有可持续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南美洲都迎来了他们的首位女性总统。而近年来三个世界级大国的大位之争,更是以惊人的巧合在男与女间进行。默克尔击败施罗德,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罗亚尔与萨科齐逐鹿法兰西,虽败犹荣;而希拉里二入白宫的梦想在2008年破灭之后,有望在2016年重新点燃。
无论如何,欧美的女性参政,少了亚洲女性的悲情,比较“和平”,有着明晰、可预期的上升途径。她们往往通过议员、部长等职位一步步迈入权力核心,最后依靠所在党派从大选中脱颖而出,比如撒切尔夫人、默克尔。
无论如何,踏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再难容忍政治上的暴力和杀戮,而倾向于用较为文明的方式去处理政治上的纷争。寡妇和孤女政治,会否如同20世纪一样成为过去?
英拉:女性特质服务国家
长相秀美的英拉,在已完成的两年任期内,不仅在政治意义上的成就非凡,而且在性别身份的意义上,保持了态度。她还是近十年来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泰国总理,无数国人被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这个有着1/4华人血统的泰国总理,正在开启泰国与中国关系的全新时代,并有望形成一种全新的外交模式。
今年10月,在第23届东盟峰会上,泰国总理英拉同样吸引了不少媒体关注。几年来,英拉以十足的“女人味”及靓丽的外表为国际政坛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翻检全球女性领导人们的从政履历,英拉堪称亚洲女性从政的样本:出身于财团或政治世家;样貌不俗;留学海外;家中有父亲、丈夫或兄弟曾任国家领导人,关键在于,他们或是被赶下台,或是遭到暗杀,然后,女人们站出来了。
近三十年,在亚洲,女性治国早已成为一项传统。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孟加拉国的两位女总理卡莉达和哈西娜、巴基斯坦的贝·布托都是亚洲政坛的风景。
早在1960年,这种女性执政的大幕就被拉开。1959年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遇刺身亡,其妻班达拉奈克夫人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女总理。去年刚刚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的朴槿惠同“缅甸之花”昂山素季同样来自政治世家。
有人将此现象总结为“寡妇和孤女政治”。这些女人往往是政治受害领袖的遗孀或孤女,较易博得同情心,从而赢取选票。在家族政治色彩浓厚的亚洲,这些女人可以依靠父兄或丈夫的党派、旧部,而后者也恰恰需要她们的悲情力量来凝聚民意。
她们是妻子、母亲或女儿,但这往往意味着一个女人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一个家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她们所在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支持者都是比较狂热、朴直的政治追星族;
她们无一例外地属于某个政治家族,她们在政坛上的登顶,反映的是家族政治的神奇效应,而不是女性政治权力的抬升;
实行多党选举制度,她们都是在动荡的政局中通过选举上台;
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政治谋杀。
政治谋杀所制造的“公义缺失”和政治悲情,使长期寻找不到公义并且具有家族效忠惯性的选民们对这些“可怜的孀妇或孤女”充满了同情,并“辅佐”她们最终继承了她们丈夫或父亲的职位,这很接近亚洲传统戏剧中的“沉冤昭雪”主题。
信仰、意志、情怀的当代意义
以色列前总理果尔达·梅厄说:“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不愿呆在家里,宁愿将自己生活中的孩子及家庭置于不顾。她生来就需要更多别的东西。她无法脱离更大的社会生活。她不会因为孩子而缩小自己的视野。这样的女人永远不会休息。”国际政治舞台就是给这样一些女人准备的。
不少女性政治家在其从政期间做出过不俗成绩。譬如,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是当代世界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曾为推动不结盟运动做出贡献。新西兰的克拉克、挪威的布伦特兰都在促进民生和国际合作方面享誉世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等也都在其领导国家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才华。
然而,真正能够做到男女在国家政治中的参与相对均衡的,恐怕不是亚洲,而是北欧。南亚地区的女性参政,更多具有家族悲情,因而难以具有可持续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南美洲都迎来了他们的首位女性总统。而近年来三个世界级大国的大位之争,更是以惊人的巧合在男与女间进行。默克尔击败施罗德,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罗亚尔与萨科齐逐鹿法兰西,虽败犹荣;而希拉里二入白宫的梦想在2008年破灭之后,有望在2016年重新点燃。
无论如何,欧美的女性参政,少了亚洲女性的悲情,比较“和平”,有着明晰、可预期的上升途径。她们往往通过议员、部长等职位一步步迈入权力核心,最后依靠所在党派从大选中脱颖而出,比如撒切尔夫人、默克尔。
无论如何,踏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再难容忍政治上的暴力和杀戮,而倾向于用较为文明的方式去处理政治上的纷争。寡妇和孤女政治,会否如同20世纪一样成为过去?
英拉:女性特质服务国家
长相秀美的英拉,在已完成的两年任期内,不仅在政治意义上的成就非凡,而且在性别身份的意义上,保持了态度。她还是近十年来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泰国总理,无数国人被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这个有着1/4华人血统的泰国总理,正在开启泰国与中国关系的全新时代,并有望形成一种全新的外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