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梅雨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又到了一年的梅雨时节。
  淅淅沥沥的梅雨,让人感到几分落寞,几分惆怅。
  老家在江南水乡的小城。小城不大,但千百年来,从来就是四季分明。春寒料峭,夏日炎炎,秋风萧瑟,冬日暖阳。
  而梅雨,一般开始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结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梅”。
  梅雨是我国江南地区所特有的自然景象。每年,晴雨多变的春天刚过,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降水频繁。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叫“梅雨”。
  大自然是有必然的规律。“春分”,“惊蛰”,“立夏”……。一年中,要经历这么多的节气转换,才等来春节时,万家灯火的团聚时刻。这是多么的不易。而梅雨,是一种天气,俗称,“梅雨天气”。
  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一切在于造化弄人,人之处,性本善。人性,有善恶之分,在于后来的境遇所变化,而随之改变。
  梅雨,在我印象中,也是一年中比较烦恼的季节。但我又恨不起来。天一亮,本来太阳出来,丝丝晨曦照耀大地。一晃,天色骤变,顷刻间,或大雨倾盆,或雷电交加,或细雨绵绵……
  但又过一会儿,又不下雨了,又是晴空高照。还有“东边日出西边雨”之说。梅雨就像是个会“变脸”的孩子,有时会哭,有时会笑,有点反复无常,琢磨不定。
  梅雨季节,比较潮湿,空气湿度大。农家的房舍,乡间的小路……,都是湿漉漉的一片,仿佛被一层层水气笼罩。放眼望去,整个村庄都是灰蒙蒙的,让人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城市也一样,大部分梅雨天,都在闷热的环境中度过。
  上班时,突遇大雨天气,整个城市都是灰嘟嘟一片。路上,骑车簇们披着雨衣,冒着雨水,小心翼翼艰难的行驶着;两旁的小商贩们,开着各种营生的店面,特别是早餐店的商贩。一下大雨,就支起了一个个大帐篷,嘴里嘟嘟的嚷道,这么大的雨。而路上的行人,突遇豆大的雨点,都纷纷乱窜,有快跑的,有在走廊上躲雨的,被防不胜防的雨水,淋湿的……此时,喧闹的大街上,只有那密集的落雨声,在“唱”主角。
  而北方的城市与乡村,却是没有梅雨时节的。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就像北方人的性格一样,干脆,豪放。
  北方,虽没有南方梅雨的缠绵。但北方很多地方,却有沙尘暴天气。漫漫飞沙跃过,大漠孤烟里,多想渴望邂逅一位,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姑娘,从梦中走来。
  人就是这样,厌倦了雨季的生活,就向往辽阔的草原与沙漠。哪怕沙漠中没有水源,但一望无垠的沙漠,也会让你心旷神怡。就像在大城市呆惯的人,渴望回乡下生活一样。
  可能,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在梅雨季节里,可能会烦躁,但也要充实的过好每一天。
  小时候的时光,在老家农村度过。那会,可能年纪小,真是无忧无虑的时代。每年的梅雨季节,只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当年,家乡还处于传统的农耕时期,农人都不出村,都守着自家的那片田地。虽然,过得清苦,但日子很安逸。民风淳朴,在日月星辰的周而复始中,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梅雨季节的日子里,农人还是闲不住。在希望的田野上,虽然,大雨滂沱。但勤劳的农人,身披雨衣,头戴草帽,立在田间地头,挥锄劳作。一片雨丝中,像一幅淡淡的山水画,远山在连绵的雨丝里,已经模糊不清。整个旷野,被一层层银白色的水气覆盖。
  而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田畈的小河边,村子的溪坑里,冒雨玩耍。用小畚箕或钓鱼竿,去捉泥鳅或小鱼,小虾,乐此不疲。一会儿功夫,虽已被雨水淋的像个“落汤鸡”,梅雨时节的童趣,却有増不减。
