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正反例呈现的形式,从前后知识联系法、提问导入法、多媒体音像导入法三个方面来阐述导入新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导入 前后知识联系 提问导入 多媒体音像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有形象直观法、提问导入法、前后知识联系法、故事导入法、生动实例导入等等。在这形式万千的新课导入中,只要用心的去构思,任何形式都能为激发兴趣服务。笔者在本文中将从前后知识联系法、提问导入法、多媒体音像导入法这三点来分析新课导入兴趣至上、出奇制胜的特点。
一、前后联系 水到渠成
所谓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以及特点导入新课。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这前后知识联系法是要以“后”为出发点,找到契合的“前”,讓这两者的联系是水到渠成式的,而不是僵硬的。也只有水到渠成式的前后联系,才能让学生们自然接受并且得到联系中的兴趣点,学生们才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反之,则是否之。
范例展示:一位老师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篇课文时是这样导入的:“前几天我们刚上了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我们知道王家新在诗歌中表明了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饶才能实现人生理想。那么如此去克服理想之路上的重重困难呢?今天我们要上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找寻一下克服困难的方法。”
咀嚼鉴赏:以《在山的那边》来导入《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种专题精神的深入,这两篇课文都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人生,从克服困难去实现理想到如此克服困难,从《在山的那边》到《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水到渠成的,而且这个导入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有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就是有了一点的兴趣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而这堂的学习者是刚进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学生活有目标也有未知的担忧,也就有去探知的兴趣。这个导入就是学生对于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探知兴趣,利用最新鲜的已学知识,加重学生的兴趣浓度。
二、提问导入,你情我愿
课前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要明确的一点是导入的提问要以不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为前提的,如果一个提问使学生们能以作答,或是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提问毫无兴趣,那么提问的结果就会是冷场,反而失去了原来设想的优点。所以,问题一定要对课文和学生都有针对性,使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有兴趣,愿意去回答。
范例展示:一位老师在上《山市》时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的吗?”
咀嚼鉴赏:这个问题简洁明了,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是学生有兴趣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学生对于海市蜃楼这个词不陌生,而且对于这种奇异景观有兴趣,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有话可说,那么在上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学生就从一开始有了想要了解“山市”这一类似于海市蜃楼的景观的兴趣。
三、音像导入 以动制静
多媒体音像导入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今年来盛行的很快。音像导入的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学生的兴趣大幅度的调动起来了。在本来只有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上,多了多媒体就等于是多了第三方,使课堂的参与者多了一个,也就更加的热闹了,课堂气氛也就更加或与了。但是有利有弊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大特点,利用多媒体音像来导入也就有了一些弊端,如学生们会过分的融进多媒体音像中,可能会导致学生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到课文的学习中。所以,多媒体音像导入要把握度量。以动制静是用多媒体音像的动态来调动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们的兴趣,要强调一点的就是用适当的“动”适当的“制静”。
范例展示: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有这样的导语:“北宋词人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作品多而精,甚至有作品改作了现代歌曲以传唱。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苏轼作词的歌曲《水调歌头》。
咀嚼鉴赏:《水调歌头》算是较精短的词曲,用歌词的方式来导入,让同学们可以从歌曲中感受词的些许意境。重要的是学生们对于流行歌曲的兴趣总是多于古代词曲的,用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同学们兴趣。或许学生们会为了学会一首好听的歌而去背诵一首难懂的古词。这是兴趣带来的动力。要把兴趣带来的动力恰到好处地融为学习的动力,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
通过以上三种导入方法对导语兴趣至上、出奇制胜的特点进行分析,其实也只是一种举例说明。本文一开始就表明过任何一种导入方式只要用心去构思一下,都是能为激发兴趣服务的。有句古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再正确不过的。那么,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更是好教师了。导入是一堂课的第一环节也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兴趣是任何时间的学习的重要动力,把两者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堂课的成功点。课文有很多篇,导入有无数种,学习的兴趣是个无限值。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把用心把这三者恰当的融合,在恰当融合中又要用心去勾画出千变万化,这是老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①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②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
