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都有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作文问题总困扰着我们,更有许多教师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缺少生活经验,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 “我们班有许多学生的作文连语句都不通顺,平时说话他们可是很有条理的,真是没办法。”“我觉得学生的作文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而步入轻松的写作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只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凭借个性而神采飞扬。
一、注重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的积累。 写作就是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要写下来,你自己头脑中就必须有这些材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擦亮自己的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世界。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学生学会了观察 , 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所以平时我就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随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有一次,我叫学生一篇场景的作文。那段时间学生刚举行过校运动会,有个同学她写了在运动会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我们很多学生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
语言的积累除了学生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语文课堂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基地。阅读就是很好的积累手段。我平常上语文课就很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获得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技巧,为写作打下基础。其次,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说话因素,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体会、疑问;回答问题也总是要求他们尽量用自己的话,不要照搬书上的语句。通过这些手段,训练他们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觉得只有这样厚积,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文思流畅。
二、精心设计作文教学过程是写作的保障
在作文训练课中,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根据习作的要求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等。
興趣是最好动力。我在上作文课前从不说这节课要干什么,而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我设好的“圈套”。一次,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个“不倒翁”。第二天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不倒翁,并且将遇到的困难,积累的经验,在课堂上交流。学生一下就把手中的不倒翁举得高高的,发言非常踊跃,也说得很有条理。最后,我说:“遇到了那么多困难,收获了那么多经验,请大家把自己在做不倒翁过程中感觉最有意思的事情写下来。”大家马上就写起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有了材料、语言的积累,还要懂得如何运用。学生往往很难从众多的材料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常常会束手无策。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把和中心有关的内容写下来,而和中心无关的内容则要去掉。既要让学生的思维如脱缰野马般驰骋,又要让他们能收住缰绳,为写作服务。
三、放开束缚是个性释放的前提
翻开学生作文,我们会发现抄袭或套作现象很多,材料大同小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学生想得个高分,照搬了《作文选》上的文章,或模仿了那上面的文章,材料也多是从这些书上“参考”来的。但教师为了学生的作文不致于出现偏题,文章结构杂乱等缺陷,在作文前给学生讲的 “模式”也有很大的作用。
为了走出这种模式、套式作文教学的困境,我在作文教学时就很注意防止学生进入作文模式化的误区。比如从不规定学生应该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也很少给学生读一些范文,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想,怎么说,那就怎样写。小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一样,也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也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但因人而异,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色。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蕴含在个性特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最真实的往往就是最美的。
个性能够成就“出彩”作文,“出彩”作文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强化作文中的个性意识,提升自身个性张扬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才情,一篇篇灵动、富有个性色彩的创新作文才会诞生。
一、注重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的积累。 写作就是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要写下来,你自己头脑中就必须有这些材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擦亮自己的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世界。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学生学会了观察 , 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所以平时我就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随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有一次,我叫学生一篇场景的作文。那段时间学生刚举行过校运动会,有个同学她写了在运动会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我们很多学生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
语言的积累除了学生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语文课堂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基地。阅读就是很好的积累手段。我平常上语文课就很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获得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技巧,为写作打下基础。其次,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说话因素,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体会、疑问;回答问题也总是要求他们尽量用自己的话,不要照搬书上的语句。通过这些手段,训练他们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觉得只有这样厚积,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文思流畅。
二、精心设计作文教学过程是写作的保障
在作文训练课中,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根据习作的要求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等。
興趣是最好动力。我在上作文课前从不说这节课要干什么,而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我设好的“圈套”。一次,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个“不倒翁”。第二天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不倒翁,并且将遇到的困难,积累的经验,在课堂上交流。学生一下就把手中的不倒翁举得高高的,发言非常踊跃,也说得很有条理。最后,我说:“遇到了那么多困难,收获了那么多经验,请大家把自己在做不倒翁过程中感觉最有意思的事情写下来。”大家马上就写起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有了材料、语言的积累,还要懂得如何运用。学生往往很难从众多的材料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常常会束手无策。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把和中心有关的内容写下来,而和中心无关的内容则要去掉。既要让学生的思维如脱缰野马般驰骋,又要让他们能收住缰绳,为写作服务。
三、放开束缚是个性释放的前提
翻开学生作文,我们会发现抄袭或套作现象很多,材料大同小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学生想得个高分,照搬了《作文选》上的文章,或模仿了那上面的文章,材料也多是从这些书上“参考”来的。但教师为了学生的作文不致于出现偏题,文章结构杂乱等缺陷,在作文前给学生讲的 “模式”也有很大的作用。
为了走出这种模式、套式作文教学的困境,我在作文教学时就很注意防止学生进入作文模式化的误区。比如从不规定学生应该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也很少给学生读一些范文,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想,怎么说,那就怎样写。小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一样,也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也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但因人而异,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色。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蕴含在个性特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最真实的往往就是最美的。
个性能够成就“出彩”作文,“出彩”作文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强化作文中的个性意识,提升自身个性张扬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才情,一篇篇灵动、富有个性色彩的创新作文才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