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正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其中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然而初中地理课教学存在着师资、教法、教具、科研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不但使学生在掌握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技能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影响了他们升入高中后的地理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了高考的得分率。下面我便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谈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已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会消失。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我指出其不足,注意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北京乘火车去兰州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
2.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脆弱,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又造成了重大的、持久的压力,加上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冲击和破坏,因此,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已在国土、水、生命健康和生物等四个方面突出表现出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质量变差,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我国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并严重短缺。以上内容教材中均有体现,因此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加强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并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进入优化、高效的状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
如在讲“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王之涣的《凉州词》这样描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呢?
原来诗句中的春风是指季风环流中的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引起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上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这个地理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其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而且让学生对古人的诗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到了新的地理知识,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构建新认知结构的契机。
再如,讲长江时,可用顺流而下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及逆流而上时“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慢来形容长江水流的湍急。
4.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结合当前“路通、财通”的形势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建成的京九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从而就有兴趣去学。
5.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工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6.回归生活。
教学内容要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已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会消失。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我指出其不足,注意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北京乘火车去兰州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
2.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脆弱,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又造成了重大的、持久的压力,加上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冲击和破坏,因此,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已在国土、水、生命健康和生物等四个方面突出表现出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质量变差,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我国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并严重短缺。以上内容教材中均有体现,因此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加强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并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进入优化、高效的状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
如在讲“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王之涣的《凉州词》这样描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呢?
原来诗句中的春风是指季风环流中的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引起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上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这个地理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其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而且让学生对古人的诗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到了新的地理知识,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构建新认知结构的契机。
再如,讲长江时,可用顺流而下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及逆流而上时“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慢来形容长江水流的湍急。
4.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结合当前“路通、财通”的形势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建成的京九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从而就有兴趣去学。
5.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工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6.回归生活。
教学内容要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