  这些年,我也遭遇了一些生活上的变故,加上事业上的压力。每当梅雨季节来临,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觉,有些空荡荡之感。或许,是梅雨天一日三变的天气,或许,是雨天心情有些低落,或许,是自己不够阳光……
  只有等吧!希望这个“等”字,不是遥遥无期,其实人生一直就在“等”。就像学生等放假,小伙等姑娘,生意人等商机,农民等粮食丰产……
  江南的梅雨,会带你来到那条深深的雨巷,那条一直延伸到路尽头的雨巷。穿过那座长满青苔的石桥,走进那条古老青石板的小巷。不用打起雨伞,那绵绵的细雨,轻轻的洒落在你的肩头,一如恋人的一个温柔的亲吻。长长的巷子,因为你的到来,回荡的脚步声也会变得清脆轻盈,深怕惊动了小巷那头撑着油伞秀婉的江南女子。江南的雨,也因此变得多情起来。
  而雨后江南的景色是最令人迷醉的。无论是细雨蒙蒙还是骤风急雨。雨后的空气湿润夹杂着暧昧的感觉,迟暮,漫步在地头间,松软的泥土散发出母亲般温暖的感觉,兴致来了,脱下鞋子光着脚丫,踩在上面甚是舒服。深深的吸了口气,小小草儿也争相芬芳,诱人的香味儿沁入心脾,清新自然。竹林里的竹子更加的青翠了,经过了风雨的洗礼,腰杆也格外的挺直了起来,煞是招人喜爱。那一刻,最原始的贴近大自然,鹧鸪声也渐渐传来,远处的的山野、白墙青瓦,重影叠叠,山青青,水依依,一副生动清秀的山水墨画映入眼帘。田埂上,天尽头,薄烟迷雾。“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大致就是这样的境界吧,一种宁静而清闲的淡泊之情油然而生
  就连这静谧的.深夜,江南的雨也变得不一样般起来。“滴答滴答……”,似在倾诉着一个陈旧的故事,又好似情人间的喃喃私语。像轻风徐徐吹过脸庞,像小溪潺潺流过山涧,如兰香幽幽弥漫空谷,同月光柔柔抚摸大地。和着屋内的一盏晕黄灯光,就着悠悠的曲调,随着这样的雨声,即便是再沉静,一种淡淡的忧伤也随之而来。
  梅雨季节,总会过去。总会等到阳光灿烂的一天,风和日丽,卿卿我我。梅雨季节,虽然有些漫长,但更多的是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
  在闷热的六月,梅雨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清凉,舒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忽然,一首古诗,在脑海中萦绕。
  黄子梅时雨。梅雨,也是江淮地區,独特的一道风景吧。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翻过一座座山,走过一道道河,顺着那漫卷的白云、沁人的清风往前走,一声声甜格生生、脆格灵灵的信天游,就会把你带进这黄天厚土的大陕北。  陕北到底有多美?先看看它的四季。  春天的陕北,你能体会到它的清新和萌动。农历老年一过,河冰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万物一天天开始复苏和萌生,整个陕北高原呈现出一种潮潮的、融融的暖意。这时候,你会听到黄鹂在枝头上“恰恰”放歌,鸭鹅在河坝里“呷呷”欢唱,那催种的布谷鸟
期刊
当严冬的脚步止住了余威的宣泄,我时常看看窗外的几行杏树,期待着早春的来临。春寒料峭却抵不住杏树报春的欲望,不经意间树枝上生长出米粒大小的突起,仿佛奏响着春的序曲。很快,枝桠上的突起慢慢变大,像一团团增大的棉球,萌发着洁白的遐想。其实它们早已酝酿了很久,期待了很久,只等着一场春雨或者几天暖和的天气的来临。都说春雨贵如油。早春的雨不是说来就来的,干燥多风一直是立春节气特有的脸色。早春还是个反复无常的过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在为100周年党庆写征文。在写征文的同时,我想了好多好多……  百年前,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正像《国际歌》里头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从1949年开始,曾经一无所有的中国穷人真正做了天下的主人!我千万次在心里欢呼、在心里歌唱:党啊!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党的阳光雨露沐浴我成长。我庆
期刊