关键词:导入 前后知识联系 提问导入 多媒体音像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有形象直观法、提问导入法、前后知识联系法、故事导入法、生动实例导入等等。在这形式万千的新课导入中,只要用心的去构思,任何形式都能为激发兴趣服务。笔者在本文中将从前后知识联系法、提问导入法、多媒体音像导入法这三点来分析新课导入兴趣至上、出奇制胜的特点。
一、前后联系 水到渠成
所谓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以及特点导入新课。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这前后知识联系法是要以“后”为出发点,找到契合的“前”,讓这两者的联系是水到渠成式的,而不是僵硬的。也只有水到渠成式的前后联系,才能让学生们自然接受并且得到联系中的兴趣点,学生们才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反之,则是否之。
范例展示:一位老师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篇课文时是这样导入的:“前几天我们刚上了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我们知道王家新在诗歌中表明了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饶才能实现人生理想。那么如此去克服理想之路上的重重困难呢?今天我们要上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找寻一下克服困难的方法。”
咀嚼鉴赏:以《在山的那边》来导入《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种专题精神的深入,这两篇课文都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人生,从克服困难去实现理想到如此克服困难,从《在山的那边》到《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水到渠成的,而且这个导入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有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就是有了一点的兴趣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而这堂的学习者是刚进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学生活有目标也有未知的担忧,也就有去探知的兴趣。这个导入就是学生对于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探知兴趣,利用最新鲜的已学知识,加重学生的兴趣浓度。
二、提问导入,你情我愿
课前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要明确的一点是导入的提问要以不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为前提的,如果一个提问使学生们能以作答,或是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提问毫无兴趣,那么提问的结果就会是冷场,反而失去了原来设想的优点。所以,问题一定要对课文和学生都有针对性,使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有兴趣,愿意去回答。
范例展示:一位老师在上《山市》时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的吗?”
咀嚼鉴赏:这个问题简洁明了,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是学生有兴趣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学生对于海市蜃楼这个词不陌生,而且对于这种奇异景观有兴趣,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有话可说,那么在上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学生就从一开始有了想要了解“山市”这一类似于海市蜃楼的景观的兴趣。
三、音像导入 以动制静
多媒体音像导入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今年来盛行的很快。音像导入的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学生的兴趣大幅度的调动起来了。在本来只有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上,多了多媒体就等于是多了第三方,使课堂的参与者多了一个,也就更加的热闹了,课堂气氛也就更加或与了。但是有利有弊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大特点,利用多媒体音像来导入也就有了一些弊端,如学生们会过分的融进多媒体音像中,可能会导致学生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到课文的学习中。所以,多媒体音像导入要把握度量。以动制静是用多媒体音像的动态来调动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们的兴趣,要强调一点的就是用适当的“动”适当的“制静”。
范例展示: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有这样的导语:“北宋词人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作品多而精,甚至有作品改作了现代歌曲以传唱。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苏轼作词的歌曲《水调歌头》。
咀嚼鉴赏:《水调歌头》算是较精短的词曲,用歌词的方式来导入,让同学们可以从歌曲中感受词的些许意境。重要的是学生们对于流行歌曲的兴趣总是多于古代词曲的,用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同学们兴趣。或许学生们会为了学会一首好听的歌而去背诵一首难懂的古词。这是兴趣带来的动力。要把兴趣带来的动力恰到好处地融为学习的动力,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
通过以上三种导入方法对导语兴趣至上、出奇制胜的特点进行分析,其实也只是一种举例说明。本文一开始就表明过任何一种导入方式只要用心去构思一下,都是能为激发兴趣服务的。有句古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再正确不过的。那么,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更是好教师了。导入是一堂课的第一环节也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兴趣是任何时间的学习的重要动力,把两者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堂课的成功点。课文有很多篇,导入有无数种,学习的兴趣是个无限值。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把用心把这三者恰当的融合,在恰当融合中又要用心去勾画出千变万化,这是老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①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②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