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奠定基本的知识基础,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习惯等。随着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发展,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关注到课堂实践,更要全面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养成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全面关注,有所发展,以期实现教学工作的进一步突破。学生作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方案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新课程的重视,数学既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中包含的知识,更是开发学生大脑思维活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重要学科。而除了知识传授以外,作业设计同样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评判作业的好与坏。
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作业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延伸到课外数学知识,以学生知识理解薄弱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讲解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彻底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一、使数学作业变得生动有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应该以学生爱玩的天性为突破点,结合课本数学知识和趣味性的事例,体现出作业的趣味性,可适当在游戏中增加数学疑问,这样就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游戏中,在学生解决疑问的同时既能够重拾旧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更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调动课堂积极性。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课题讲解中,教师可这样设计作业:假设农民伯伯收货了8立方米的稻田,他准备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屋内围成一个简易的仓库来屯放这些稻谷,但是农民伯伯不知道用哪种方法?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几种围法装下这些稻谷。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实际生活当中广泛涉及数学知识,在作业中,教师采用生活中的事例,通过帮助农民伯伯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围仓库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验,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案,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加强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使数学作业变得更加开放化
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是激发学生解题思维、提高探究问题能力的重要知识。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在解题时往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最终还是能够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等主要特点,使得数学作业变得更加的开放化。例如“长方形周长”课题研究中,教师可结合课堂所讲解的基础知识,给学生布置作业,如桌上有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求学生把它拼成长方形,在求解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在学生具体实践中,学生意识到不同方式拼成的长方形周长都不一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长方形长、宽的认识,更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全面分析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数学作业内容的可实践性
无论是哪一学科教学中,都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知识学习到了皮毛,而没有探究。
随着新课标教学思想的深入,数学课程应该遵循学生内心的心理规律,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新知,从实际运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千克与克之间的联系”课题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袋洗衣粉、一袋大米、一支铅笔、一台电脑等物品,让学生调查这些物品的重量,通过千克和克表示出来。通过实践,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实践中不仅仅只是巩固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等综合能力。
四、使数学作业生活化,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可以说,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许多数据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就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他们的数学思维,使得所学知识得到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利息”課题研究中,教师采用书本上的数据分析和问题举例,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布置学生亲自到银行询问储蓄的意义以及数据的统计方式,深入了解到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从而巩固和拓展课堂上所学新知,加深印象。
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课题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洗衣机和茶几等物体的制作模型,从物体的长、宽、高的计算中,发现数学创新设计的魅力,让学生不在拘泥于课堂,而是通过一种生活实践的方式巩固知识,发散数学思维。
五、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的教学宗旨是“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小学生因为部分原因导致思想不集中,学习和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弱,为此,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这些学生,通过解决学生问题、关怀学生生活上的事情,让学生逐步的走出心理阴影,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既要关注优秀生,还要了解后进生。在作业内容上应该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练习,帮助每一位学生创建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总之,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关注每一阶段学生的努力,从数学作业设计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宋晓红.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0(8).
[2] 游成芳.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浅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
[3]高小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方案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新课程的重视,数学既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中包含的知识,更是开发学生大脑思维活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重要学科。而除了知识传授以外,作业设计同样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评判作业的好与坏。
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作业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延伸到课外数学知识,以学生知识理解薄弱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讲解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彻底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一、使数学作业变得生动有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应该以学生爱玩的天性为突破点,结合课本数学知识和趣味性的事例,体现出作业的趣味性,可适当在游戏中增加数学疑问,这样就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游戏中,在学生解决疑问的同时既能够重拾旧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更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调动课堂积极性。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课题讲解中,教师可这样设计作业:假设农民伯伯收货了8立方米的稻田,他准备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屋内围成一个简易的仓库来屯放这些稻谷,但是农民伯伯不知道用哪种方法?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几种围法装下这些稻谷。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实际生活当中广泛涉及数学知识,在作业中,教师采用生活中的事例,通过帮助农民伯伯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围仓库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验,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案,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加强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使数学作业变得更加开放化
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是激发学生解题思维、提高探究问题能力的重要知识。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在解题时往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最终还是能够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等主要特点,使得数学作业变得更加的开放化。例如“长方形周长”课题研究中,教师可结合课堂所讲解的基础知识,给学生布置作业,如桌上有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求学生把它拼成长方形,在求解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在学生具体实践中,学生意识到不同方式拼成的长方形周长都不一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长方形长、宽的认识,更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全面分析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数学作业内容的可实践性
无论是哪一学科教学中,都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知识学习到了皮毛,而没有探究。
随着新课标教学思想的深入,数学课程应该遵循学生内心的心理规律,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新知,从实际运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千克与克之间的联系”课题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袋洗衣粉、一袋大米、一支铅笔、一台电脑等物品,让学生调查这些物品的重量,通过千克和克表示出来。通过实践,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实践中不仅仅只是巩固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等综合能力。
四、使数学作业生活化,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可以说,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许多数据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就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他们的数学思维,使得所学知识得到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利息”課题研究中,教师采用书本上的数据分析和问题举例,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布置学生亲自到银行询问储蓄的意义以及数据的统计方式,深入了解到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从而巩固和拓展课堂上所学新知,加深印象。
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课题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洗衣机和茶几等物体的制作模型,从物体的长、宽、高的计算中,发现数学创新设计的魅力,让学生不在拘泥于课堂,而是通过一种生活实践的方式巩固知识,发散数学思维。
五、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的教学宗旨是“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小学生因为部分原因导致思想不集中,学习和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弱,为此,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这些学生,通过解决学生问题、关怀学生生活上的事情,让学生逐步的走出心理阴影,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既要关注优秀生,还要了解后进生。在作业内容上应该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练习,帮助每一位学生创建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总之,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关注每一阶段学生的努力,从数学作业设计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宋晓红.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0(8).
[2] 游成芳.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浅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
[3]高小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