二叔嗜茶,他算的上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喝茶叶的人吧。在农村,我们只有在冬天里才喝开水;夏季里,渴了就从井里打上一桶水,舀上一瓢,咕咚咚一口气喝完,然后一抹嘴,别提多过瘾。而二叔一年四季,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神气地端着一个玻璃瓶子,这个瓶子原是装水果罐头的,厚厚的瓶子里飘着几片黄黄的叶子,映衬得里面的茶水也黄黄的。他边跟别人说话,边时不时打开玻璃瓶盖子,仿佛很烫似的,吹吹上面的叶子,有滋有味地咂上一两口,
期刊
1994年4月,当第二次全国经济浪潮席卷海南省经济特区时,气盛轻狂的关山牧马毅然决然地辞去国家银行的工作接受组织安排外派学习提升。  一、海航之行  工作需要,1994年4月23日上午10时许,他接到柳处长来电请关山牧马来总行,要事约谈。于是他匆忙放下手头工作赶到指定地点听从组织安排,带随从秦滨一起去海南省经济特区学习。并答应明天出发。4月24日早7:30分从西安咸阳机场航班乘海航波音6777航班
期刊
一  二○一九年农历正月十九,北国边疆小镇——内蒙古天边草原乌拉盖还是处在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中。  远处不时响起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人们还洋溢在新年的气氛里。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这祥和的气氛,是居住在内蒙古乌海市的弟弟打来的电话,告知与他一起生活的母亲在半个小时前已安详地走了。  母亲活了89岁的高龄,她一生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人品高尚。在过去经济紧张条件艰苦的岁月
期刊
一  走萨让,走得我筋疲力尽,走得我胆战心惊,走得我一颗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从札达县城至萨让乡的180公里路,我们一行几人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入店,扎扎实实地走了两半夜一整天。  沿着皱皱巴巴的土林一路向西向南,扑面而来的是荒凉无限。地貌是支离破碎的不规则,道路是七弯八拐的不平坦。正是万山红遍的金秋季节,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一派冬天的景象——不见一棵树长在山间,没有一朵花开在道边,只有
期刊
看着一幅王增延老师的人物画像,我又一次想起这个画框里看我的陕北老汉。  这个老汉不是别人,他是我爷爷。看着他这张饱经沧桑的面容,三十多年一直在我耳畔萦绕的一句话又一次回响。  那是1988年冬至的早晨,爷爷因皮肤病感染卧床长达几十天,眼看着已到油枯灯熄的弥留之际,我和爸爸、二姑给他穿上了适合他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老衣。看着我们给他穿老衣,爷爷也知道自己将要和这个他生存了几十年的地方告别了,和守在他身
期刊
生命之轻  因为开了空调,诊断室的门虚掩着,有人不停地敲门。我正在给一个病人开处方,我说:“进来。”敲门声还是不紧不慢地继续。病人拉开门,一个男人差点跌了进来。他说了一串话,我只听懂了几个字。彝族,我一看他的样子,心里明白了几分。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询问,他到底要做什么手术,谁做手术。乐山的峨边马边和金口河是彝族聚居地,这些年出来看病的彝族越来越多。我听不懂彝语,他们却能听懂我的话。我对男人
期刊
除夕书  冬与春,只隔一声问候。明月半床。  守着静,听新年的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庚子年,可爱而可怕。记住一个白色的词:灾难。在世界后面,生命中跳出来的“悲沧”,存在季节的里程。至少我们还活着。被距离,隔离成孤零零的眸子,放着明亮。  腊月,苍白的沉默,枝头上还残留着一层积雪,一群人,一场生命在静止地奔跑,漆黑的夜,谁也躲不开。  今天的黎明,仰起头,新与旧,在一声辞别中进行,谁也挡不住春的笑靥,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