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教育功能地多层次挖掘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保证思品课的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1)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2)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3)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样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
  三、美育教育
  社会课的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智力,还要激发学生界的爱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社会课的美育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得到自然界的美的感受和熏陶,感受到自然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自然界的事物是美好的。社会课介绍了许多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草原田野、名城风光、神话传说,无不多姿多彩,瑰丽神奇,这些材料本身就是美的事物,美的因素。
  (2)贴近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任务。其具体内容包括美化环境、净化自身,做到行为端庄、语言文明,即所谓行为美。
  (3)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鉴别美的任务是区分美与丑,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这里重要的是审美观的形成。审美观具有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时代的、富有本民族优秀传统的、无产阶级的标准,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总之,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态度,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社会课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语言。它以图像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人的大脑,具有任何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受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所影响的,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内容,才能更有效的形成地理观念,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成因、基本原理等。这样,才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才能使学生更容易、也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期刊
一、班主任要做到“三勤”  接一个班,班主任老师要做到“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养成阶段,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级管理要做到“三个相
期刊
掌握生物概念往往是学生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要促进这种成功则应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生物概念既可获得能力,又可进一步学习新概念及其他知识。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生物概念教学呢?笔者认为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应注重情景的创设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概念教学时的情景引入  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  (1)实验情景。例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为前提的生物教学方式已悄然萌动。要使这一教学方式能够继续很好地向前发展,就必须过好备课这一关。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整个教学活动应善于营造一种使学生“生疑”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由此产生探究和解决疑问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能提出的疑问;再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备课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并引
期刊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发展地区,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是通过图片和资料来进行分析,对于工业的发展条件讲解的比较多,对于其他的联系比较少,根源在于很多时候对于知识的联系很多老师做的比较少,光局限于一些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对于高中教材一些知识联系很少,或者有的老师根本就没有进行研究参阅。例如具体来说工业有哪些分类,重工业的发展有哪些问题,新兴工业发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期刊
晚上临睡前的半个小时是我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读书习惯,在记忆的心扉中,常驻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恰似那流光溢彩的画页,亦如跳跃着快乐音符的乐章。近几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一路伴我走来的是枕边的《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和健康人生三个版面,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受父亲的影响,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踏上工作岗位后,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结果是自己烦恼,情绪糟
期刊
一堂课上的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他的教学环节设计的怎样,与一堂课的效果也取决于他对这堂课的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也就接受的快一些。那么,怎样设计新课改的背景下的数学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掌握新知识的教学基本环节  教师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办法不多,教学的环节简单,除了齐读,一问一答(也仅是集体问集体答)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新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始终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度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为他们今后的实践能力不断迈向新台阶提供良好的基础。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可见,亲自实践过的知识对孩子的印象是深刻的、持久的。因此,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都有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作文问题总困扰着我们,更有许多教师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缺少生活经验,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 “我们班有许多学生的作文连语句都不通顺,平时说话他们可是很有条理的,真是没办法。”“我觉得学生的作文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而步入轻松的写作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只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不仅包括课内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更是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作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对全校的18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欠缺的方面:  (1)认识单一,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